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实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陈桂生先生的《教育实话》一书。该书不同于其他教育理论著作,它是陈先生在告别“象牙之塔”以后所写的一本“教育随笔小册子”。陈先生在序中写道:“首先声明的是,这本小册子算不上什么‘教育研究成果’,登不上大雅之堂。因为‘教育研究’自有不少讲究,有公认的研究规范和检验成果的学术标准……说它算不上‘教育研究成果’,它算是什么呢?可称其为‘教育随笔’,这是由于其中多数短作或有那么一点意思,也就是那么一点意思而已。”这本被陈先生自称为是仅有那么一点意思的小册子,共收集了陈先…  相似文献   

2.
有位教师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一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可这句诗中却用‘粉骨碎身’,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刹那间,教室里寂静无声,教师略一思忖后,笑着说:"谢谢××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读者来信编辑同志: 正在展开对‘活教育’批判的时候,学校教育中产生了下面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有些人说:‘现在不敢大胆创造了,一动手,人家就说是“活教育”。’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发动学生,利用废物或者简单的材料,制造了许多教具,别人说他是‘以儿童为本位’,另一位小学自然教师,讲到‘羅盤’这一课,带着学生到轮船上去参观真的羅盤,讲到电报,她自已到电报局去请教职工同志关於这一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别人说她这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主张。弄得这两位教师,不知怎么做才好,因而工作情绪低落了。  相似文献   

4.
在报上读到一篇谈作文教学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话是中学生批评语文教师的,说同学们"从小到大,老师出的作文题就那么几个,像‘记一件难忘的事’、‘那一次’、‘雨中送伞’、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各种评价和反馈 ,是很经常又十分重要的师生交流。看起来这种评价的进行并不难 ,学生做对了 ,说对了 ,教师就给予肯定 ;反之则予以纠正。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并不简单。有位老师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 ,问学生 :“课文中说大渡河‘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里的‘只有’是什么意思 ?”前两个学生说“只有”是“仅有”和“唯独”的意思 ,老师都不置可否 ,当第三个学生说“仅有”是“唯一”之意时 ,老师立刻点头微笑着说 :“对了 !‘仅有’是‘唯一’的意思 !”其实 ,三种答案都是对的 ,教师只…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一位老师上《背影》,我感到兴奋异常。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父亲”穿过铁道买橘子的内容时,教师说“:背影,是一幅难忘的画。”让学生美读,然后请学生闭上眼睛,在心里想象“出背影”的典型画面,体味真挚深沉的父爱。这一环节刚就绪,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话了:“老师,你‘说背影’是一幅画,其实从全文整体看,我们读到的全‘是父爱’,我说‘父爱,是一首诗’这句话不应该遗漏……;而穿铁道买橘子的‘背影’只‘是诗’中的一‘画’……”当时,教室里一片沉寂,教师也被震撼了,问题太突如其来,教师显然没有预料到;一会儿,教师调整了心态,组织…  相似文献   

7.
教师做的是普普通通的教书育人的工作,是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就继承和发扬创新科学文化知识来讲,教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教师历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们往往把教师比做“蜡烛”、“春蚕”、“人梯”、“泥土”等等,这既是对教师的赞誉和肯定,也是对教师的激励和鞭策。但是最近我在一期刊物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蜡烛’、‘春蚕’、‘泥土’、‘人梯’,见鬼去吧!”(《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说教师当蜡烛太软弱,当春蚕和泥土太窝囊,当人梯不持久……总之,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说老实话,读了此文心里不知啥滋味,说同意,不敢苟同;说不同意,自己是个小学教师,人微言  相似文献   

8.
<正> 在农村扫盲识字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员把‘粮食’写作‘(米卜)仐’,把‘水稻’写作水‘(禾刀)’把‘副乡长’写作‘付乡长’……乱简化,错白字‘满天飞’。可扫盲教师或领导见了不以为然,甚至有的扫盲教师在扫盲识字教学中也把‘分蘖’写成‘分(艹叶)’,‘一蔸菜’写成‘一芀菜’。究其原因,在扫盲教学中,大都是能者为师,未经过培训,没有注意汉字规范化,而文盲学员则认为农民识字可随便些,甚至说这样写倒可帮助记忆。殊不知,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讲完“数的整除”后,在总结如何区分“整除”与“除尽”“不整除”与“除不尽”等概念时说,“‘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情况。在‘除不尽’的情形下,也一定可以说是‘不整除’,但是,在‘不整除’的情况下,就不一定可以说是‘除不尽’了。如果要把这些关系都反映在一张图里,那么,这张图可以这样画。”说完,教师随手画了一个韦恩图在黑板  相似文献   

10.
解詞的教訓     
教师说:“‘似乎’是很象的意思。”学生抄下来了。他日造句曰:“我似乎我的媽媽。”教师說:“‘永垂不朽’是精神永存的意思”。学生抄下来了。他日写信給在部队里的哥哥说:“祝你永垂不朽,”教师說:“‘波澜壮闊’是大規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英语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而“说”是这种能力的主要体现。教师可通过“打牢‘说’的基础,走出‘说’的误区,创造‘说’的环境”等具体做法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毕本弓 《语文天地》2013,(13):33-36
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确实,由于"复合距离"(文本作者和学生的距离、文本和学生的距离、教师和学生的距离)的影响,文言课堂变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赏识教育的创始人周弘对其女儿赏识教育的成功案例被新闻媒体报道后,在中国出现了赏识教育的热潮,推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和肯定教育思想的提出,令许多教师谨记“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学生不敢说“不”。  相似文献   

14.
编辑部报告     
《科学课》1988,(3)
●《教师从研讨中如道了什么?》,这是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创始人,美国的兰本达教授为中国自然教师撰写的专稿,本期刊载上半部分。 兰本达教授说,“当孩子们使用材料进行探究,然后进行研讨时,我们的任务是‘停止’、‘观察’和‘倾听’,即当“孩子们沿着概念箭头向对于世界的完整的理解前进”  相似文献   

15.
王妍玮 《甘肃教育》2011,(19):14-15
“世上最‘危险’的职业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比医生还‘危险’,因为庸医害的是一个人,而庸师害的是一群人,毁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灵。”李建非常欣赏北京四中语文教师李家声说的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问题行为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也不可否认,在一些教师身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行为,即不符合教师职责和学生的心理期待,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非规范化行为。教育家孙敬修曾经说过:“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行为。”教师的正确行为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问题行为不仅有损于教师自评的形象,影响自己的威信,而且直观地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学生的写作状况却不容乐观。张志公先生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因此,有效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是教师实施写作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张志公先生曾感叹:“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f自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的‘老大难’。”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劳而少功。教学效果确实如吕叔湘先生说的“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19.
“例子”一说,源于叶圣陶先生:“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渎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叶圣陶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笫  相似文献   

20.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后进生的有效转化成为初中英语教师要积极开展的工作,也是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