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真 《全国新书目》2010,(23):42-42
为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纪念钱学森逝世一周年,中央电视台6集传记电视纪录片《钱学森》于10月25日播出。与此同时,该纪录片的同名书《钱学森》已经上市。本文选编自书中陈真导演的文章,告诉我们该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11日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九十五华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编辑出版了一批钱学森研究著作,其中有"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库"钱学森的原著《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工程控制论(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水动力学讲义手稿》》《论信息空间的大成智慧--思维科学、文学艺术与信息网络的交融》,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合编的《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研究》,王英编著的《钱学森学术思想研究》,陈华新主编的《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潘敏主编的《钱学森研究(2006)》,以及戴汝为编著的《社会智能科学》等十本著作,这是给钱学森九十五华诞献上的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12,(10):23
正本刊讯(记者韩阳)3月28日,为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由人民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钱学森传》、《钱学森》画册、《钱学森文集》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活动并讲话。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11日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95华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编辑出版了一批钱学森学术研究著作.本次共出版了10部著作,其中有5部钱学森的原著,包括《工程控制论(新世纪版)》、《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水动力学讲义手稿》和《论信息空间的大成智慧--思维科学、文学艺术与信息网络的交融》;此外,还有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合编的《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研究》,王英著的《钱学森学术思想研究》,陈华新著的《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潘敏主编的《钱学森研究(2006)》,以及戴汝为著的《社会智能科学》等.  相似文献   

5.
2012年初,"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精品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钱学森文稿"系列图书(包括《钱学森文集》6卷、《钱学森书信补编》5卷、《钱学森读报批注》,简称"文稿")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文稿"兼有知识性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为了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了解钱学森的科学研究和贡献、重要思想以及治学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钱学森文集(1938—1956海外学术文献)》(中文、英文版)。据介绍,《钱学森文集》编录了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公开发表的51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包含了钱学森独  相似文献   

7.
2006年12月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九十五华诞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集中编辑出版了一批钱学森学术系列著作,其中有“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文库”,包括钱学森的原著《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工程控制论(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  相似文献   

8.
张亮 《东南传播》2013,(5):16-18
近年来,随着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纪录片在全世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纪录片真实性的疑虑。在国内,《故宫》、《圆明园》、《1405郑和下西洋》、《复活的军团》、《再说长江》、《昆曲六百年》等一系列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备受争议;在国际,《时间简史》、《2012启示录世界末日》、《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原子邦德》、《总统之死》等纪录片也褒贬各异。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是这些纪录片无一例外地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新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以往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难以展现题材的局限,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纪录片坚持真实性原则的担忧,即三维动画技术的应用破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本文从纪录片真实性方面思考,分析了三维动画技术的使用对创作纪录片的意义,旨在从理论上提升我国纪录片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汗青 《新闻世界》2012,(1):150-151
我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在央视播映,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确切说是国产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热播同时也引发了纪录片领域对于《森林之歌》的分析。笔者以《森林之歌》与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作比较,分析(《森林之歌》在纪录片叙事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40万字)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29日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了“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读书活动暨《钱学森》出版首发式”。 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大会文件精神的时候,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和团委,又及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读书活动,这是贯彻十五大精  相似文献   

11.
余智红 《新闻传播》2010,(6):102-102
一、纪录片兴衰之路在中国人的心中,纪录片并不陌生。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  相似文献   

12.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孙浩  叶小源 《东南传播》2021,(11):136-138
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作品的影响下,已经寻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模式.《早餐中国》《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舌尖上的重庆》等美食题材纪录片开始从地域特色、餐饮类型等方面分散发力,开启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新纪元.在当下"群雄割据"的美食题材纪录片中,一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片《人生一串》从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以小众化另类视角阐释了我国美食纪录片的多样性.本文以地域空间的建构、多重维度的用户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从怀旧的视角对纪录片《人生一串》的艺术表达与叙事特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4.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档案,是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记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是国产电视纪录片鼎盛时期,以中央电视台《话说长江》为代表引发了一拨收视热潮。然而高投入低回报周期长的生产特点以及此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大行其道,使纪录片进入寒冬期。随着2005年中央电视台的《故宫》创下收视率纪录,《新丝绸之路》、《大国崛起》等陆续热播,国内首个专业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的脱困,以及从2009年开始的有关加快纪录片发展的信号频频出现在国字头文件中,“限娱令”下纪录片又获新的发展空间……种种现象让低迷的纪录片市场再度复苏并燃起希望。《档案》、《西湖》等一批优秀纪录片的问世,最近《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纪录片的春天来了吗?什么样的纪录片才能牢牢掌控观众的遥控器?  相似文献   

15.
人文纪录片因特殊的文化独特性,在当今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越偏离纪录片地域文化的地区,对人文纪录片的需求度越低。人文纪录片如何体现出人文反思和价值,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让我们通过《西湖》,到《南宋》,到《艺术:北纬三十度》,再到《一本书,一座城》,接着到《杭州》,从这几部人文纪录片中一窥,谈一谈人文纪录片的人文精神表达,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存宽 《视听界》2012,(4):58-60
纪录片以其纪实属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受到观众的欢迎,像《大国崛起》、《故宫》、《敦煌》、《天启》、《大秦岭》、《我决定爱你》、《生命》、《美丽中国》等。《舌尖上的中国》更是让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引发全民纪录片热潮。考察优秀纪录片可见,叙事技巧的创新为纪录片赢得受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解严后台湾纪录片创作异军突起,《生命》、《无米乐》、《看见台湾》、《湾生回家》等纪录片纷纷进入院线并且获得不俗票房,从而在海峡两岸产生影响,促进大陆《喜马拉雅天梯》、《二十二》、《我在故宫修文物》、《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冈波仁齐》等一批院线纪录片出现.台湾纪录片的区域特点意味着呈现一个完整的"孤岛"想象,表现岛上生民的苦乐哀愁,进而寻找共识,促进社会和解.这是解严后台湾纪录片的创作主旨,也是台湾纪录片与民众产生共鸣形成观影热潮的主要因素.台湾纪录片既有追寻历史,溯源文化根脉的厚重主题,又有再现当下生活场景,传达乐活精神的轻盈题材;既有青春、励志的主流纪录片,又有表现边缘人群、同性恋等实验意味鲜明的文艺纪录片.伴随着海峡两岸电影产业和艺术创作的交流进程,台湾纪录片聚焦于小岛呈现众生真实生活场景,有着乐观底色,并将观光文旅、社群进步、环保和社区文明等现实目标紧密结合的创作风格已然影响着大陆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孙平 《青年记者》2013,(6):69-70
回顾我国大型的纪录片,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从万人空巷收看的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20年后的荧屏巨献《再说长江》;从雄伟壮烈的《点击黄河》到温婉多情的《西湖》;从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江南》到直击当下现实的《大三峡》、《水问》,从异域纪录片《海洋》在中国热映到我国第一部梳理海洋文化的《走向海洋》诞生,以水为主题的纪录片不胜枚举。纪录片似乎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以《故宫》《大国崛起》《森林之歌》《美丽中国》为代表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给中国纪录片带来了复苏的迹象。然而,在复苏的背后,中国纪录片的整体发展仍然深陷困境,特别是在纪录片频道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节目匮乏、收视率低下、广告收入不佳、频道经营困难等现实问题仍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