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实践表明,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往往不在于其智力因素,而在于其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浅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因素则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它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要开发非智力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中,心理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就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而言,智力因素并不悬殊,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数学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因素普遍差别不大,而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是学习中的操作系统,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自然要影响操作系统.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意志、兴趣、性格与个}生等因素,是一个尚待大力挖掘和开发的宝贵教学与学习资源。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决定,优化智力因素多为开发潜能问题;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习得,优化非智力因素主要靠后天培养和塑造。非智力因素是智慧活动的动力系统,对智慧活动起着激发启动、定向引导和维持调节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和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目前的中学生又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缺陷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安妮 《中学教学参考》2010,(15):124-124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切认知活动中,智力因素是认知活动的执行者,而非智力凶素则是认知活动的调节者和推动者,起着始动、定向、维持、调节等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参与,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非智力因素在人的个性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一种分析,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如个人个性心理中的动机、兴趣、习惯等意向因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有两类活动形态贯彻始终;一是智力因素启《动认知活动;二是非智力因素激发认知动力的作用。因此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其他条件等同的前提下,A=F(I N),其中A代表成功,F代表关系函数,I代表智力因素,N代表非智力因素。从这个公式中不难看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见,教学在重视智力开发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政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姜丽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6):151-153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因素并无明显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专业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二外日语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了以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为目的的二外日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晓宁 《教育家》2004,(7):80-81
学习动机是怎样产生的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特征、课堂气氛等。就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因素并无明显的悬殊差异,而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高级体验。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育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对智力因素有显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 近年来,我们在重视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其学习活动不仅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伴随着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非智力因素属于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动力功能,主要体现为始动功能、定向和引导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培养的方法有说服法、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和心理辅导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过程。学习质量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智力学的角度来说,绝大部分人的智力是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只要注意力因素的培养,其创造力的潜能是可以被挖掘出来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活动是一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注意培育学生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对非智力因素大量而深入的研究,非智力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如何?在教育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实施情感教育评价促进素质整体优化──初中数学情感目标教育及评价初探湖北枣阳市目标教学及评价研究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质量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和思想品...  相似文献   

17.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受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重视。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在人的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对于学生来讲,就是指学生的需要、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智力因素如果没有非智力因素的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持续。在学习中,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潜在的智力水平得到充分地发挥与实现。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的基本因素由两大要素构成,一是包括各种智力因素在内的认知活动,另一个是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感、意志、性格等多种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意向活动。在学习过程中,二者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其学习能力,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是首要工作。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多样化教学形式,讲究教学语言,联系生活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人们往往只注重智力的培养,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人类任何一种智慧活动都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非智力因素对智慧活动起着推动,调控、维持、强化、导向等作用.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由后天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从化学教学角度出发,讨论在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在心理学研究中,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也有人称之为人格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指的主要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人才的成长具有独立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在教学中只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是片面的。其实,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