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技术模块化改变了价值链中企业间的合作方式和行为。与整合价值链中通过与客户建立和维持紧密耦合关系,以关系交易赢得市场地位不同,模块化技术耦合降低了供应商与特定客户间的相互依赖,为供应商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提供了激励和条件。实证研究表明,首先,技术模块化能降低外部环境和双边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影响,提高对客户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效率,为供应商基于内部创新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在"获取—吸收—整合—转化"的知识创造过程中,关系耦合的价值和其生成机制会受到技术耦合方式的影响。技术模块化情境下,关系耦合不能直接影响知识整合和创造过程,但在知识获取阶段仍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3.
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为对象获取调查数据,分别检验组织结构(自我管理性、整合协调性、边界渗透性)在产品模块化(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模块化对组织结构与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差异在于:模块化生产只对整合协调性与边界渗透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模块化设计对自我管理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整合协调性与边界渗透性则产生负向显著影响;协调整合性与边界渗透性在模块化生产与技术创新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我管理性在模块化设计与技术创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琳  王玖河 《科研管理》2021,42(7):147-155
知识共享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共享经济”时代,顾客的参与为企业的知识共享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结合超网络理论建立了包含知识子网络、顾客子网络和企业组织子网络的顾客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超网络模型,从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整合阶段、创新阶段和维护阶段对顾客参与知识共享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运用Netlogo软件对顾客与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进程进行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共享能力、创新能力和顾客忠诚度的提升能够加快企业的知识创新进程,其中创新能力对企业知识创新速度的影响最为显著;(2)共享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加系统知识总量;(3)顾客忠诚度的提升对共享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积海 《科研管理》2006,27(1):100-106
后发企业的动态能力指吸收、转移和整合知识,最终实现知识创造和创新的能力。本研究探讨了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企业成长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因,知识传导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作用于企业成长,企业成长体现为企业边界、企业行为、企业结构和企业绩效的成长。最后通过中兴通讯公司的案例研究佐证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基础观视角,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3家不同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企业作为案例,探索面临创新技术变革的外部环境,企业如何实现价值创造等相关问题。研究发现:(1)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价值创造包含认知迁移和双元能力塑造两个维度,企业通过认知的横向与纵向迁移和应用式与内生式能力塑造实现价值创造;(2)企业价值创造可分为慢变型、先锋型和成长型3类路径模式,不同企业间价值创造模式与机制存在异质性;(3)企业通过内外部合法性地位的获得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内的稳定发展与扩散。研究结论对于揭示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和企业技术应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模块化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主流文献对模块化如何推动创新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内生性机制层面.对于模块化创新的效能及其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争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模块化企业创新机制的三大转变:组织学习的开放化与知识整合的标准化、架构创新与模块创新的主体分离、模块化成员企业之间的创新淘汰赛.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引入外生关系网络与制度环境的影响,建立了模块化创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8.
产品模块化与供应链整合的关系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有关于这一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产品模块化可能导致企业间的松耦合,也可能提升供应链整合程度。在区分产品模块化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汇川技术产品模块化的案例,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产品模块化所强调的供应链整合内容也将有所不同。即功能性产品模块化所匹配的供应链整合更多地强调企业内外在供应链效率方面的支持。创新性产品模块化所要求的供应链整合,不仅强调企业内外在供应链效率方面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支持。  相似文献   

9.
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汤建影  黄瑞华 《预测》2005,24(5):20-25,43
由于研发联盟企业间的知识共享跨越了组织的边界,因此具有更为复杂的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微观机制,从合作伙伴的技术资源强度、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技术知识的壁垒属性、伙伴间的相容性水平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发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15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上述四个因素对研发联盟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作用。最后提出了研发联盟改善知 知识共享绩效的措施以及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价值网络的开放式创新——京东方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比较了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的异同,从价值网的视角研究企业的知识转移和开放式创新,分析企业创新意愿、吸收能力及互补性等因素对结网和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深入分析了京东方公司构建知识供应商、用户、竞争者和互补者等主体模块的开放式创新价值网,从不同主体层面逐一探讨京东方吸收外部知识到内部开发、整合内部知识、激励外部成员转移知识等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企业的开放式知识创新.研究发现,基于价值网的创新源的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成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该案例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For firms at the center of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 Teece (2018) argues that dynamic capabilities can enable the firms to create and capture value by building ecosystems and designing appropriate business models. In line with the original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PFI) framework, Teece (2018) also argues that complementary asset providers may be able to capture substantial value. Here we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that explains the ways in which dynamic capabilities underpin not only value creation but also value capture by platform leaders. We propose that three type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at a minimum are critical for platform leader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scanning and sensing capabilities, and integrative capabilities for ecosystem orchestration. We further argue that integrative capabilities play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platform leaders to capture value.  相似文献   

12.
Modularity in organizations can facilitate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Paradoxically, however, modular management can also stifle the strategic potential of such capabilities by conflicting with the horizontal integration of units. We address these issu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how modular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project teams and front-line personnel in concert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interventions influence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at a large Asia-based call center.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 full capitalization of the efficiencies created by modularity may be closely linked to the strategic sense making abilities of senior managers to assess the long-term business value of the dominant designs available in the market. Drawing on our analysis we build a modular management-KM-dynamic capabilities model, which highlights the evolution of three different level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also suggests an inherent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modular and integrated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3.
高伟  缪协兴  吕涛  张磊 《科学学研究》2012,30(2):175-185
 面对当前跨国公司主宰的全球价值链体系,我国产业通过区际联动形成价值链协同创新,是实现产业升级均衡对接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可行途径。将协同创新过程分为信息获取、学习吸收和应用三个阶段,基于四个假设构建了协同创新模型,从五个步骤解析了联动创新过程。模拟发现,技术的可分解性、联动主体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影响协同创新效应的主要因素,联动主体的信息获取和接受能力与系统的创新效应存在正向关系,且接受能力的创新效应强于信息能力。政策启示在于,建立与国内外发达国家或区域的链接关系,与增强区域的接受能力,均可增强区际联动的协同创新效应,但是后者效应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模块化创新的网络化知识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块化创新通过各功能主体的知识分工与分层协调体系实现了创新模式的升级.基于模块操作的功能整合是模块化创新实现顾客价值创新优势的基本途径,而知识集成是模块化创新功能整合的核心支撑.由于模块化创新的知识具有分布式结构特征,其知识集成呈现网络化特征.模块化创新的网络化知识集成模式通过知识的配置和整合,为顾客创造选择价值并及时发现协调体系内的冲突,推动协调规则的演化并释放更多的技术潜力,最终实现以顾客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的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15.
郑帅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22,43(11):73-82
如何揭开数字化转型提升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面纱,既是创新战略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管理实践的难题。基于模块化理论,提出数字化转型影响创新生态系统枢纽企业创新绩效的杠杆机制(模块化产品架构)和协同机制(模块化组织架构),以“战略—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构建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通过跨层次的模块化架构演进动态分析,提出模块化架构与治理机制协同的双重演化路径。研究表明:(1)数字化转型对枢纽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2)模块化产品架构与模块化组织架构分别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在上述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3)模块化产品架构及其镜像的模块化组织架构的演进,是现阶段枢纽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支撑。微观上揭示数字化转型的黑箱机制是对以往研究的丰富与补充,并启示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深入理解合作知识创造机理有助于构建有效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知识创造进程。可是,由于合作企业在战略规划、利益机制、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合作知识创造的机理非常复杂。在阐明结构化理论和合作知识创造理论一致性的基础上,应用结构二重性原理,从合作博弈、表意结构、支配结构和合法化结构四个维度对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的结构化演变机理进行了剖析,并构建了基于结构化模态的合作知识创造管理模式,以有效提高企业间合作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资源能力视角解释用户驱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的过程逻辑,基于动态资源基础观和价值共创理论分析互动导向、战略柔性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使用Amos 240对319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战略柔性在互动响应能力、顾客授权、顾客价值管理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顾客理念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2)售后服务情景下资源柔性对互动导向与服务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高于协调柔性,相反,增值服务情景下协调柔性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研究在还原互动导向多维度构念的基础上,发现制造业企业服务创新需打破组织边界引入用户参与价值共创,依据资源柔性与协调柔性的演化水平为用户提供创新性服务。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FO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筠  刘伟  李随成 《科研管理》2011,32(1):35-44
    摘要:以我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企业社会资本是否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并通过企业间合作、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认知维社会资本通过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间接影响;企业间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创新能力均有正向影响,产学研合作对自主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在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参与者异质性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结合中国情境构建“异质性—社会交换/政府干预—协同创新绩效”分析框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123个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存在4条导致高协同创新绩效的组态;②在协同创新避免价值共毁问题上,高决策权力异质性、高目标异质性与强资源交换、高文化异质性与强资源交换三组条件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在强资源交换、强信息交换并存时,参与者单维异质性与政府干预的组合同参与者多维异质性可以相互替代。③政府干预对避免价值共毁的有效性存在特定边界条件,在参与者单维异质性存在的背景下,政府干预有效且必要。研究为协同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新常态下,出口贸易将承载更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功能。本文基于我国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IV)模型回归结果均表明:出口贸易有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并且随着吸收能力增强上述提升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显示,制度环境亦有助于强化以上提升效应。多元检验结果均表明,前述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出口贸易对区域科技创新逆向溢出效应的能力边界以及制度边界,有助于优化出口贸易的战略定位,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制度环境,构建“开放引领创新”的经济新体制亦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