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泽元 《今日教育》2007,(6S):40-41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回答.给很多人以震撼,然而这种回答.又何尝不是当前很多教育的真实写照?很多教育在聚焦学生智力发展、知识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注.甚至成为抹杀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马加爵的悲剧,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悲剧.另一方面,也是整个中国教育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同学们对马加爵杀害同学的行为非常气愤,他们说,马加爵不仅剥夺了同学的生命,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是他们学会做人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3.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终告结束。马加爵被执行死刑。一个年仅23岁的生命在即将迈出校门走向社会该为家庭为社会尽力尽责的时候,却因为不足道的事伤害了四个家庭,成了罪人,走向了刑场。在马加爵短暂的生命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学校读书,家庭影响对他固然重要,可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学校、老师、同学、社会。如果能够给他多点关爱;如果周围的人与他多些沟通,多些交流,他会怎样呢?本刊这期全文转载了《中国青年报》记者崔丽对马加爵的刑前采访,马加爵在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对人生的忏悔醒悟不能不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马加爵事件主要是因马加爵情感缺失而引发的生命悲剧.目前各级学校教育对情感教育的相对忽视是导致马加爵积极情感品质缺乏的重要原因,它呼唤着我们目前的各级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的美丽与可爱.当然这将是一项艰巨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下,生命意识教育出现严重缺失。近年来出现的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件以及近期发生的"李刚门事件"、"药家鑫事件"、"留学生刺母事件"等等。大学生自杀事件也频  相似文献   

6.
马加爵案提醒我们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药家鑫事件昭示了我国高校目前生命教育的缺位.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教育实践的应有状态,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系统、有效的开展生命教育必须成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马加爵临刑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当记者问他在行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自己杀害的是珍贵的生命,他回答说“我对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何况是他人的生命!”马加爵的这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漠视。同时,随着"马加爵"案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件的爆发,大学生对他人生命的不成熟对待现象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所以在高校内进行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的生命观的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大学校园内所有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马加爵已经是过去式了,但现在许多人仍避讳正面谈论马加爵。其实马加爵是个教材,一个经典的教材, 值得社会各界关注,更值得教育界深思反省!在纪念雷锋的三月,我再次把马加爵拿出来“炒作”,用心良苦。雷锋精神就是舍己为人、关爱他人。雷锋那个时代虽然国内生产力落后,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情是当今时代所缺乏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很多人眼中人与人之间第一位的永远是物质利益,人与人之间已经没有雷  相似文献   

10.
教育界对“马加爵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两个根本弊端,即未从人与人的互动对其进行考察,也缺乏从根源上对“马加爵事件”进行解析。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深入探讨“马加爵事件”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广西教育》2004,(7C):16-27
马加爵案件的发生距今已过去几个月.案件本身逐渐被人们淡忘.但它留给我们的除了震惊、惋惜、遗憾,更多的则是反思。如果马加爵能有几个好朋友,如果家长老师能早些发现他有心理问题,如果马加爵能早点悟到人生的意义……对马加爵来说,这些“如果”已经没有了意义,但对于我们,特别是对于与马加爵有同样境况的人,反思这些“如果”,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初春,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时过两年“,马加爵”案件本应尘埃落定,但青岛大学商学院大四学生洪峰自拍电视剧《马加爵》,又引起人们对青少年教育的一些思考。马加爵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不仅仅只有主观原因,也有大量的客观原因。被马加爵砍杀的四个同学长期看不  相似文献   

13.
【引言】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鼎鑫学生公寓6幢317宿舍发现4具尸体,死者均为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0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2月24日,公安部发出了A级通缉令,3月1日又向社会公开发布了通缉令,悬赏20万元捉拿犯罪嫌疑人马加爵。3月15日晚8时许,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落网。经过审讯得知,马加爵因为与唐学李、邵瑞杰、杨开红、龚博4位同学发生矛盾,为报复泄愤,于2月13至15日连续3天之内先后将他们杀害。2004年4月24日,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一审作出判决,马加爵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双罪恶之手,毁掉了连同自己在内的5条生命,…  相似文献   

14.
当儿童看到雨后的彩虹,夜空的明月,鱼游水中,蚂蚁搬家时,立即会产生许多美丽的幻想和梦想。有的想飞上“月宫”,有的想潜入海底……于是就有了飞机和潜水艇的发明和创造。这些幻想、梦想就是孩子们的希望,就是希望的萌芽。一个人缺失什么都不能缺失理想和希望。马加爵就是一个丧失了理想和希望的人,在被执行死刑前,他告诉记者说,没有理想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其实,希望的鸟儿也曾经飞进过马加爵的心灵(想过当科学家),但没能永驻。理想和希望的丧失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痛定思痛,人们不能不感悟到:希望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的生命支柱。  相似文献   

15.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一案已经过去,但案件引发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为什么会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窗四人,难道仅仅是因为打牌争吵所致吗?显然没这么简单,这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是他犯罪的一个诱因而已,笔者将对马加爵犯罪动机作一下具体的心理分析,并让人们深深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23)
由头与反思:云南大学生化学院四名男大学生,被发现残死在同一宿舍内,其凶手就是作为他们同学的马加爵。马加爵潜逃后被抓,并被执行死刑。五个年轻的生命,五位大学生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马加爵事件,除给五个家庭带来巨大悲痛和损失外,也给教育标树起警示。观察与点评:马加爵,出身贫寒家庭,父母含辛茹苦供养他考入大学。被害的四名同学也大多出身农村家庭。就是这个平时老师同学都认为与他们关系不错的马加爵,因为一些生活小事,以残忍的手段结束了同学的性命,也断送了他自己的前途。在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命题:做人对教育远比知识传授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解读马加爵》是在马加爵一案被各种媒体渲染得沸沸扬扬之后,我给学生上的一堂心理活动课。课前,我收集了网上有关马加爵的各种各样的资料。整节课的安排是以通缉令作为引入,以马加爵的成长历程为主线,附带地介绍了四名被害人的情况。本来我只是想让学生了解马加爵事件的始末,并听听他们对这件事情的感想。所以在幻灯的最后,我呈现了这样几个问题:你对马加爵杀人事件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18.
公安部公开通缉的重大杀人在逃犯马加爵终于在海南三亚落网。但这起大学生杀人案给予人们的深思却远远没有结束。马加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挫折?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个昔日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挥起血腥的石锤?法学硕士阿成和茼子对马加爵一案从多个侧面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详尽采访,试图寻找马加爵犯罪的心路历程。本刊特别推出他们的纪实报告,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马加爵凶杀案,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强烈震撼,马加爵之所以走向今天的犯罪道路,完全是其自卑、孤僻、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的缺陷人格的极端流露。马加爵这种人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对马加爵人格形成中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希望社会各界以此为鉴,避免类似案件的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在一些报纸和杂志上了解了关于大学生马加爵犯罪一案,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为此,我感到马加爵既可恨又可悲。为了一句话竟杀了4个人,包括他自己,5条人命没了!这值得吗? 据说,是因为在一次打扑克牌中,一位同学看见马加爵作弊,就指责他,而马加爵又说自己没有作弊,就这样,对方说了一句难以入耳的话刺伤了他的心,而使他产生了杀人的念头,把他从此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