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游泳技术》杂志1985年第1期文章摘译。在1984年奥运会中,多次看到游泳运动员在竞赛中使用短跑式出发,从标准的出发台完成的这种出发,两脚前后间距约11英寸,屈膝团身,这种出发被叫做“屈膝团身出发”。这种出发的开始有一个两手向后的推动,驱使上体和臀向前,随着身体向前,两腿、特别是后腿做有力,充分的蹬伸.  相似文献   

2.
<正> 团身前滚翻是各级各类学校体操基本教材之一,也是向前滚翻类的“先导”动作,其“先导”作用在于能否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团身前滚翻的动作规格是:“蹬地前滚时有直腿过程,滚动要圆滑。”它依次以手、头后部、背、腰、臀着地,以二脚蹬地所获得的支撑反作用力为动力来完成向前滚翻。过早或过迟的屈膝团身都有碍于该动作的完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当背部着地时,屈膝团身(如图1②-⑤)的动作要领,为时过早。因此,学生往往易产生三种不良结果。一是过早的屈膝团身,不利于两脚完成充分的蹬地动作;二是过  相似文献   

3.
尹小波 《中华武术》2005,(10):58-59
起跑的目标是使身体尽快、有效地摆脱静止状态。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规定,正规的短跑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而起跑器的安装是为了身体在起跑时两脚有牢固的支撑,从而形成良好的起跑姿势和良好的竞赛心理,为最后顺利、快速起跑做准备。现就我国目前教学和训练中短跑蹲踞式起跑器安装方式提出两点异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图1:从低姿势开始,屈膝团身。图2~4:滑步开始,左腿后摆,右腿蹬地。图5~6:右腿滑步,右脚紧贴地面滑动。左脚落于圈的前沿,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图7~17:最后用力。在良好的左侧支撑情况下,完成身体向投掷方向转动和投掷臂的爆发用力。图12: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5.
图1:从低姿势开始,屈膝团身。图2~4:滑步开始,左腿后摆,右腿蹬地。图5~6:右腿滑步,右脚紧贴地面滑动。左脚落于圈的前沿,形成良好的最后用力姿势。图7~17:最后用力。在良好的左侧支撑情况下,完成身体向投掷方向转动和投掷臂的爆发用力。图12: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6.
在田径项目中,短跑覆盖了从60米到400米范围内的所有比赛项目,国际田联规定这些比赛项目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有三种:接近式,普通式,拉长式。蹲跨式起跑比站立式起跑更有效,因为它使运动员处于一个将身体中心积极移动到脚前的位置,这样运动员就必须加速,否则就会摔倒。所有的运动技术都服从生物力学特征。对短跑起跑的科学研究要追溯到1972年,当时Bres—nahan调查采用在地上挖坑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短跑是田径运动历史发展最悠久的竞赛项目之一,在现代奥运会发展史上,短跑的角逐历来是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它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度跑的极限强度运动。对于一个短跑运动员而言,最为显著的要求是速度。短跑中的速度是肌肉快速、爆发性收缩的结果,这种收缩转化为快速跑进所需要的平稳高效的身体运动。在整个短跑比赛过程中技术对成绩起关键性作用,步长和步频决定跑速,为了跑得更快,运动员必须在保持两者最佳组合的同时,设法提高两者或者其一。  相似文献   

8.
高低杠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在国际体操规则中属D组难度的下法动作.本文主要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商春松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揭示该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技术特点,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商春松较好的完成了向后大回环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下动作,但落地时刻身体重心稍微靠后,所以商春松向后退了一小步.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是一种最新式的跳高姿势,这种跳高姿势的动作比较简单合理,只要抓住关键,技术是容易掌握的,而且提高成绩较快,因此被很多运动员所采用。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是利用这种姿势创造了世界记录的。我们在跳高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了背越式跳高后,学生就把其他的跳高姿势全放了,不遗余力地积极学习背越式,这充分说明了背越式跳高姿势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背越式跳高不同于其他跳高。这种跳高姿势是采用弧线助跑,身体垂直姿势起跳,能更好地利用脚蹬地的力量,使起跳时的爆发力运用到身体重心之上。摆动腿采用屈膝  相似文献   

10.
马杰 《武当》2011,(12):8-10
(接上期)第二十二式金鸡上架独立式紧接上式,身体向后下沉落,微向左摆动,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向左上提起,脚尖下垂呈左独立式的同时,右剑柄先向左上旋转,手心向内,臂微曲上举,置  相似文献   

11.
短跑起跑姿势与运动成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径项目中,短跑是最古老 的竞技项目之一,它覆盖了 从60米到400米范围内的所有径赛项目,国际田联规定这些比赛项目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有三种:接近式,普通式,拉长式。蹲踞式起跑比站立式起跑更有效,因为它使运动员处于一个将身体中心积极移动到脚前的位置,这样运动员就必须加速,否则就会摔倒。对短跑起跑的科学研究要追溯到1972年,研究解决了影响起跑的许多因素,比如起跑器的角度、起跑器的距离、蹬起跑器的力及“预备”阶段的身体姿势等。  相似文献   

12.
“出发”是各项游泳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速度在整个赛程中最快,利用下面被逻辑和实践都已证明了的技术来发挥“出发”的最高速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出发是“一点”式入水。所以称其为“一点”式入水是因身体在起跳后至最高点时上体下潜,全身伸直如同矛头刺向水中的动作而言。入水后运动员由弓背变伸背做一个类似海豚式打水动作,使运动员获得水中的前进动力。完成“一点”式动作的难点之一,是身体在出发台上要向两个方向快速运动,即向上和  相似文献   

13.
在田径运动中,短跑是主要竞赛项目。对于高中生,短跑训练并非只是简单的跑一跑,而是蕴藏着更多的技术要领。短跑需要较强的身体爆发力和协调性,而跑步姿势不对、重心不稳、变换不迅速、起步太慢,都将直接影响成绩。现就提高短跑成绩的训练要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力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很多地市的体育中考、高考中,立定跳远被列为必考项目。近些年来,立定跳远一直引起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而往往对落地动作不能很快很好地掌握,从而影响成绩,在此笔者将独特的教学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由于立定跳远整个动作完成时间较短,这就要求各技术动作之间协调连贯,尽可能推迟落地时间,增大身体在空中前移的距离。在完成良好的腾空之后,提高两腿屈膝高抬成团身姿势和小腿前伸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一、团身动作脚着地前两腿屈膝高抬成团身姿势,要求小腿放松,膝关节主动向胸部靠拢,…  相似文献   

15.
赵兵 《中华武术》2007,(10):45-45
一物多用,根据器材特点开发其多种功能和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的好办法。跨栏架除在教学中用作跨栏教学外,还有以下用途:一、用作钻越的障碍方法:在跑道上放置一个或倒放数个相连的普通栏架,助跑10~15米,当跑到距栏架1米左右处时,根据栏架高度迅速采取屈膝、团身或屈膝侧身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动作要领蹲撑开始,身体重心稍前移,臀部稍提起,身体后倒、低头、团身、向后滚动,当滚动至后脑着地时,两手迅速置于耳侧、并随身体向后滚动用力推撑成右腿跪撑、左腿后伸、坐右踵的半劈腿姿势,左臂前举,右臂上举(见图1)。二、教学难点后滚翻的速度不够,推撑力量不足。三、教学步骤与手段 1.蹲撑开始,快速后倒,两手置于两耳侧,团身低头向后滚动至两手撑垫后再还原成蹲撑。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向后团身滚动的速度。 2.复习后滚翻练习。 3.后滚翻成跪撑。 4.跪撑,左腿后伸成坐右踵的半劈腿姿势,左臂前举,右臂上举。 5.做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的纵  相似文献   

17.
警戒式     
第一节 警戒式(预备式) 警戒式在截拳道中是进攻和防御的最有效的姿势。这种半屈膝的姿势是格斗中的完美姿势。因为它可使身体始终处于强有力状态。这一姿势,无论发起进攻、反击或防御,都不需要事先做任何调整动作。是一个既轻松自如,又能保持平衡的姿势。它能使全身放松,同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读贵刊今年第3期《利用“斜坡”对学生进行短跑教学的两点尝试》一文后,不由得为试图尝试工作的老师捏一把汗,更为学生的安全感到深深的不安。原因出自该文的这段话:“由于向下冲斜坡时,身体的重心投影点接近着地点或在着地点之前……”大家知道,在短跑训练中通常是有脚的着地点适当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的要求,以达到缩短缓冲阶段时间的作用。但不能说脚的着地点越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就越合理。因为人的肌肉的收缩需要有一个过程,肌肉在缩短之前需要一个时间的准备。如果脚正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处着地,此时阻力是没有了,但支撑腿的肌肉也…  相似文献   

19.
<正> (五)蹲身式(猛虎卧食) ①由自然站立姿势开始,左脚向左侧横跨一大步,屈膝半蹲成马步式。同时两手稍向上提起,向两侧分开,手腕内收,五指分开,掌心向内相对,臂稍弯屈。目视身前一米处地面。②吸气,重心移至左腿成独立式。右脚蹬离地面后,屈膝将小腿胫骨下部贴靠于左腿后膝窝处。同时两手稍内旋,经体前向上提起,至额前左右上方,掌心朝下,目视两掌手指。稍停后呼气,身体重心逐渐下降,直至全蹲。同时两手徐徐下按,落至膝前,目视两掌之间。自然呼吸,保持姿势五秒钟。③吸气,左脚蹬地使身体直起。稍停后呼气,右脚向身体右侧落步还原成图41姿势。然后右腿独立  相似文献   

20.
短跑技术理论研究热点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短跑技术理论的更新和短跑技术的发展是提高短跑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短跑技术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那些曾经是大家争论的焦点问题进行回顾与总结,为推动我国短跑技术理论发展进而促进短跑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后扒式"着地技术和"屈蹬式"短跑技术已成为现代短跑技术的重要特征; "髋动力"学说的观点及放松技术对竞赛成绩的重要性已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而"后扒式"着地技术对整个支撑阶段动作技术有何影响;如何衔接不同场地上的短跑技术、如何在煤渣跑道和泥土场地上提高"屈蹬式"短跑技术的适用性,以及如何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形态条件及同等水平运动员的共同技术特征,对不同等级运动员做技术诊断和指导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此外,加强放松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