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单位,测量和控制学校教育量和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要求,具体可概括为4个方面的特征。我国现行学分制有普通高校学分制和自学考试学分制两大类型,而普通高校学分制又分基本全面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模式。对于尚未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实施学分制有六条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方院校实行学分制若干问题的思考吉林工学院赵海平,孙群英目前,我国实行学分制的主要形式有“绩点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复合学分制”、“分段式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大多数高等院校采取的是绩点学分制。这种学分制规定成绩评定采取A、B、C、D、E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制约条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探讨学分制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现行的学分制实际上是一种不完全学分制。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实行完全学分制的呼声很高,但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我国高档尚不具备完行完全学分制的内外部条件,而应该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  相似文献   

4.
我院今年开始推行学分制的改革,本文就此谈谈学分制的有关情况,探讨学分制产生及其在高校广泛实施的根源,由此谈谈实施学分制后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信息素质教育也将服务于学分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本质特征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即学校制定弹性教学计划和弹性课程,学生自主灵活地选课。可见,实施课程改革是实行学分制的重要条件,也是实行学分制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目前,不少学校正在积极试行学分制。但如果不进行配套的课程改革,而仅仅是在计算方法上将学年转换为学分,学生无“课”可选,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分制的优势也不可能得到发挥,这样的学分制只能是假学分制。因此,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实行学分制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特点的必然选择。建国后学分制在中国高校的实施走过了曲折的历程,从1950年“暂用学分制”到1952年全面学习苏联完全推行学年制,再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有条件的高校试行学分制”,可谓“一波三折”,但直到今天,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实行仍是冠以学分制之名,实为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优越性远未发挥出来。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着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呢?本文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付丽 《黑龙江教育》2007,(7):155-156
本文主要是探讨高等院校学分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在研究学分制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高等院校实施学分制的意义,并分析了影响学分制改革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推进高等院校学分制改革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摘荟萃     
试论中职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束剑华、孟祥凤在《职教通讯》2001年12期著文认为,学分制的本质特征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即学校制定弹性教学计划和弹性课程,学生自主灵活地选课。目前,不少学校正在积极试行学分制。但如果不进行配套的课程改革,而仅仅是在计算方法上将学年转换为学分,学生无课可选,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就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学分制的优势也不可能得到发挥,这样的学分制只能是假学分制。因此,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必将成为当前中职学分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构建中职学分制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途…  相似文献   

9.
澄清对学分制的一些模糊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和人们思想中存在的一些对学分制的模糊认识有关。这些模糊认识主要有:学分制和学年制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学分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学分制有一个统一的模式,这就是完全的学分制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废除学年制、实行学分制是大学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澄清这些模糊认识,是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包括我们暨南大学在内的国内某些高校开始试行学分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进行包括学分制在内的各项教学改革试验,又加快了我国高校试行学分制的步伐。1994年4月,《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管理规定》的颁发,大大推动了我省高校学分制的实行。目前,我国、我省已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实行或试行学分制。但是,试行学分制必须创造一定的条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在试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否则,学分制就可能试行不下去…  相似文献   

11.
论文根据对大约六百个动词的考察,认为现代汉语中有44个狭义非名宾动词、五百多个广义非名宾动词。这些非名宾动词可以按照功能性质进行分类,其中狭义非名宾动词可以分成4类,广义非名宾动词可以分成9类。通过分类描写,证实了这类动词的存在,真实地反映了它们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设计美不同于一般的审美,尤其是艺术中的审美,它具有特殊的内涵.设计美可分为三个层次形式美、关系美和符号美.这三个层次既是一个审美内涵递进的过程,又是一个完整的意义结构.设计美的真正涵义应从这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而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美是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3.
"as"是英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其用法很复杂,在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也经常出现,最常见的是用作介词、副词、连词、关系代词等。为了把"as"的一些疑难用法搞清楚,本文主要从词法、句法和语义功能入手,对"as"的一些疑难用法进行作了初步的归纳和探索,重点弄清"as"一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变化以及该词和其它词构成的词组、短语、句子的各种功能和用法翻译技巧,达到准确掌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as作为多功能词,用法和意义繁多。本文通过as作代词、连词和介词等不同方面,分 析了as在引导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时的特点、作用和译法。  相似文献   

15.
人作为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学校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校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学中的“民本”论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的完整说法是"民惟邦本"。在历史发展中,"民本"思想形成了四个要点:民为天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国之本、民为吏之本。"民本"思想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资格,这与现代政治文明是相通的。新时期以来,中央政府亦以"执政为民"为核心理念,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17.
祁天秀 《考试周刊》2014,(12):92-93
(as)...as...是英语中用来比喻的重要句式结构,其中很多喻体都是由各种动物来承担的。本文主要归结并简单分析了这个结构中的动物性比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却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进行定罪处刑,这种矛盾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脱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进行精准的界定,对其作为义务的范围规定的过宽,有可能导致刑法的泛化和刑罚的膨胀,有损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反之,对作为义务的界定过窄,则使刑法的处罚范围过小,有损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因此,科学、准确的明晰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对我国的刑事理论和刑事司法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Data from a study of the practices of research mathematicians are used to highlight an exploration of commonalities acros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earner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Such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are, it is claimed, central to a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of how to address her role and responsibilities. Commonalities discussed are those between learners,across mathematics and betwee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Differences between syllabus and practice, between school mathematics,mathematics in the world, and academic mathematics and, finally, between members of the different communities of students,teachers of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educators, and mathematicians are explor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质疑"礼貌策略说"和"礼貌规范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重点讨论礼貌策略说与礼貌规范说存在的不足,指出礼貌策略说剔除了非理性、无意识的因素,试图说明我们做事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从而忽视了礼貌的不可预测性;而礼貌规范说则认为一个社会文化仅有一套单一的礼貌规范,这种看法似乎是简单化、理想化和绝对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