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1 毫秒
1.
短跑运动员在奔跑的过程中脚着地时会产生着地制动阻力。着地制动阻力的产生会影响跑速的提高。同时,不合理的着地动作将消耗运动员产生的能量,降低运动员能量的利用率。因此,如何减小运动员着地制动阻力将成为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1.短跑时脚着地制动阻力产生的原因运动员在短跑时,由于摆动腿的脚在下扒着地时,着地点如果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的前方时,运动员的小腿与地面形成了一个着地角,运动员奔跑时身体向前的冲量将通过小腿传到地面,这时地面会给小腿一个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通过小腿传给身体。这…  相似文献   

2.
评价短跑成绩的优劣主要是以速度快慢来衡量的。然而,步幅和步频是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我是一名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了当地的山路多、斜坡多、沙滩多等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同时,又对不同体质特点的学生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练习,不仅短跑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培养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毅力。一、向上跑斜坡法简称“上跑法”,坡度约35°、坡长约60m。实践证明,采用“上跑法”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步幅。向上跑斜坡相对平跑而言,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在着地点之…  相似文献   

3.
笔者参加了几所中学田径运动会的裁判工作,看到很多参加短跑比赛的学生,用脚跟先着地跑或全脚掌着地跑。显然,这种跑时脚着地的方法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教跑的教材过程中,应该强调让学生学会前脚掌着地跑。大家知道,根据牛顿定律,跑步脚着地时,对地面产生一定的作用力,而地面对人体也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由于跑时脚的着地点是在身体重心投影的前面,因此这种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对跑速会起阻力作用。另外,这种反作用力还会使下肢、内脏、胸部等受到一定的震动。因此,进行短跑时,应该采用正确的脚着地方…  相似文献   

4.
1、短跑的动力 对短跑运动而论,摆动腿着地后到脚离地时,脚固定于地面的支撑腿转动,为下肢肌肉止点端肢体固定的肌肉收缩,即脚固定的下肢肉收缩。下肢肌肉这种收缩产生的力矩,不仅使近端肢体绕远端肢体运动或下肢体运动或下肢绕固定点运动,而且还带动躯干和身体的其它部分肢体发生位移运动,即不仅能改变身体总重心的位置,还能使整个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移运动。因此,下肢肌肉这种收缩产生的力矩能成为短跑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前支撑阶段 缓冲阶段。主要缓冲着地时的压力,并预先激活肌肉。这阶段的目的是尽可能缩短支撑时间以减少着地阻力。在加速阶段,每步支撑过程中的45%都发生制动现象,这势必极大地降低原已获得的最大速。随着跑速的增加,支撑的总时间要相应缩短,即减少制动所用的时间比例。在缓冲阶段,膝部最大的角度为160°,着地脚应尽量落在身体重心投影点附近。在跑步的周期性节奏中,前支撑阶段与接下来的后支撑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110m栏中的跨栏步技术动作和男子100m运动中途中跑的一个单步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支撑腿着地瞬间,刘翔的着地角相对小于博尔特的着地角,两者之间呈显著性差异;下栏着地瞬间,110m栏在着地角度比100m大10°左右,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距离也较100m近,但着地瞬间躯干前倾角110m栏与100m该指标的大小几乎接近。  相似文献   

7.
在短跑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首先起跑要好,短跑均采用蹲踞式起跑,它要求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摆脱身体的静止状态,发挥出最大的初速度,这就要求练习者方法正确,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为了获得最大初速度,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动作变形,出现起跑“前栽”现象,影响了起动时机,对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解决方法:一、导致“前栽”的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发出“各就位”、“预备”的口令时,一味强调学生身体重心前移,肩部在地面的投影超前于两手的位置,这时,身体重心落在了起跑线前,身体的重量几乎都落到…  相似文献   

8.
夏正清 《体育科研》2000,21(3):11-13,26
通过高速摄影和文献资料法,对不同水平女子100m栏运动员分析,发现高水平运动贞起跨时的起跨距离、身体重心的水班平速度明显优于水平相对低的运动员;腾空过栏时低水平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移明显大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值;下栏着地时高水平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明显小于低水平运动员;并且发现不同水平运动员的起跨距离、起跨时身体重心水平速度、腾空时身体重心垂直位移、下栏着地时着地点与身体重心垂直投影点的水平距离等指标与其身体重心平均水平速度呈高度正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张丹 《中华武术》2015,(4):52-53
跳远的助跑技术是由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快跑技术等部分组成。助跑技术总的要求是四字诀,"快、准、稳、直"。教学的重点是加速方法,难点是准确性,其教学的顺序是快跑技术,起跑技术,加速跑技术,跑的距离等依次进行教学。一、学习掌握快跑技术助跑中跑的技术,跑得自然放松,连贯而富有弹性,支撑腿用前脚掌着地,着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一脚半处,着地动作快速柔和。积极缓冲,主动用力,加速身体重心前移。一旦身体重心处在垂直面时,就爆发式地做积极、用力、快速、充分的后蹬:摆动腿以髋发力,大小腿折叠迅速有力地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速摄影和文献资料法,对不同水平女子100米运动员的分析,发现高水平运动员起跨攻栏时的起跨距离、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明显优于水平相对低的运动员;腾空过栏时低水平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移明显大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值;下栏着地时着地点与身体重心垂直投影点的水平距离明显低于水平低的运动员的值。  相似文献   

11.
跑动是人体内力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跑动中,脚与地面接触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唯一机会,所以脚与地面的接触方式至关重要。运用文献资料、图像解析、个案研究等方法对短跑途中跑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信用卡"着地(着地瞬间脚踝压紧,脚跟与地面只有一张信用卡的距离)三种不同着地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得出,"信用卡"着地技术缓冲时间短,支撑时间最少;着地角最大,速度的损失最小,离地角最小,重心向前性较好;前支撑阶段,有利于减少质心速度损失,后支撑阶段,加速效果最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短跑着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刘琳 《中华武术》2024,(3):15-16
弯道跑作为跑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日里练习次数也较频繁。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在平日教学和观察中发现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动作:“两臂的摆动幅度一样大”“脚着地方式不对”“身体重心没有向内侧跑道倾斜”。  相似文献   

13.
庆银 《游泳》2001,(3):14-14
初学蛙泳的学生 ,往往出现臀部下沉、身体倾斜较大 ,甚至出现“站着游”的毛病。分析其原因 ,除技术方面外 ,主要是重心和浮心的关系。当人平卧在水面时 ,由于人的体重而产生一个向下的重力 ,其合力点叫重心。又据阿基米德原理 ,人在水里就会自然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 ,其合力点又叫浮心。由于上体胸腔内脏器官轻 ,下肢的比重比上身大 ,因而浮心就靠近上身 ,重心就靠近下肢。当人平卧在水面时 ,因重心和浮心不能重合 ,会失去平衡。因此 ,在游泳过程中 ,为了使身体保持水平的姿势 ,就必须使重心前移。根据上述原理 ,结合实际教学 ,克服“站着游…  相似文献   

14.
我国短跑处于徘徊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短跑技术教学法的研究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也是其原因之一。在世界性的比赛中,可看到国外短跑运动员跑的技术很好,途中跑后蹬时,髋、膝、足关节充分伸展,折迭技术合理,摆动腿向前、向上拾得好,髋能带上去,步幅很大。扒地动作积极有力,脚掌落地富有弹性,着地点尽可能地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造成向前用力的最佳姿势。缓冲时不但技术合理,而且能造成向前用力的最好条件。从整个跑的技术动作看,既跑得轻松、省力、园滑,又能做到上下肢动作协  相似文献   

15.
一、跨栏步技术跨栏步即起跨腿的脚接触起跨点到过栏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地面时的一大步。它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构成。起跨攻栏时要获得一个较高的身体重心,起跨离地前身体重心前移,攻栏时要高摆摆动腿大腿,加大两腿夹角,  相似文献   

16.
关于短跑途中跑前蹬阶段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途中跑支撑时期的前蹬阶段,缩短前蹬时间是减小制动一的主要因素,鞭打式着地技术和高重心跑是缩短前蹬时间重要的技术环节。前蹬是后蹬必备的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7.
1.短跑技术结构发展动态1.1脚着地时的水平速度在高速跑时,当运动员脚于地面接触瞬间,着地脚存在一个继续向前移动的水平速度,这就产生了一种减低运动员速度的制动作用,如果脚着地时的水平速度大,其制动作用亦大。因此提高摆动技术,尤其是落地动作是教练员在青少年短跑训练中值得重  相似文献   

18.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要求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中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以较高的速度完成第三跳,使第三跳获得更大的远度。运动员在单足跳和跨步跳时以全脚掌快速着地。脚的着地动作接近走或跑的着地动作,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而且着地点恰到好处,正好使身体重心压在支撑腿上,这与过去所一贯强调的高抬大腿积极刨地技术是有区别的。自然式着地动作使支撑和用力蹬伸程度加大,着地动作更加集中用力,从而加快了着地动作的快速完成。因此说,三级跳远中自然式着地技术动作更加接近走或跑步的着地动作,而过去所一贯提倡的扒地…  相似文献   

19.
黄显钦 《中华武术》2020,(2):80-81,32
一、"坐着跑"产生的原因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专业队训练中,常常能遇到学生在短跑途中跑时出现"坐着跑"的现象,"O型"和"外八"字腿型最为常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全脚掌着地的问题。跑时全脚掌着地的次数频繁的出现,没有用前脚掌富有弹性地着地,身体重心前移不到位,从而造成"坐着跑"。2.踝关节爆发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踝关节爆发力小而导致蹬地无力,身体重心偏低,从而造成"坐着跑"。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三年,我们开始研究,在短跑途中跑的技术训练中,究竟什么是主要的?经过一段摸索,我们认为,从掌握跑的技术过程来看,重点应摆在“着地”,并按照跑的动作的合理性(力的规律)与“经济性”(放松省力)的全面要求,试搞了一个“鞭打功”的训练方法。经过多年来的训练实践,我们初步认识到,这个方法对于新队员的技术训练很有帮助。(一)众所周知,在途中跑的过程中,通过后蹬所获得的反作用力,是推动身体向前的基本动力。但是,当后蹬力增大以后,如果后蹬角(身体总重心与支撑脚支点中心之联线与地面所成之角)不变,则跑的步幅虽有增长,但总重心上下起伏也随之增大,因而步频也必然减慢。因此,腿部力量越强,越需要缩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