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知识链组织间合作知识创造的动因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组织参与知识链组织间合作知识创造的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动因,接着从劳动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知识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知识链组织间合作知识创造的优势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应对国际环境变化,以企业海外情报合作为背景,将合作惯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合作惯例影响企业情报合作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借助Amos24.0统计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21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知识治理有助于企业海外情报合作绩效提高,较高的知识治理对等性和集中度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合作惯例在知识治理对等性和集中度与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得到主要管理启示为:开展多方情报合作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以应对潜在风险,是企业保持发展优势的理想选择;同时,企业应注意创建完善的知识治理机制、积极引导建立合作惯例,以持续推动知识创造和达成合作规范共识,促进情报合作绩效提高。  相似文献   

3.
企业竞争优势的知识合作剩余创造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知识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从合作剩余的概念着手,描述了知识合作剩余更新企业知识的过程,解释了知识合作剩余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机理,为企业采取合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这一知识管理主体的行为角度出发,构建了面向合作研发项目的企业知识集成管理模式,强调了企业知识管理目标、文化、组织、信息、方法和过程的集成性。  相似文献   

5.
企业-大学间的知识转移既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资源实现价值的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企业与大学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与大学合作中知识转移机制的理论模型。最后以某勘察设计院与某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研究项目管理模式为例,对知识转移机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涵基础上,从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合作机理和集群知识转移与创造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内在机理,为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整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张爽 《情报杂志》2008,27(3):54-56
在系统地分析国内外关于知识整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知识整合的内涵.深入研究了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源以及知识整合路径,并以此为基础从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重点分析了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知识创造机理.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形势紧张动荡,机遇与风险并存,开展有效的情报合作以应对环境变化因此显得尤为关键。从知识治理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合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对海外情报合作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将合作惯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知识治理、合作惯例影响合作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假设,借助AMOS24.0统计软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121家样本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知识治理对等性和知识治理集中度对合作绩效有正向影响;合作惯例在知识治理对等性、知识治理集中度与合作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选择良好的治理机制以提高情报合作绩效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获取、消化外部知识并对外部知识进行转化和商业化应用(即吸收能力)已成为企业提高创新绩效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基于知识转换视角构建了产学研合作企业吸收能力提升模型,并认为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是知识转换,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有效提升吸收能力.该研究为企业提升吸收能力、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加强组织间的合作、对外部知识的有效整合、增强吸收能力将有利于组织促进新知识的创造,促进自有知识的形成,从而构建起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117家高科技企业为样本,探讨吸收能力、合作能力、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2)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对知识整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3)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4)吸收能力与合作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该结果对于正确理解企业吸收能力、合作能力、知识整合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Wiki的知识联盟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如何发挥产、学、研等组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实现知识的协同创造与创新,推进知识联盟的良性协调发展,已成为知识管理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Web 2.O时代的主要代表Wiki以其协同知识创作的优势给知识管理与创新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以Wiki为基础的产、学、研知识联盟的知识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李柏洲  高硕 《科学学研究》2019,37(8):1506-1516
基于B-Z反应模型,以互惠性文化为控制变量,构建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的三维Logistic演化模型,通过216份有效问卷数据和Matlab软件仿真研究了在三种不同初始状态下,当互惠性文化强度变化时,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互惠性文化强度相同时,当知识流动初期对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均有关注时,知识创造的提升快于知识流动初期只注重知识共享或同时注重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的情况;互惠性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的演化,强互惠性文化缩短知识流动演化的周期。本研究为企业实施合作型原始创新模式,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构建了IOS探索性应用、协同知识创造以及供应链柔性的关系模型,并考察了市场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采用PLS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IOS探索性应用对供应链柔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协同知识创造在其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市场不确定性越大的外部环境下,信息系统的探索性应用越能影响企业的协同知识创造;同时在市场不确定性越大的环境下,企业的协同知识创造对供应链柔性的影响就越强。  相似文献   

14.
郝斌 《科学学研究》2011,29(1):147-153
 随着模块化研究的深入,主流文献逐渐将视角聚焦于技术创新的模块化,模块化创新开始成为学界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吸收能力与企业间网络理论,从模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与机理角度,探讨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的价值吸收问题。首先,分析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价值吸收的本质,即产品内分工深化引起的企业能力生成和价值生成的分离,具体表现为:(1)能力生成边界和能力作用边界的分离,(2)价值生成和价值整合的分离。其次,探讨了模块化创新企业间的价值吸收机制,指出价值吸收包括共享吸收、互补吸收、单体吸收等三条路径,需经历搜寻、甄选、内化、整合、实现等五阶段过程。最后,通过对丰田公司的案例分析,论证了文中提出的理论观点,也进一步拓展了模块化创新的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15.
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创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企业的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企业和企业间环境四个层次,个人知识具有专用性、动态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企业员工是企业知识创造的主体,个人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源泉。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三要素,SECI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并形成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基础,知识场的存在为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了共享的场所,知识创造过程的投入、产出和中介因素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产,并为进一步的知识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另针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从个人知识角度来认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协同理论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花 《现代情报》2019,39(3):109-114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突发事件的各主体应急协作提供条件,提升各主体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完善应急协作机制等提供依据。[方法/过程]本文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入协同理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构建了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的协同框架,分析其信息产生主体、使用主体、管理主体之间以及各主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而从构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标准化平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传播模式和应急知识资源协同管理模式来实现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结果/结论]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应急信息从源头到收集、整理、传递等过程中冲破组织界限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创造,对各主体应急协作过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复杂产品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研发周期长、系统组成复杂、技术难度和投资风险大等特点,传统管理模式很难满足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要求,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以知识转移为视角,从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两方面设计了复杂产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提出关系契约管理和非正式网络管理在复杂产品产学研创新活动中会协同发生作用,能有效促进创新主体间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保证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外派技术人员是企业间知识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基于个体社会资本的角度,结合外派技术人员的工作特征与社会网络特征,探讨外派技术人员的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指出外派技术人员的社会资本三维度(结构、关系和认知)分别对企业间知识迁移的方向、载体和内容的影响,为下一步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并为企业在外派技术人员管理、推动企业间知识转移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倪渊  张健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87-1699
作为跨组织知识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协同知识管理实践(CKMP)是实现企业间知识协同,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然而已有相关研究未能深入探讨如何成功实施CKMP以及CKMP对组织竞争优势获取的影响。为了弥补现有研究不足,本文在明晰CKMP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前因和后果变量,并以5个地区的342家集群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CKMP是一个由协同知识创造、协同知识存储、无障碍的知识获取、协同知识扩散以及协同知识应用构成的多维构念;(2)CKMP的成功实施受到组织特点、知识属性以及协同情境等三方面因素的影响;(3)不同因素对CKMP的影响效果有差异,知识属性的影响效果最强,组织特点次之,协同情境相对较弱;(4)CKMP与知识质量、集群供应链整合以及组织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本文提出了协同知识管理实践前因及后果变量的整合模型,是对现有知识管理理论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20.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其协同效应来源于知识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学习经济效应.知识链组织通过协同识别机制,寻找到合适的企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知识协同过程中,组织之间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等互动过程而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