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商务印书馆于1982年起陆续出版。此前商务印书馆于1920年起曾出版《世界丛书》,1932年至1950年曾陆续出版《汉译世界名著》。50年代以后,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作品,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至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前后累计印行300余种。1982年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辑印行。丛书学术价值极高,一方面,所选原作是古典学术名著或当代有定评的名作,代表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另一方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在我国知识界、学术界和出版界享有很高声誉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从1982年编译出版第一辑50种开始,到八五期间已经出至第六辑,总计260种。第七辑40种  相似文献   

3.
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0,(5):6-7
《汉译名著》将达500种 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以下简称《汉译名著》),近日召开第十二辑专家论证会,学者们从商务印书馆近几年出版的90多种译著单行本中遴选出30种汉译名著作品,拟在今年年底全部出齐。届时,《汉译名著》总数将达500种。  相似文献   

4.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在我国知识界、学术界和出版界享有很高声誉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从1982年编译出版第一辑50种开始,到八五期间已经出至第6辑,总计260种。第7辑40种也在陆续出版中,计划到1997年建馆100周年出齐300种。这套丛书是改革开放以来丛书中选题严肃宏大,内容丰富精湛并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一套,  相似文献   

5.
一商务印书馆从1981年起出版《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以来,到1992年之初,已出版六辑,荟萃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精品达三百种。这套丛书问世以来,颇受我国理论界和读书界的好评,这是因为世界学术名著“是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的精神财富;因为这些著作的作者,都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者,他们积累了时代文明的精华(自然偶有不免带有偏见),留给后人去涉猎,去检验,去审查,去汲取营养。”(陈原;《商务印书馆九十年》)正由于世界学术名著为我国思想界、理论界提供了进行研究、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料,因而出版学术名著便被喻为盖“高楼大厦”(周扬语),视为出版界的巨大工程,是文化界的大事。本文介绍的是为出版世界学术名著贡献一生的人。他叫高崧,笔名丘权。商务印书馆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于2010年1月24日在怀柔召开了第十二辑专家论证会。与会者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39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7.
韩阳 《出版参考》2010,(3):23-23
商务印书馆的标志性品牌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于2010年1月24日在怀柔召开了第十二辑专家论证会。与会者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39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韩阳)9月24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为丛书的出版发来贺信。新闻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数十位全国知名的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应商务印书馆之邀,会聚北京西山,共议《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翻译出版工作。邓小平同志1984年曾经指出,要用几十年的时间,把世界古今有定评的学术著作都翻译出版。经过译校编者的共同努  相似文献   

10.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9):21-21
9月24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珍藏本)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为丛书的出版发来贺信。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宣部副部长李东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脑的 迅速普及,许多报 社都相继建立了 局域网,实现了编 辑部采编工作网 络化,采编人员在 网上写作、编辑、 签发稿件。这样一 来,新闻校对工作 就发生了质的变 化。由于校样与原 稿合二为一,校对 工作的参照物已 不复存在,校对的 定义也要改写。网 络时代,校对工作 何去何从? 我们认为,应 该因势利导,转变 新闻校对职能,增 强校对工作的编 辑属性,使其朝校 对编辑的方向发 展。这样既有利于 构筑完整的新闻 编辑体系,又促进 校对职能的提升, 使报纸的出版工 作更加科学、有 序。这种看法是否站得住脚,本文将作简要探…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书目》2011,(5):58-75
保卫马克思/(法)阿尔都塞著;顾良译.-商务印书馆,2011.8.-(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ISBN978-7-100-08064-4:$35.00A81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译.-商务印书馆,2011.8.-(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ISBN978-7-100-07788-0:$30.00B017普通认识论/(德)石里克著;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2011.8.-(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分科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校对书稿过程中,多采用交叉校对(即不同的校次由不同的人来担任)。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减员增效和下岗分流力度的加大,在一些中小出版社人员编制上很难保证3~4名专业校对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校对工作如何坚持交叉校对,使校对工作在图书出版的环节上起到“卫生员”和“清洁工”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对人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人把报纸校对混同于书籍校对,导致报纸校对的理念、功能、管理体制、考核要求等都处于一种依附状态。如果说,在传统校对阶段,由于二者之间同大于异尚无大碍的话,那么在报纸出版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对二者的异同研究将有助于厘清报纸校对工作的理念,从而确立它的独特性,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校对的源流 校对起源于书籍出版是毋庸置疑的。从春秋初期宋大夫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书刊封面装帧设计中的书名、刊名加注汉语拼音和图书词语注释等汉语拼音的广泛运用,以及汉语拼音读物的大量出版,对校对工作如何规范使用汉语拼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书刊名称的汉语拼音校对 正规出版物,其书名、刊名有统一的汉语拼音规范。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以下简称《国标》)对此有明确的要求。纵观现行出版的图书、刊物,对《国标》的执行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1988年秋,由于教学需要,我开始对校对学理论进行探索。与此同时,我又以业余校对的方式.从事书刊校对的操作实践,并且开始撰写校对概论的教学讲义和校对论,尽可能做到教学、生产与科研三结合。1992年,在《中国出版》上发表了题为《我国汉字校对传统的初探》的论。从那时到今天,在九年的时间里,我陆续写了一些有关校对理论研究的章,大都发表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编辑学刊》、《编辑之友》和《出版科学》等刊物上。在这一过程中,我从我国历代校雠学家和当代专职校对人员的有关论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终于看到现代校对学体系的轮廓,并对其中的若干板块有比较具体的认识。这些板块虽然大小不同、层次不同,并且有所交叉,但都是现代校对学体系所应包括进去的。  相似文献   

17.
外国国名、地名多为音译,音意混译或意译甚少。校对汉译外国地名有“一长、二繁、三难”的特点。“长”,外文读音长,音译名长达四、五字音以上,如“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在乌克兰)、“圣马里亚—达巴雷腊斯”(在巴西)等;“繁”,是地名繁多,命名受世界历史、民族——语系发展制约。    相似文献   

18.
谈谈校对     
张鹏涛 《编辑学报》1994,6(3):141-144
1 校对的源起 《辞海》对“校对”一词解释为:“报刊、图书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 《世界大百科辞典》对于“校对”的解释为:“在字义上为比较订正之意。普通校对系主指活版工程中,为使组版适正,将打出的校正样张与原稿对照,订正上面的倒空、误字、漏字、误排、格式上的错误,以及原稿上的错误。原稿在原则上做为根本,依原稿订正乃为  相似文献   

19.
二、究竟出版了多少种世界学术名著联系以上所述,在这里谈一点日本其他出版社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的情况。日本大体完成世界学术名著的翻译出版,岩波书店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出版本质上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出版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纵观当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优秀出版家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无时不在.文章以巢峰之于《辞海》、姜椿芳之于《中国大百科全书》、陈翰伯之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钟叔河之于"走向世界丛书"的编辑出版实践为例,分析其社会担当精神及行为,以期能对当下出版从业者职业操守与使命意识的培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