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思想力“原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毫无疑问需要创新人才来实现,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或者说,高层次的创新人才主要依靠大学来培养。时代要求高校再也不能延续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要承担起培育知识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作为教育、科研重要辅助部门的高校图书馆理应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事实上,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中本有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放环境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尽管我们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了许多努力,但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局限与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研究型大学的校长,要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紧迫形势,从创新研究生培养理念、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职业》2006,(13):18
人才培养,基础在教育;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教育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国家高层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决定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水平和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也是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一支主力军,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一支生力军,实践证明,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4.
大学考试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主要手段。由于现行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大力推进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造就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靠创新型人才来开发,制度创新靠创新型人才来制定和执行,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等学校极为紧迫的任务,成人高等教育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光荣使命。本文就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作些思考。一、不同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不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已有九百年历史,大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从12、13世纪欧洲创建大学起,经历六百余年的时间,到19世纪初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人才。由于当时生产…  相似文献   

6.
课程中心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高科技开发和高素质人才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高等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未来一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将进一步集中于质量的保障与提高,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作为在大学创新的主要追求。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材是本科教学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文化主体性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指标之一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大学生文化主体性的确立、发挥和实现程度,大学生文化主体性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机制。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确立大学生文化主体观,倡导文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校园文化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机制的作用,提出根据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需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其真正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沃土。  相似文献   

9.
叶志明 《上海教育》2011,(19):23-23
在大学的诸多任务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首要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结构、规模、效益、质量均有发展。但当前更重要的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更是对高等教育的鞭策。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学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学生终身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高等教育更应是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今天,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入手,并结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探讨构建民办高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应由技术精湛到德技兼修培育“三高”人才、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培养创新型数字人才、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输出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必须建立内部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激发人才质量内部提升效能;外部驱动,创建高水平智慧育人云空间、优化“双师型”教师结构;综合驱动,构建三模块嵌入式专业群动态体系、全要素精准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建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实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应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以责任共担为视角,建立责任共担的长效化培养机制、采用多方联动的一体化培养方式和构建平衡协调的综合化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不同利益相关者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旅游业进入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人才兴旅刻不容缓,教学创新团队是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在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困境的基础上聚焦学院制度优化、团队师德建设、先进引领、质量提升等问题探讨,为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重视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是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文学与文化应用教育对女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人文教育以"文"化"人",培养现代女性意识和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目的是培养能够哲思、敢言、能写、果行的现代知识分子,主要途径是通过女性意识与人文教育、女性教育与教学研究、女性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三个主要方面的综合思考,培养优秀的女性创新人才。大学能够造就既具有科学知识,又有人文情怀的栋梁之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文章立足于河南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了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规模小、招生渠道单一、课程体系趋同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是结合地方行业特色,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二是吸引优质社会生源,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三是贯彻"双导师制",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四是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代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衡量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看其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等人格特质,而这两项特质正是积极品质的研究范畴。因此,本文通过对艺术类学生积极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尝试在教学环节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积极品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摸索一条通过培育学生积极品质达到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创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就要在实验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及在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了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高等学校作为高级人才的摇篮,如何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人才,怎样按照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师创新素质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巨大就业压力的根本性战略举措。创业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以及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品质,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令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单一、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不对接等问题。为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因此,需要从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途径、完善教学制度和保障体系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以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