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作为议论文,根本要务是发表议论,剖析事理,因此评判一篇议论文的高下,说理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一改“观点+例子”这种陈旧的议论文模式,努力在分析中“理”出事物的“理”来。刘勰《文心雕龙》就指出:“论如析薪,贵在破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汉代传《诗》者有今古文之分,至郑玄集其大成;宋代说《诗》者又有“攻《序》”与“尊《序》”之争,至朱熹集其大成。他们虽然都是以所谓“经学态度”去注释研究《诗经》的,但二者之间的对立也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事实。那么,这两个各自统一过一个时代而又互相对立的《诗》学体系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差异呢?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曾以“汉儒重训诂,宋儒重义理”为说,而视汉学为“章句之学”,宋学为“义理之学”,谓“章句训诂不能尽餍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云云(《经学历史·经学昌明时代》)。以此泛泛地概括汉宋学术之异虽然也来为不可,但如径谓此即朱熹《诗》说与毛郑之异,则大不然。其不然之辨有二:  相似文献   

3.
庄子说:"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万事万物都蕴藏着深厚的道理。古人有"格物致知"之说,"众物之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议论文重在"说理",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一个人认识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他说理的能力。在议论文教学中,我们应锤炼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事理剖析入微,擘肌析理,闪烁思想的光芒。《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议论文的教学目标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相似文献   

4.
姚鼎在《述庵文钞序》上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中说;“义理存乎识,辞章存乎才,征实存乎学。”清代的许多学者都把义理、考证、辞章结合起来说明写文章的道理,他们所说的“义理”,就是观点。观点是否正确深刻,在于一个人的见识,所以说“义理存乎识”。辞章指文辞,文辞的质朴,谨严,流畅,雄浑,在于一个人的才气,所以说“辞章存乎才”。考据则有赖于学识渊博,所以说“征实存乎学”。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我们现在的理解和他们大致一样,但不尽相同。 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是解题。第一自然段说这个题目是借用前人的说法来讲写文章的问题。第二自然段具体解释三个概念的含义。第三自然段说明三者是互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一文在阐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时,由于恰当、娴熟地运用了多方面的例证,便把原来深刻枯燥的哲学道理说得深入浅出、通俗生动。纵观全文,在例证的运用上有如下几个特色。一、选例精当。议论文一般总是为了阐明某种观点,运用例证无非是为了说服读者接受这种观点,因而选择例证首先应当充分考虑它的典型性。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人多事多难遍论,借一论之,一索引千钧,是何关系?”(《艺概·文概》)为了说清楚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课文选“黑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作为基本例证,  相似文献   

6.
在中唐众星璀璨的诗坛上,天才而短命的李贺以其瑰奇诡异、“虚荒诞幻①”的诗作卓然而立,并独树一帜而大放异彩。然自晚唐诗人杜牧那句“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②”的评语一出,长期以来,在我国诗评界,李贺诗歌“少理”便成为大家的“共识”。如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说:“元、白、张籍以意为主,而失于少文;贺以词为主,而失于少理。”王礼锡先生也说:“他的‘怪’的修辞法──(指李贺诗歌险任奇特之风格──引者注)有时几乎超出于情理之外,所以招‘稍加以理,可以权仆命《骚》’…  相似文献   

7.
一、审“理”有人认为,只有议论文才要讲道理,这是不全面的。在记叙文中,有时也要借助议论或抒情,达到与别人讲清道理的目的,一篇记叙文的主题,绝大部分也含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无论是记叙文题还是议论文题,在审题时都必须考虑到“理”——你的写作目的。文章中有了“理”,才有了主帅。无帅无兵,历来都被看成乌合之众。如何审视题中之“理”呢?如是议论性文章,可引导学生通过引证、对比、归纳等方法去  相似文献   

8.
学写议论文有没有什么技巧、方法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本文就来谈一谈议论的行文技法之一——纵擒开合法,这种方法不仅用于议论文,也适用于记叙文中的议论。那么,什么是“纵擒开合”法呢?古人说:“笔之所以妙者,惟在熟于开合,使断续纵擒无不如志而已。盖有断与纵者,以离而远之;有续与擒者,以收而近之,此之谓善于用笔。”(王葆心《古文辞通义》)由此可知,所谓纵擒开合,就是先写要写的对象(事物道理),突然中  相似文献   

9.
读文与作文,乍看好象是两个问题,实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先要审题即为其一。《问说》一文,其文题中的“说”表明了该文属议论文的范畴,且内容又不外乎陈述自己对某个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议论文论证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明理”。要明理,又需要做到“四明”。即:说明、阐明、证明和辩明,《问说》一文围绕“问”所展开的一系列论述,是深得此“四明”之旨的。作者在起笔摆出“君子之  相似文献   

10.
王弼解《易》非常注重义理,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和"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等观点,丰富、完善了义理派的理论体系;苏轼解《易》亦把重点放在"推阐理势"、阐述义理方面,通过简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融合象数而阐明义理。苏轼与王弼解《易》显然都注重义理,观点虽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还有相异之点:王弼以老解《易》,而苏轼以郭象之庄解《易》。  相似文献   

11.
做书的主人     
早读课时,许多同学并不认真读书,他们认为早读课就是用“小和尚念经”来应付老师。但我觉得,读书,要有意识地去读,用心、用脑、用情去读。有意识地读书,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许多“情”和“理”。了解了“情”,对你写记叙文或恰当地说话都有极大的帮助;了解了“理”,不仅对你写议论文有帮助,还可以让你更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宽容,懂得谦让等。比如,人的一生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生,要做事得先学会做人。从这个“理”中举一反三,又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情理,读书就是为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情理呀!有意识地读书,对我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彖》《象》解经”兼具象数、义理两种方法,以“象数”解《易》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六爻所处的位置以及爻与爻之间的关系,其所用象的内容较少,而且和《说卦》有一定区别。以“义理”解《易》则有以“理”解《易》和以“史”解《易》两种。传承费氏《易》的荀爽、郑玄《易》学并没有完全遵照费直解《易》的方法,而是在吸收其他《易》学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分析“《彖》《象》解经”可知,荀爽二卦互易说、虞翻卦变说在《彖》《象》中已经出现,二说或与费氏《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议论文的关键在于说理。说理是证明文章观点必不可少的手段。议论文写得深刻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分析说理能力。可是不少考生在写议论文时,奉行“理不够,事来凑”,常常只记得摆事实,忘了讲道理。于是一篇议论文便成了事例的罗列,材料的堆砌。这样的文章,又有何理趣可言?更谈不上为文的深刻性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得论理,并要把道理讲深讲透,如何说理,方法众多,比较常见且讨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从假设的情形分析即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难得糊涂》一文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可以有…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的核心不是“管”,而是“理”,即在管人、事、物的过程中,应重点讲条理、法理、道理和情理  相似文献   

15.
【论】 是通过说理、举例来阐明论点,作出论断的一种文体。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如苏洵的《六国论》就是这种文体。 【说】 作为文体,有不同的内涵:①同“论”一样,是议论文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②是一种就事论理,夹叙夹议的散文,写法比较灵活,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③是解释经文的一种文体,如《诗》有《鲁说》、《韩说》等。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写作文为什么觉得没人没事可写 ,没情没感可发呢?刘勰在他的名著《文心雕龙》的《情采》篇中说 :“故情者文之径 ,辞者理之纬 ,径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 :此文之本源也。”刘勰精辟地阐明构成一篇文章的主要成分 :一是情理 ,一是文辞。文辞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掌握、发展与运用 ,是文章的“纬” ,来源于人的培养与学习。常言道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说明学生的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质”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情理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  相似文献   

17.
议论文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就一定的问题或事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者反驳错误观点和主张的文章。写议论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某个观点,证明某个道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首先要有鲜明正确的论点,还要有真实准确而且充足的论据,同时,注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这话证明“写”文章和“说”文章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18.
清儒章学诚在概括战国文章的写作特色时说:战国文章“深于比兴,深于取象”(《文史通义》)。又说:“未尝离事而言理”。前者是说战国文章善用譬喻,善于比事连类,阐明道理;后者是说战国文章说理富于形象性。这个说法,衡之于《战国策》,包括《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内,是很有见地的。但引喻设譬,形象地说明某个道理,并非只是由于“比兴之尚,讽谕之义,固行人(策士)之所肄”(章学诚《文史通义》),主要还是为达到讽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20.
在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本附录部分的《议论文的阅读》 一文中集中介绍了议论文的一般知识。这对学生初步感知和把握议论文,学习和运用与之相关的表达技巧,无疑大有裨益。 但在 《议论文的阅读》 一文中 ,提 出“ 有 些 文 章 ,标 题 就 是 中心论点 ”的 观点 ,笔 者认 为是值 得商榷的。 议论文因论证方式不同,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基本类型。一般说来,立论文的标题由与中心论点的主要内容相关的词句来充当,或者带有“谈”、“论”、“说”、“议”等字眼,如 《谈骨气》、《论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