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命题,指明了中华文明的前进方向和价值诉求。理解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溯源、理论进路、现实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好担负起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从历史溯源来看,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族主体性和历史传承性。从理论进路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接续探索。从现实意义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谱写社会主义文明新篇章的科学路径,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彰显了中华民族以中国式现代化铸就现代文明新辉煌的理性认知和行为自觉。在现实性上,文化与文明的共生发展和双向律动,以历史必然性的时代拓展构成了二者链接的内生逻辑;中华文明历史延续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向度,表征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整体性、普惠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特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则以精神底气的涵育、发展坐标的明晰、价值根基的夯实、时代新人的培养和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深化对民族复兴与文明发展关系的认识,需要提升对文明内涵及外延的思想认识,拓宽文明的视野。顺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中华文明的复兴。是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实现中国梦需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中把握中华文明复兴的价值意义、现实表达和前进方向。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引领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对中华文明命运的关注,就是对中国命运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关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需要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了智慧与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在“两个结合”中探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理论之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探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明决定道路,道路催生新型文明,道路决定民族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三重建构因素:民族复兴是基本主题、社会主义是基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基本路径。这一道路彰显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逻辑特征:意蕴着民族性的中华文明自身发展逻辑,体现着世界性的科学社会主义文明逻辑,内含着现代性的现代化文明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探索与文明实践,一方面着力从本质上解决本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难题;另一方面作为文明形态的开拓与创造,承载着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性变革的伟大使命,在守正创新中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构建,为全人类的发展前景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宁夏教育》2013,(10):1-1
教育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基础。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育,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是教育的根本。现代社会才把尊师重教当作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体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赖于我们的尊师重教。  相似文献   

7.
从文明发展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特定发展阶段的某种产物,是对西方文明的一种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世界历史时代中西文明碰撞的某种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化革新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也为民族复兴、文明融合提供了某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林  孙朝 《人民教育》2023,(20):6-9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的高度。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是我们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做好文化教育的根本遵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教育使命,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的历史发展要求,亦是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塑造青少年精神信仰的时代课题。要深入把握中华文明发展方位、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及中华文明话语叙事,培育青少年做好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不断促进青少年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认同中增强文化自信,担当民族复兴使命。  相似文献   

9.
增强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基本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立足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吸纳现代文明成果。这就要处理好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基本品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的关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升华,是民族魂、民族根。以民族传统美德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就使德育既能在现代保持民族特色,也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相结合具有坚实的基础。对民族传统美德要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把它们从小农经济和宗法制度地传统道德体系中分离出来,同与之交织的封建性糟粕区别开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以打造文明熔炉为指向,融合不同领域学术内容的两门跨学科、综合性的全校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西方文明通论"的建设,是中国政法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落实"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在十年的探索中,中西文明通论形成了各自独立又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西方文明通论的教学力图让学生了解作为人类文明大家庭重要组成部分的西方文明的精神和特质,同时让学生通过西方文明的窗口,了解到现代文明的基本特质和来源。中华文明通论课程则通过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实施,力图引领学生提升作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参与者和未来文明建设者的自觉、深刻认识及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明,广泛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文明的优秀元素,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态。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必要在传统传播方式之外探索新兴的数智化路径。数智技术在文明传播中具有智能创造性、虚实融合性、精准传播性、经济高效性四大特点。利用数智技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可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一是顶层设计先行,制定传播战略;二是利用数智技术优化传播内容,搭建数智平台,提升用户体验;三是培养数智人才,建强专业队伍;四是通过数智技术,精准对接个性化需求,实现分众传播。数智技术必将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利器,应充分利用其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客观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建立更广泛的国际朋友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深刻的“化学反应”,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2023年10月7—8日,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一次强调:要把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文化使命。((2))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与文明观之间具有内在历史的关联。中国式现代化蕴含并敞开着一种崭新的文明观,具体体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观;注重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守正创新的文明观;倡导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包容、交流互鉴的文明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明观念成果,契合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趋势。它表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不仅是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观念指引,同时也具有引领人类文明形态历史性变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创新了马列经典作家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境界;从历史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四个伟大成就”的强大精神武器;从实践之维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当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应对世界意识形态风险挑战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引领,构建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指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农村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新转机。为此,需要从文明发展与进化的角度进行全面审视。从共时性角度看,文明发展具有整体性;从历时性角度看,文明发展具有主导性;从文明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以全球化为契机,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展开,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任务的展开。中华文明作为古老的、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自近代以来,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它的现代化任务,即进入到现代化这一普遍的历史性进程中,而这一现代化进程必须根据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而得到具体化。这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然要求对外学习与自我主张的统一,在“文化结合”的锻炼中产生出历史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近代社会的。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看,这是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体现,这一扩张除了传播西方工业文明外,还要压制其他民族,不让它们独立、健康地发展。面对这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障碍,开始学习和吸收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洋务运动——铺垫了融会西方现代文明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声,提倡了解和学习西方。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一次战  相似文献   

18.
中华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发展影响深远。史学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拟从史学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中枢、史学是文明性格形成的途径和史学是中华文明凝聚的纽带三大方面来谈史学在中华文明发展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崭新历史方位的文化理想追求,体现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文化之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深深寓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涵育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力量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更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积极构建共享精神标识,塑造中华民族形象。  相似文献   

20.
黄河文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世界文明的典范。黄河文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进,对周边民族文化和异族文化兼收并蓄,实现了中华文明的文脉延续。回顾黄河文明的发展史,它既有基于黄河流域地理分布的中华民族所创造出的传承千年的物质文明,也有绵延至今象征中华民族群像的精神文明,黄河文明在世界文明的浩瀚星空中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培养国民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黄河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而黄河文明的传承、创新与发展也离不开科学研究与广泛交流,须要凭借和采用具有创新性、效能性的新模式与新手段。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黄河文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冉冉征途也必将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