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一要有本味.既是数学课,就应有强烈的数学本味;二要有美味,这里所说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数学课要有美味;三要有趣味,数学课要有趣味,这就是人们的共识,因为有趣味是学生热爱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成 《考试周刊》2012,(72):147-148
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除了具有“本味”和“趣味”外,作者认为还应具有“美味”。这里所说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物理课要有“美味”,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的要求,也正逐渐被广大物理教师所认识和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汲取智慧、分享成功的幸福乐园。教师要立足幸福课堂,烹制出数学课堂的"儿童趣味"、"数学味"、"生活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内涵与儿童趣味之间寻求和谐。一方面,要敞亮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关注教学的数学化过程;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生活世界,教学要注重儿童化的改造。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数学味”必须具备“儿童”特质,要能激发儿童的探索天性,促使其积极地感悟数学,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政治课堂教学口头语言添加趣味、情味、俗味、美味、韵味,设置情境,激发情感,培养兴趣,调节气氛,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优化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8.
巧用温馨话语、古今成语以及体态语言,在课堂激情讲演勉励,趣味讲解对话,会使数学课堂有"情"、有"趣"、有"味"。  相似文献   

9.
记得第一次上《可能性》这课,有个孩子天真地说了一句“:老师!我觉得今天的课不像数学课!”令我哭笑不得,但更让我深思:数学课要“生活味”,更要“数学味”《。可能性》是《数学课程标准》新增加领域“概率与统计”中的内容。课前,我对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对区分“可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教学要注重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数学体验。笔者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从渗透数学思想,让数学课具有数学味;关注学生认知,让数学课具有人情味;回归学生生活,让数学课具有生活味;鼓励学生验证,让数学课具存挑战味;重视学生实践,让数学课具有体验味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所谓作文语言的"五味"是指作文语言要有情味、书味、趣味、新味、余味。一、情味。情是作者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情是作文  相似文献   

12.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的趣味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要取得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必须围绕培养学生"趣"味来开展,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突破传统的单一技能的知识灌输,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技能.培养"趣"味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建构立体式教学是培养趣味的重要途径,产学结合是培养趣味的有效延伸.  相似文献   

13.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笔者以为,造成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味”淡薄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目标膨胀,数学课堂承载过…  相似文献   

14.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诗人臧克家以生动形象的比喻道出了语言要有“味”的道理。在我看来,这里的“味”不仅仅指“趣味”和“情味”,还应包括“理味”。所谓有“理味”,即指文章言约而意丰,隽永而精辟,具有一定的哲理内涵,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教育智慧,运用教学艺术,把生物课的趣味、情味、美味、鲜味、韵味上出来,使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课堂气氛中乐学好学.  相似文献   

16.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和"数学化"在数学教学中并不矛盾的,从哲学层面理解: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但"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的现象,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如果一堂数学课没有"数学味",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教育的功能,数学知识的教学将无法达到目的。什么是"数学味"呢?所谓"数学味",应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数学,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数学课才有"数学味"。小学数学课中怎样才能上出数学味?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浅谈数学课的导入张丽青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新课的引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导入新课要体现“趣”、“新”、“疑”、“巧”四个字。一、趣味导入有趣味的东西,青少年喜闻乐见,教师...  相似文献   

19.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味“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20.
老子曾经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煮小鱼一样.我认为地理课堂的教学也像烧菜一样,无非是在菜的色、香、味上狠下功夫.如果每堂课都向学生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何愁学生不主动"动筷子",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做课堂教学这道菜的"厨艺".笔者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试图通过添加教学"佐料"(即服务于地理教学活动的趣味知识、活动材料、方法指导、人性化评价等教学材料),让学生主动"动筷子",享受地理课堂"佳肴"的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