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校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关系到职校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长,也关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因此,及时、准确发现中学生的人格障碍,并对其进行认真剖析,了解其特征,找准其原因。研究其矫治措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新时期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职校生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有依赖型、偏执型、自恋型、强迫型、逃避型和反社会型等。(一)依赖型人格依赖性人格主要表现为自己无主见,缺乏…  相似文献   

2.
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社会变革大潮也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人格障碍问题愈显突出,因人格障碍引发的极端事件也时有发生,关注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愈来愈引起社会和高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介绍了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变态人格”、“精神病态”等 ,这是一类儿童少年期或青春期发展起来的、以情感和意志障碍为主要症状 ,使个人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格缺陷或异常。  人格障碍一经形成 ,就不容易矫治 ,而人格障碍对社会产生的危害性是相当明显和严重的。人格障碍者自私自利 ,冷酷无情 ,特别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 ,导致各种人际障碍 ,造成社会适应困难 ;人格障碍与不良行为的关系十分密切 ,许多不良行为 ,如逃学、酗酒、偷窃、破坏行为、斗殴、不服从管教等 ,就是无情型人格障碍的症状表现 ;而冲动型、爆发型人格障碍容易引起纵…  相似文献   

5.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者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很多,诸如自卑、羞怯、紧张、焦虑、意志薄弱等。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它们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给人生蒙上阴暗色彩.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有效调节他们的人格缺陷,健全大学生人格成了现今社会各方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由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与其它变态人格的主要区别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表现在幼年就已发生明显的反社会倾向,为持久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障碍,在各种人格障碍中,此种人格障碍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多,犯罪的可能性和对社会的危害更大。本文对反社会人格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点,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模式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人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交往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新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其开放性、交互性为大学生探索自身潜力和生命价值、平等参与社会事务获得主体自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其虚拟性、弱社会性又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不利于其自身社会化过程的顺利完成。社会尤其是大学生工作者要积极采取相关的干预对策,努力消解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生的人格障碍与健全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适应不良,又称“心理病态人格”。青年学生的人格障碍大致分为偏执型、分裂型、情感型、适应型和边缘型5种类型。社会、学校、家庭尤其是个性心理因素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要塑造青年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注意对他们的人性化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价值参照系,建设一支既有健全人格又有专业技能的新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9.
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临床挑战性和社会破坏性的心理疾病。易感基因、人格特质和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导致了人格障碍患者的内心体验和行为模式持久地偏离其所在文化的规范。个体生命早期与主要抚养人之间的依恋关系是诱发人格病理倾向并发展为人格障碍的重要环境因素。基于维度诊断的新视角更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依恋对于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评估人格功能受损程度是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第一步。依据依恋理论和精神分析学,不安全依恋会导致自我功能和人际功能不良,但是否达到人格障碍诊断所要求的中等程度以上的受损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人格障碍维度诊断的第二步是通过病理性人格特质区分人格障碍的类型。不安全依恋与消极情绪性、对立违抗、去抑制、分离感和精神质五大病理性人格特质维度都存在一致的、中等以上水平的正相关。但是,人格障碍诊断还需要综合评估人格功能受损程度以及典型的病理性人格特质组合,亟待更多未来研究直接验证在新的诊断范式下依恋关系对所有人格障碍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格障碍一般表现在过度依赖、过度焦虑、无性情、人际交往困难、情感无助等方面,大学生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是多样复杂的,其中包括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所以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心理卫生教育和进行心理咨询治疗,使其形成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11.
人格障碍是指在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异常,以至明显偏离正常人格.人格障碍一般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尤其是大脑先天缺陷)的基础上,在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表现为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反应不良.专家证实,青少年时期是人格障碍最容易形成的时期.人格发育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与后天环境特别是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北京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就这个问题曾对北京两所中学的1148名学生调查,结果发现14.3%的孩子具有人格异常倾向.  相似文献   

12.
罪犯在监狱中生活使他们的人格特征深深打上了"监狱"的烙印。监禁刑造成罪犯人格变异,这种罪犯人格障碍就是监狱人格。解决监狱人格问题,就要立足于影响监狱人格形成发展的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主要通过监禁手段、管理方式、教育方法、心理矫正四方面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对监狱人格的研究,有助于预防监狱人格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罪犯人格健康发展,有助于罪犯出狱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对社会有相当危害的人格障碍,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其形成的原因有来自家庭与社会环境的,也有来自个体心理方面的因素。尽管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易矫治,但学校教育对其进行认知与行为的适当干预有助于人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情感困扰、人格障碍、学业困扰和适应不良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试图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找到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文献表明 ,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可能引起同伴关系障碍 ,同伴关系障碍导致消极情感的产生。这种情感有可能使幼儿逃避或敌视同伴 ,使同伴关系更趋恶化 ,进而增强消极情感。长期的消极情感最终会造成人格障碍 ,引起社会适应困难。因此 ,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作为一个信号 ,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心那些同伴关系不良的幼儿 ,致力于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健康发展。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又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形 :其一 ,有的…  相似文献   

16.
团体沙盘疗法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特别是人格障碍倾向的干预具有特别的优势和疗效。团体沙盘疗法为大学生人格成长和矫正提供了重认自我、宣泄情绪、增强互动、协调关系、心理成长等治疗契机,协助学生克服人格成长的阻碍,促进大学生人格重组和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新生心理适应状况对其后续学习效果及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本研究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为测量工具,以贵港职业学院2009级全体新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出高职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提出了预防与减少高职新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赖型人格群体的特点是驯服、无助并伴有强烈的自卑感,经常否定自己。通过综合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方法对处于青春期的某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指出依赖型人格障碍给其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困扰和伤害,从生物遗传、个体自我塑造的内在因素和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的外在因素具体分析这一人格障碍倾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格障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特征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矫正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从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两方面探讨了影响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因素,列举了适应不良者在情绪、人格、自我意识及认知方式方面的一般表现及挫折承受力差等问题,并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些减少学生压力和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