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意地栖居"是生态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广义的生态美学概念下,它是指在生态平衡的立场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审美地生存"。《丁登寺旁》和《前赤壁赋》作为东西方山水作品的代表,都表达了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美学观念。但前者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后者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实现"诗意地栖居"的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2.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诗意之笔描摹了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历史悲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景象的醉人画卷,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同在的诗意栖居之境,同时也展露了原始文明在现代文明侵袭下所遭遇的无奈、悲哀和尴尬。这种通过对原始氏族生态文明的书写,表达出人类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关照当下自然生态破坏的现状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引起的人类精神文明被破坏的窘状,体现了一种"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生态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诗意" 不难 ,难在 "栖居". 诗是一个 "大话题" ,曾流行过 "诗意的栖居"一句 ,被传为海德格尔所言 ,实则为海德格尔引自荷尔德林的诗句.我以为 ,在这首诗中, "诗意"不难 ,难在 "栖居"."栖居" 一词在西文中非常考究 ,在莎士比亚著名的 《哈姆雷特》 中 ,有 "to be or not to be , it's a question ."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是20世纪早期最受争议的和最具创造性的文学家之一.利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可揭示出劳伦斯在其代表作《虹》中所具有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作品揭露了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困境,同时也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并提出理想的生活方式,即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5.
"诗意的栖居",这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他的诗歌里最早提出的,即"人,虽满有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诗人的诗句作了诠释,并提出"人应当诗意地栖息"的观点①."诗意的栖息"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生活理想.而纵观我国古人的一些人生追求,其中最彰显的就是这种"诗意的栖居".因此,这就为我们重新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提供了一种视角,或者说,他的"陋室"为我们提供了"诗意的栖居"的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诗意     
对于我个人来说,“教育的诗意”这一念头,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诗》和梁晓声的《论教育的诗性》的启示。对于诗意的理解,却也不能不提到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这句诗经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诗阐释》中加以解释,几乎成为当代人文主义者默念的教条。  相似文献   

7.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如此说道:"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如何把学生从由于应试而造成的冷漠、压抑、紧张、恐惧中解放出来,让诗意的清泉浸润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生活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让教者享受到教育的快乐呢?现以《赶海》这例,做些许尝试。  相似文献   

8.
"诗意栖居"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主旋律,而《艺术作品的本源》则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其做出深度的呼应。通过文本分析,我们认为后期海德格尔建构了"诗艺一体"的存在主义艺术观;同时,语言符号的神圣性在他的艺术阐释语境中复归并承担起构建"存在之家"的"诗话"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华的《家园》描写了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充满童话意味的、具有农耕文明所有“美”的诗意栖居地——安沙.通过安沙人迁移到黑沙后的种种境遇,揭示了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格格不入.从安沙人先去家园后灵与肉的冲突和阵痛中,思考了文明与乡村、传统生活与现代发展、浮世的诱惑与诗意的栖居等哲学问题,使小说具有了浓郁的文化情结与文化寓言意味.  相似文献   

10.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诗意之笔描摹了鄂温克族的百年沧桑历史悲剧,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自然景象的醉人画卷,展示了他们与自然同在的诗意栖居之境,同时也展露了原始文明在现代文明侵袭下所遭遇的无奈、悲哀和尴尬。这种通过对原始氏族生态文明的书写,表达出人类对诗意栖居的向往,关照当下自然生态破坏的现状以及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引起的人类精神文明被破坏的窘状,体现了一种“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生态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新语境下对戴望舒的《乐园鸟》进行文本细读,指出不管乐园鸟是来自乐园,还是去向乐园,不管它最终能否成功,它最后收获的都是无边的幻灭。这样的结局一方面透露出诗人对戴施之恋会以悲剧告终的潜意识;另一方面,乐园鸟追求的困境正预示着人类寻求"诗意地栖居"的艰难与困苦。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一个世纪前,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曾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诗意地栖居”,就是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心灵深处,像一条潺潺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诗意地栖居”,就是摒弃现实社会的声色犬马,不时仰望头顶那片灿烂的星空;“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简洁、明净的自然怀抱中简单而真诚地生活,在任何挫折和磨难的境遇中都保持充实、和谐、宁静的心态,在恶浊的世俗泥潭中永远独守精神家园的月亮。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兰亭集序》就是这样一篇表达“诗意地栖居”的美文,一篇关于自然、人…  相似文献   

13.
正德国哲人、诗人海尔德林在《人,诗意的栖居》中写道: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来度测自己……人就会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诗人的"栖居"是追求"精神"上的"存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也在不断追求精神的存在价值,希望通过语文组课程文化建设,引领我们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意味着:此在作为被创建的此在是一种捐赠。人诗意栖居意味着一个双重的要求,诗意栖居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既不完全抛弃现实,又不屈从于现实。诗意栖居理论启迪了追求真知的现代人,对高等教育有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5.
师之沃土     
有本书叫《要生活得写意》,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遐想。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将人,诗意的栖居诠释得让人怀想不已。每个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的教师呢?教师精神栖息的沃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6.
《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从生态批评视角再读《蝴蝶梦》,却发现其蕴涵着生态释义的广阔空间。首先,作家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在具有内在价值的自然世界,颠覆了自然的"他者"形象,消融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有利于缓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体现了迥然相异的伦理价值观,从中我们意识到生态危机源自人性世界的危机,人类应反思之;再者,作家对自然和都市生活的对比述写暗示了《蝴蝶梦》其实是作家本人的一场自然之梦:拒绝都市文明,皈依乡土自然,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7.
师之沃土     
有本书叫《要生活得写意》,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遐想。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将“人,诗意的栖居”诠释得让人怀想不已。每个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的教师呢?教师精神栖息的沃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8.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教师要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能自主地、舒展地、诗意地生活在课堂上。经历温馨的心灵旅行,让他们在诗意盎然的课堂里享受学习的美丽与精彩。《月光曲》一文正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的文章,它文美、曲美、情美。课文的重点与精华是第九自然段,这是《月光曲》的内容。本课时直奔重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曲》如诗如画的意境。走近盲姑娘,了解盲姑娘,感受盲姑娘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9.
《老子》“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自然”概念的美学意蕴主要应该用超功利、超逻辑、超名言的方式予以领悟。《老子》的“自然”概念以否定性超越与诗意言说的方式从正反两方面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应然的本真存在:自由的、诗意的栖居,审美式的生存。“美在自然”是中国美学史上历久弥新的美学命题,它从“道法自然”的本体论中推演而出。“自然”这种崇高的地位是怎样取得的呢?它何以踞有这样崇高的美学地位呢?在《老子》哲学、美学中,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对国民劣根性的关注是余华创作的一贯视角,《兄弟》也是如此。作者将两个时代进行平行叙述、相互比对,流露出对温情的崇尚,同时探求在现实欲望狂潮中当代中国人实现诗意栖居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