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了解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2005~2010年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力,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6~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提供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主要引文指标。结果表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数量近年来增长较快,2009年平均影响因子为0.450,接近2009年中国科技期刊平均影响因子0.452,2010年平均影响因子为0.481,超过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平均影响因子0.463,2009~2010年平均被引频次远远高于2009~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平均被引频次。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2009年7347种SCIE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009年SCI-Expanded(SCIE)收录的7347种期刊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包括期刊的出版语言、所属国家和地区、出版频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自引率、即年指标和特征因子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总结,进一步探讨了各指标的分布特征。对我国(包括台湾省)入选SCIE的139种期刊,尤其是影响因子>1的中国期刊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下载量半衰期的建立及其文献计量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概念建立了期刊下载量半衰期。基于CNKI数据库的期刊下载量数据,计算出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的下载量半衰期,并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0年版)中的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11种眼科学期刊下载量半衰期介于1.802和6.056之间(3.524±1.074),明显小于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与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期刊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期刊论文下载率和下载量等呈明显负相关,与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呈明显正相关,而与期刊他引影响因子和期刊影响力排序问卷调查结果无相关性。研究证实,下载量半衰期作为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具有一定合理性,它既可以作为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又具有测度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功能。该指标属于反向评价指标,即下载量半衰期越大,期刊影响力越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F1000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总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文献的相关性。【方法】 以医学信息学和糖尿病为主题,检索2010年发表文献的F1000总分以及文章发表至今的总被引频次和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IF),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新的检索方式和计算方式下文章F1000总分与总被引频次、F1000总分与期刊IF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发表并被F1000推荐的医学信息学主题的文献共259篇,糖尿病主题的文献共169篇。2个主题文献的F1000总分与总被引频次、F1000总分与期刊IF均呈显著低度正相关(P<0.01)。【结论】F1000与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F1000与文献计量学指标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应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广西10种医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广西10种医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的分析,初步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方法:利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简称CHKD)2000—2004年数据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5版,简称CAJCCR)中的数据,对广西10种医学期刊的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2004年CHKD和CAJCCR统计结果显示,广西10种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均值、总被引频次均值、他引总引比均值分别为0.03和0.06、282和318、0.94和0.92;影响因子均值为0.134(CAJCGR)。CHKD的统计结果和CAJCCR数据有所差异,但总的倾向一致。结论:广西10种主要医学期刊大多为综合性期刊,刊载的论文侧重不同,学术水平和质量存在差异,主要评价指标均低于全国医学科学类期刊的平均水平,和我国优秀期刊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所收录的眼科学期刊历年被引用论文数的统计,发现期刊被引用论文数在期刊出版后的3~5年达到峰值,然后又下降;期刊的被引频次也呈现同样的被引分布。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论文数与期刊3年前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来作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可以作为反映期刊论文被利用概率大小的测度指标。进一步随机选择生物学基础学类、大气科学类、水产学类、数学类、冶金工程技术类期刊,计算出期刊年被引论文率,对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数等均无相关性。由此期刊年被引论文率不能作为评价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指标,但是它能反映出期刊论文发表后被引用概率的大小,能提供给作者论文发表在哪些杂志上被引的可能性更大,哪个杂志受读者的关注度更高。这些信息对于读者选择期刊投稿非常有用,对于研究人员评价期刊的整体被利用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SCI-E收录的9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在2003年的引文数量、被引频次、自引率、自被引率等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调查了这些期刊的引文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影响因子"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步伐还应该加快,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实际影响力受期刊自引的影响而存在偏差.应该从多方面入手综合考察一种期刊的质量,不应该过分强调某一个特定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郭丽芳 《现代情报》2005,25(3):11-12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出发,本文对学术论文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及他引次数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设计了一个科学的论文学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应倩  戴丽琼  夏庆民  汪媛 《科技通报》2011,27(3):453-458
为评价浙江省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的发展状况,对2006、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收录的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作一分析,并采用学术影响力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5~2008年25种浙江省医学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增加82.35%;平均影响因子增涨35.02%.2005、2008年学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研究机构指数(Author Affiliation Index)与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一步推进机构指数的应用。[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CSSCI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CNKI引文数据库,计算出各期刊的机构指数,并采用相关系数、偏最小二乘法对其与影响因子、h指数、被引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机构指数与影响因子正相关但拟合优度不高,与h指数、被引频次不相关,说明机构指数能够提供除期刊影响力以外的其他信息;机构指数具有较好的统计学评价指标特征,可以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机构指数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预防医学类期刊引证指标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及中国知网,对31种预防医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及其与零被引论文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期刊零被引率平均为49.16%;复合影响因子为0.451(0.070~1.354),复合即年指标为0.060(0.006~0.507),引用半衰期为5.7(3.3~7.4),被引半衰期为4.8(3.4~7.6),引用期刊数为492(145~1332),被引期刊数为490(106~1256),他引总引比为0.84(0.41~1.00),互引指数为1.17%(0.08~3.58)%。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复合即年指标、被引期刊数和零被引论文率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08,-0.382,-0.430,P值均<0.05), 引用半衰期和零被引率呈正相关(r=0.578,P<0.05);而被引半衰期、引用期刊数、他引总引比、互引指数与零被引论文率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54,-0.149,0.341,-0.167,P值均>0.05)。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6-2013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3个来源文献数据和4个被引文献数据的分析,得出主要结论:(1)在他引率相对稳定状态下,期刊影响因子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应根据期刊类型设置合理的他引率区位,并在对单刊的评价中更注重他引率的稳定性,以防止不规范自引造成的学术不端。(2)刊均即年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学术传播的效率逐步提高,主办者对即年指标越来越重视。(3)海外论文比在8年中一直很低并且多数海外论文出现于英文刊中,中文刊的海外论文比仅可作为参考指标,不能够作为评价指标。提出建议:(1)增加即年他引率指标,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期刊的传播时效;(2)单独建立英文数据库,并扩大英文期刊计量指标的统计源范围至SCI、EI等英文数据库,提高英文刊评价数据的客观性,同时对英文刊的海外论文比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达到加强学术交流的目的;(3)为全面反映期刊的整体情况,在引证报告的《主要计量指标统计》中,增加即年指标≥01和基金论文比≥05的期刊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期刊引证报告》(JCR)内的6门学科为基础,分析期刊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IF),为深入解析自被引率(SCR)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分别在SCI和SSCI中各选择相互独立的3门学科,充分考虑学科规模和影响力大小的差异性,计算各期刊的SCR、SCR-IF,以及非影响因子相关自被引率(SCR-NIF),对比分析不同JCR学科以及不同期刊分区中SCR-IF的分布特征。同时,对SCR-IF与期刊其他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列入研究的401种期刊中,SCR-IF大于0的期刊占93.77%;6门学科内,SCR-IF的平均值大于SCR的平均值,SCR的平均值大于SCR-NIF的平均值;Q1区和Q2区期刊的SCR-IF均小于Q3区和Q4区期刊的SCR-IF;SCR-IF与期刊其他主要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但是相关系数较小。【结论】 各学科期刊的SCR-IF均大于SCR和SCR-NIF;SCR-IF在影响力较高的期刊中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对2000~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收录的医学期刊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较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医学期刊的整体情况。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医学期刊大部分学科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1999~2001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显著提高,对基金论文比等参数也作了分析讨论。同时对中国未来医学期刊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管理部门在绩效评价时应注意导向;应大力扶持和发展医学英文期刊;办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性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客观评价论文被引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选取2003年SCI数据库收录的眼科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符合标准的36种期刊的2年被引率、3年被引率、5年被引率、8年被引率和10年被引率进行计算,对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应用前期对8525个眼科医生所做的眼科学期刊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与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和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因子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影响因子优于5年影响因子;2年和3年论文被引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是合理的,且2年论文被引率优于3年论文被引率。5年以上论文被引率完全丧失了期刊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医学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的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和儿科学的166种期刊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为源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 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引用刊数和来源文献量间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919、0822和0455,P值均<0001。 期刊h指数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较强,h指数、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应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医学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价中。  相似文献   

17.
以2008年SCI数据库JCR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年4月13日数据,统计比较了2008年SCIE中已经收录的中、英文版中国材料科学期刊(不含材料类大学学报)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发表论文数及网络传播情况。指出:在现阶段,我国英文版材料科学期刊的影响力、传播效果不及中文版,说明在我国要办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期刊,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建议首要做的事情是面向世界,创造和利用条件将所发表论文实现有效传播,不宜草率地将中文版改为英文版,因为在目前读者、作者平台,这样做的结果不比办出中文版精品期刊然后再逐步面向国际来得现实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信息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0~2009年近30年间国内发表的有关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探讨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深化文献计量研究,对于学术期刊评价也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的引文数据库,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论文质量差异是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差异的原因;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负相关;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之间呈U型曲线;条件成熟时可以将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作为期刊评价指标;对于其他学科期刊论文被引频次离散系数与影响因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知网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统计分析了2001年至2010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所收录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情况和历年零被引率的波动情况。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被引分布呈现高被引和低被引的双峰分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发表后的前4年为其零被引转化成非零被引的关键时段。2010年发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两年后的零被引率达到了52%,数据库中2010年发表的该类论文中有51461篇论文截至2012年2月未获得引用。因此我们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者应严把国家自然科学论文的监督和审查,使其真正实至名归;由于受到基金论文被引双峰分布和高零被引率的影响期刊评价指标基金论文比与期刊的影响因子相关性不大;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的零被引变化规律也提示2年影响因子评价期刊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