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知识溢出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海尔集团知识联盟、ofo共享单车研发联盟和华为产业园3个案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虹吸效应、漏斗效应和极化效应。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3个效应往往并存,对产学研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核心企业对于知识溢出效应的激发极其重要。从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育社会资本发展和改革政府科技管理职能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产学研联盟中产方及学研方的合作博弈行为,以演化博弈为主要分析工具,构建产学研合作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策略下产学研双方的行为及收益,得出在博弈过程中,双方应充分考虑额外收益、合作成本等因素,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权衡合作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利弊,避免短视。另外,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将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核心的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并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本文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协同创新的过程。产学研合作组织中存在着知识生产与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联盟性质、联盟内知识产权契约、产学研联盟生产知识的属性等因素。从促进知识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核心的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并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本文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知识联盟运行和发展机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学研知识联盟是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核心内容.应用SD研究产学研知识联盟运行和发展机理,分析产学研知识联盟中目标要素主体要素以及影响因素;并分析各要素在产学研知识联盟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并建立产学研知识联盟的知识资源SD模型、知识产品生产SD模型及社会支撑SD模型;最后给出知识联盟运行系统及各子系统的运行模型.强调其动态发展的内在动因与模式,不仅对其从整体上进行时间、空间上的全貌描述,而且能够为系统地分析其发展的根源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徐欣  刘梦冉 《科学学研究》2020,38(10):1858-1867
产学研联盟一直是中国政府促进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国策。产学研联盟如何影响我国企业的创新,现有文献尚未给出一致的答案。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基于发明专利IPC分类信息,研究了产学研联盟影响创业板公司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以此来检验产学研联盟的政策效果。在使用“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模型”之后,本文研究发现,产学研联盟对于企业技术多元化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使用动态分析模型后,进一步发现这一积极作用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本文为我们深入认识产学研联盟政策的实际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并为政府和企业完善产学研联盟和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对研发联盟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期学者多从策略的角度研究研发联盟,但在研发联盟形成过程中,企业间的社会资本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从社会资本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出发,分别从路径依赖、交易成本、合作机会以及知识整合与扩散几个角度围绕社会资本对研发联盟形成过程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案例系统阐释了社会资本在研发联盟动态形成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联盟对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对产学研联盟内涵界定、模式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得出重庆市应大力发展产学研联盟的结论;其次,深入研究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模式。对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产学研联盟模式的选择框架进行设计,最后就发展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创新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关注点前移催生了激励范式转变的需求,在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中简单依赖财税政策支持可能造成激励不足和公共资源扭曲。本文利用2004-2018年我国信息与通信技术领域(ICT)的相关数据,基于负二项回归重点探讨了不同财税政策激励之下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与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企业获得的研发补助对此过程产生了正向调节作用,而税收优惠对此过程造成了负向调节;进一步探索不同财税政策组合情境,发现在适当的研发补助支持下,税收优惠可以形成创新激励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过程的相关激励理论,也为政府利用财税政策有序引导相关基础研究合作进程提供了思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是加快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产学研联盟进行合作创新,是各国实现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在分析市场引导下的产学研联盟类型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联盟的运行机制,并为保障产学研联盟顺利运行提供相关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联盟能力视角下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促进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成为政府与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联盟能力理论,从产学研合作的内生动力激励出发,研究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的完善,改变了以往仅聚集于增加合作机会和加强互动来研究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局限,不仅把创建以创新为导向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纳入产学研合作政策框架,并且将完善科研评价和科研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也纳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范畴,从而为更全面地构建产学研合作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战略联盟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制度性安排,本文以天津大学为例分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在开展协同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天津大学牵头和参与联盟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在以往关系资本与联盟绩效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组织间学习这一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68家参与R&D联盟的高技术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关系资本对R&D联盟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间学习是连接关系资本与联盟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变量。在中国复杂的经济环境中,R&D联盟应更加注重从关系治理及知识学习的角度协调与管理,以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新目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水平,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变成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学研联盟的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建立,产学研社会中介服务程度低,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信息不畅通等因素使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不畅。探索科学、高效的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可以为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顺利进行产学研战略联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联盟组合理论和中国转型情境,本文初探了企业应该如何有效管理产学研联盟组合,从理论上将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理廓清为三个相继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伙设计、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第一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设计包括一致、搜寻和筛选3个子过程;第二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包括谈判、契约和架构3个子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包括了成立组合专属管理机构、协同创新和监控评价3个子过程。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企业产学研联盟组合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路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从而拓展了我国产学研联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组织形态,具有自然和社会普遍结合的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认为创新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创新行动者网络成功构建和演化的过程。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型,提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9.
组织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已有众多研究,而对联盟双元创新的讨论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相关研究指出,股权式战略联盟可以通过管理三对社会资本悖论来实现双元创新,进而提高自身绩效。这三对社会资本悖论是:认知资本VS桥连接、结构资本VS模块化、关系资本VS契约机制。通过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指出这三对悖论对实现联盟双元创新的重要性,提出管理思维(阴阳思维)和管理过程(静态组合和动态调整)来帮助应对这三对悖论。并基于以上讨论,提出了三个命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的市场价值及其知识资本的形成模型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首先论证了科技知识的资本特性,以及只有具有市场价值的科技知识才能成为知识资本,其次描述了知识资本形成的一般过程模型和科技知识转化为知识资本的三个市场价值创造过程及其资本形成模型;最后从国家政策、研究所及企业投入方向等几个层次上说明,一个明确的市场创新目标是一个科研体系创造知识资本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