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班杜拉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学习动机理论,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功能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该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使该理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有效地自我调节学习依赖于学生在学习中持有一种积极的水平适宜的自我效能感。文章通过建构学生自我效能的四个信息来源,论述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较低的原因,并寻找出提升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技术。  相似文献   

3.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某一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一般学习论观点的逻辑产物,并构成他二十几年来的全部学术兴趣的核心。有关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很多,但多数都集中在教育领域,探讨学生及教师的学业和教学自我效能感状况,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自我效能:关于人类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动作之前对自己能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感受。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或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作为对自身学习能力判断和估计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它实际上体现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中学作为人生求学的一个阶段,是社会、学校、家庭正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和…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班杜拉关于自我效能感的学习动机理论 ,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功能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该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以使该理论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理论是当代社会学习理论巨匠——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所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并建立相应的理论。1986年他在《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这部巨作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自我效能机制,再次完善了这一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受外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影响,但不论何种强化都是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来影响行为,自我效能感是自我调节系统的核心。因此,对学习而言,当人们掌握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并有了目标时,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的决定因素。目前国内介绍自我效能的文章较少,而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的文章则更少。因此,本文从体育教学实践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之进行分析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兰 《教学与管理》2007,(10):111-1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体育学习动机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班杜拉(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论作为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诸多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探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自我效能感对调节自己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效能感的涵义及作用 1.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涵义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们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其自主系统中起主要作用,自我效能感就是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班杜拉认为,人的思想和信念对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这些信念中,他又强调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班杜拉强调,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够  相似文献   

11.
自我效能感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受人对行为结果的期望的影响。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为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判断和信念,是人对自己能否实施某一行为的自信度和能力感。自我效能感对调节自己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全淑连 《现代英语》2022,(5):124-126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2].文章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为基础,结合笔者所教授的高校分析了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自我效能感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于自我能力的知觉和判断,它是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可以影响个体的具体行为。在教育领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形成及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重大影响。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教师自我经验、社会环境、学校管理及人际关系、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一是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专业化;二是改善校园人际关系,新、老教师共同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是增强教师反思意识,提高自我效能感;四是对“准教师”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五是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5.
依据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教师教学效能感,本文深入探讨改善英语教学效果的师生自我效能感同质性互动关系,提出了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自我效能感相互提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和形成因素,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一、自信心的理论解读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在我看来,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现代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从分析当前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八种策略.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效能理论是由艾伯特班杜拉首先提出,它对学习者个体自信心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也具有非常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自我效能感的内涵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的理论之后,很多研究者对此做了深刻而细致的研究。学习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大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对学业水平和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文章从心理辅导层面提出团体心理辅导在提高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