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进 《考试周刊》2012,(50):115-116
自适应跳频技术能够使跳频系统自适应地躲避干扰载频,从而在复杂的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本文重点阐述了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的原理、结构和通信过程。  相似文献   

2.
与无线电通信相比,激光通信信息容量大,发射天线体积小,抗射频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在分析了对潜通信和水面舰艇通信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激光对潜通信的意义、可行性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水面舰艇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关键技术。对激光对潜通信和舰艇激光通信系统的研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场景下高速可见光通信中存在信号衰减快与系统带宽受限问题,创新设计了能够实现高速、稳定可见光通信系统的自适应均衡硬件电路。首先,从自适应控制接收信号衰减角度,提出一种面向移动可见光通信的自适应增益电路设计方案。其次,从补偿通信系统频响衰减角度,设计了一种模拟预均衡与后均衡电路。最后,基于所设计的电路搭建了可见光通信硬件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将自适应均衡电路应用于可见光通信系统中,可以有效提高通信速率,还可有效克服移动过程中信号衰减与中断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光自差阵列探测CO2激光相干雷达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红外光学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光自差阵列探测激光相干成像的光学头系统,并对该光学头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验性能测试,该光学头系统可实现光束的一维扩展,其纵横向扩展比为1:32。  相似文献   

5.
本指出了第一代自适应通信中硬件结构及计算机通信接口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第二代自适应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第一代点对点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网络来实现的设计方法,结合分布式网络叙述了分布数据库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空间交会对接应用为背景,设计了脉冲编码激光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微控制器模块、二次电源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恒流控制模块、脉冲编码模块和通信模块等。二次电源模块为激光器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压源和电流源,并为整个系统供电;微控制器模块以AVR Xmega128为核心,完成系统的任务调度、状态监测以及与机载计算机通信;温度控制模块和恒流控制模块为激光器提供恒温和恒流,保证激光器稳定可靠;脉冲编码模块完成脉冲编码信号产生及与机载计算机同步逻辑的控制;通信模块完成系统与机载计算机之间的命令与数据交互。通过1和5 Hz脉冲频率下激光脉冲的波形质量、上升时间和传输延时实验,证明了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设计概述了激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及发展状况,介绍了其特点和用途。并以一种能实现语音通信的大气激光通信系统为例,结合实验研究对发射端机和接收端机两大部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网络》2010,(4):17-17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SU)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无线光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更快和更安全的宽带通信。该光学系统比无线电射频传输更安全,因为无线电波可以穿透某些物质泄露出去。  相似文献   

9.
探索一种新型光电干扰技术自由谐振腔激光器,它利用光学系统的"猫眼"效应,将其作为激光谐振腔的一面腔镜,和本地后向反射镜组成一个大腔长的激光谐振腔实现激光谐振。从激光谐振腔的基本原理出发,建立了自由谐振腔激光器的理论模型,用Fox-Li迭代算法模拟了该谐振腔内的激光谐振过程;计算了后向反射镜误差,"猫眼"系统离焦,对准误差,激光增益介质热效应等因素对谐振腔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激光数字散斑原理搭建光学系统对物体面内位移进行测量,本系统利用CCD接收毛玻璃移动前后的散斑图像,利用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干涉条纹,并计算毛玻璃的面内位移。最后对本系统测量的灵敏度,范围和精度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空间光通信系统采用光学设计、电路设计和机械设计的新方法.通过介绍空间光通信系统的结构,详细分析空间通信系统的光学设计、电路设计和机械设计,给出一个近地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实例,并给出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光纤激光嚣中声光调Q和电光调Q技术,介绍了脉冲泵浦和受激布里渊散射混合调Q光纤激光器,以及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光放大器和色度色散补偿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已经成为限制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40 Gbit/s或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PMD的影响已不可忽略,必须考虑PMD的补偿问题。文章从PMD引起的脉冲展宽角度,对40 Gbit/s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几种pMD补偿技术的使用做了比较分析,指出自适应的主偏振态传输补偿技术比一阶后补偿技术和主偏振态传输补偿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作为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当前,光纤通信正在向着大容量、远距离、小型化方向迅猛发展,通过对光纤通信工程中主流连接器的类型,特点及其工作原理的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通信在我国的通信技术领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该文在介绍光通信基本概念以及分类应用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大气激光通信、光纤通信、蓝绿光通信、红外线通信等先进技术在我国光通信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我国光通讯技术与国外发展的差距,提出了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实现技术创新是我国光通讯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对我国光通讯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施工的实践,概述了光纤通信的进展,探讨了光发送机、光纤光缆、光接收机等影响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最终性能指标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工程竣工测试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职光通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高职光通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在分析光通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高职光通信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Visual Studio 2005下,将面向对象的方法应用于虚拟器材建模,基于C用程序以仿真各种实验场景和实验状态.通过操作鼠标和键盘,可以进行使激光光束平行于工作台面、使激光光束的主光线通过透镜光学面中心、使针孔位于扩束镜后焦点处,基于剪切干涉法使透过准直透镜的激光为平行光、使光栅光谱仪中的光栅位于与光轴垂直的平面内并且栅线平行于狭缝5种典型光路的交互式实时虚拟调试.这种所见即所得的虚拟实验方式无需真实实验设备支撑,有助于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光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A CO2 laser die-cutting system, which does not need die board any more, is a new technique for manufac-turing packing box. Two optical paths, the galvanometer scanning system and the flying optical system, are used to satisfy different processing needs. The scanning system is composed of galvanometer scanning mirrors and F-θ lens. And the flying optical system is driven by two servo mot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of the laser die-cutting syste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optical path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cutting speed, thickness of wrapping paper and laser power. The cutting speed and thickness of wrapping paper are linearly increased by the incremental laser power, while the cutting speed is hyperbolically decreased by the incremental thickness of wrapping paper when the laser power is constant. The amount of incision is reduced by 20% and the processing time by 40% when tested by a low power RF CO2 laser die-cutting system using the optimized program. This tech- nique is also u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other rapid laser process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光通讯科技近年来的最新进展 ,并指出了光通讯科技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