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意义上的新闻特写,是求助于多种字表现手法,并借鉴摄影中“镜头感”的传播功效的一种特殊的新闻体裁。既然涉及到镜头这样的字眼,我们就不能不研究一下关于特写的视角建构问题。在新闻特写的写作上,建构合适的视角是个关键的环节,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直接决定着作对素材的把握程度和读对作品的直观感受。  相似文献   

2.
雷文明 《新闻窗》2010,(4):76-77
新闻作品能否具有“亲和力”.关键在于语言。如果新闻作品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大话套话空洞无物,让人读不懂甚至不愿读.自然就拉开了与受众的距离。所以,新闻作品的“亲和力”来自于新闻语言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3.
在读对纸质媒体的批评中,最多的恐怕要数对一些新闻作品的“干巴”、“枯燥”和“没意思”的指责了。许多媒体虽年年都在进行着增强新闻作品可读性的努力.却至今未能有根本性的改观。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据我的调查分析。新闻作品中缺乏故事是减弱可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读反映。在相当多的新闾作品中,抽象概括多.现象罗列多.空话套话多,而过硬的事例少,曲折的情节少,生动  相似文献   

4.
摆脱评论中的“八股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先生说:“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这是就学作品而言的。其实.新闻评论也一样,要赢得更多的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既要有好的思想内容.也要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有所触动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和现实感受条件下形成的。情感能引起欣赏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古人云:“感人心,莫先乎情。”就是说,章要想打动读的心,首先应该在情感上吸引读,征服读。新闻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以新闻作品中的浓郁  相似文献   

6.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写出好的新闻作品,甚至精品,是每个新闻作者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所谓好作品,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就是能够充分满足社会及其广大读者需要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本文试图从价值论的角度,探讨一下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从而为新闻作者如何提高自己新闻作品的价值,以更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建议和参考,写作实践上的努力环节和方向。 探讨报刊新闻作品的价值构成,实质上就是探讨在读者(价值主体)与新闻作品(价值客体或对象)间建构起的价值关系中,新闻作品应该在哪些基本方面满足读…  相似文献   

8.
现在读新闻,发现号称“惟一”,“第一”的新闻多了起来,而许多经不起推敲,有的根本就是假的。别的不说,就拿服刑犯人登记结婚这事,近年来一些媒体就不断冒出许多个“惟一”、“第一”来。年初,我参加一个新闻评奖,其中一篇作品说的就是某监狱一  相似文献   

9.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看懂,而要让读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议论、暗示作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著名建筑学家陈从周说: “没有节奏的音乐、艺术品、建筑以及园林等,人们足无法欣赏它的。”新闻作品也不例外。一篇新闻佳作,或激昂、或平实、或舒缓、或沉闷、或幽默,总是以它的鲜明的节奏为骨干、为基础的。那么,如何写出新闻作品的节奏呢? 通过特定的情韵来体现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新闻的节奏虽不能象诗歌那样“易唱”和押韵,但是它要好读,读起来必须琅琅上口,如果读起来  相似文献   

11.
金鸣  金真 《新闻前哨》2006,(8):60-60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对其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2.
题好一半文     
在新闻作品中,标题的作用是很重要的。读者或听众最先接触的就是新闻作品的标题。所以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受众“上钩”的“诱饵”。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写好新闻作品的标题,对于增强新闻作品的表达能力,增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恩格斯曾经说过,“标题越简单,越不费解,便越好”。制作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浓缩。胡乔木曾经说过:“有的时候想一个好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标题应该虚实结合,不拘一格,要讲究文采,才能吸引读者。比如同时反映一件新闻事件,标题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请看,反映一家企业如何创建精神文明,有的媒体的标题是“文明出效益”,有的是“发掘潜能出效益”,而有的媒体记者在标题上下了一定的工夫,标题是“奇迹出在软件上”,这给人的感觉就很新异。现在一些媒体的新闻熟悉的词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好的新闻是“看”出来的。这里所说的“看”,有别于读报的“读”,它特指用眼睛去直观地看,所诉诸的是感官的刺激与反应。眼睛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感受外在世界的色彩、光线与线形,把它们传输给大脑中枢,并通过简单经  相似文献   

15.
1、掌握作品表达的方式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采写新闻作品也是一样,只有深入细致地掌握好新闻作品基本要素的各种不同写法,熟谙新闻作品的多种表达方式,才会让很多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凸现于笔下,无论使用哪种表达方式,都能手到擒来。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功到自然成”。  相似文献   

16.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代表美国新闻摄影界的最高成就,本书围绕获奖作品,通过“新闻背景”、“作品点评”和“相关链接”,介绍新闻事件和作品的来龙去脉;介绍作品的新闻价值、社会意义,分析作品的拍摄技巧,以说明作品的获奖理由;最后介绍与新闻事件或作相关的情况。读能从中对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全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好新闻,是广大读的迫切期待,是每一位新闻工作的不懈追求。如何发现,采写和编辑好新闻,不少同志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仁见仁,智见智。我以为,好新闻与好思维密切相关,有好思维才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8.
写新闻报道最起码的要求是让读看懂,而要让读看得懂,在写新闻报道时就要考虑到读范围的广泛性。由于读知识阅历不同,环境习惯不一样,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所以交代背景是新闻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闻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材料,如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清楚、明朗;有助于突出新闻蕴含的意义,提高新闻的价值;能代替作议论、暗示作的观点,从而使新闻显得更为客观、可信;还可传播知识,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有好的新闻事件,好的新闻素材,不一定能产生好的新闻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的问题。所以有人说“好新闻来自新角度”。  相似文献   

20.
学是通过语言形象的艺术,它可以使读感同身受,其实,新闻作品也需要形象地描绘现实,新闻写作不仅要用事实“说话”,更主要的是用活生生的形象“说话”,尤其是速写,特写和现场短新闻等体裁更应如此,介是,有不少编辑记只重视抽象枯燥的途述,不重视绘声绘色地描写,有的记在新闻中偶到有一段形象描绘,编辑常以“新闻要简炼”为名而将其删除了,看部分获奖新闻作品,甚至获大奖的新闻作,我是因为题材新颖和分量较重,其字表达则是不敢恭维的,作品虽然语句通畅,事实叙述清楚,但字干巴,可读性较差,新闻作品的社会效益就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