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雨》按“遇雨——避雨——谈雨”的顺序,叙述作者在路上遇到一位年轻气象员的事,赞美她“有心计”。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两处“避雨”的细节描写。我试用了下面三种教法教学这篇课文,效果很好。 一、找·议·想 (1)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课文写哪些人避雨?什么地方避雨?后来跑来  相似文献   

2.
以读促写,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以读引写,让学生知道怎么写。读写结合理念,既是新颖的教学理念,也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渊源。本文以"精读课文抓细节描写"作为切入点,首先阐述如何在精读中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精彩,让学生明白作文要写什么,继而阐述如何让学生在静思中体会细节描写的感情表达,让学生理解作文应该怎么写,最后论述如何综合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展开习作训练,希望可以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3.
范读课文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第一,初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对所要读的课文首先要读上一至两遍,弄清文章里写的是谁或是什么,知道写了一件什么事或怎么样,中心人物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对这些,在自己的头脑中应产生清晰、完整的概念,对某些细节的描写要有较深的印象。第二,概括中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掌握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  相似文献   

4.
当代作家袁鹰在《渡船》(五年制第十册19课)一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具体形象地描述了素不相识的同船过渡的人们一起关心孩子的病情,赞颂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充满着爱的共产主义新风尚。教学中,可指导学生紧扣重点,四步读书,在研读课文中掌握细节描写,学会细节描写。第一步,粗读课文晓内容粗读,是学生浏览课文,知晓文章写了什么的初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本课以探究性阅读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本文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获得启迪,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说一说:你脑中出现的蒙蒙细雨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蒙蒙细雨的样子)2.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蒙蒙细雨的。(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蒙蒙细雨的两句话)3.指导朗读这两句话。(1)带上自己的体会自由朗读这两句话,想想:怎样读会更好。(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二、再读课文,确立专题1.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课文写了…  相似文献   

6.
一、巧设提问,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 例如《火烧云》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抓住重点直入中心;①课文讲的什么时候的火烧云?②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③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有哪些变化?④哪些句子是动态描写?哪些句子是静态描写?⑤这样一静一动描写在课文中有什么好处?挖掘课文深处,讲究提问的分寸,才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到课文所  相似文献   

7.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人物外貌描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在课文比较中学习方法我们可以从比较入手,依靠课文,引导学生寻找外貌描写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找:小语课文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人物外貌描写的精彩片段,我们可结合阅读教学或专题作文课时,让学生寻找出来,朗读品味。如  相似文献   

8.
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这部分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呢?我尝试着以“细节描写”为突破口,带领学生赏读细节描写,练习细节描写、评价细节描写,使学生逐步摸索到了细节描写的技巧,掌握了把重点段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而我也从教学实践中渐渐感受到:细节描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只有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9.
记叙、描写不够具体,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因此,指导他们写具体,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怎样指导学生写得具体呢?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八种方法:(一)读书模仿法——课文中有许多写得细致具体的片断,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写作练习的实际,有选择地模仿。有些课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往往可以起到启迪、示范作用。如学生练习写人物的动作时,可参考《景阳冈》中武松打虎那一段描写;练习写人物心理活动时,就可借鉴《穷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细节描写的使用范围也很广泛。从表面上看,细节描写无足轻重,但实际上是小中见大。它能使文章有血有肉,更富有感染力。那么,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细枝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对白、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在习作教学中,我十分强调细节描写,使学生知道从何下手把作文写得有血有肉。一、研读课文片段,揣摩细节描写的方法"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大多具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有精致的细节描写,都为我们提高写作水平提供了一个很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片段一关注细节,理解"爱"师:病房中父母执手而眠的温馨画面让我们感动。看图,假如你是摄影师,你想在哪个细节来个特写?生:爸爸握住妈妈的手、妈妈恬静的微笑、映儿手中的茉莉……师:说得好!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细节的。(生默读,画出最能表达父母之间爱的词语)师:(把细节描写部分去掉出示)和原文比较读一读,你觉得哪段话写得好?说出理由。  相似文献   

12.
<正>要想写好作文,细节描写必不可少。这些细节描写或是动作、表情,或是场景,或是人物对话……我们虽知其重要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找到相应的素材或场景进行训练。绘本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因为完整故事支撑下的画面为细节训练找到了突破口。一、动作、表情描写训练《蚂蚁和西瓜》:大家搬呀搬!拼命搬呀搬!师:绘本中的蚂蚁们怎样拼命地搬西瓜?生1:抱、抬、推、举……师:虽然他们都在拼命搬西瓜,表情却各不相同,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生2:有的兴奋,有的轻松,有的吃力,有的左顾右盼……师:这些动作、表情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趣事,你们能发挥想象写一写蚂蚁们是怎样搬西瓜的吗?  相似文献   

13.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细致的刻画。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可是学生在阅读时常常忽视了细节描写 ,因而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先得从阅读的过程中找出细节来。例如 :《同志的信任》一文中 ,就有一段很好的细节描写 ,但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 ,则学生是很难意识到的 ,即使是意识到了 ,也不会对它有很深的理解。那么老师在这时就要注意引导 ,运用启发式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目的地。老师问这篇课文交代了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14.
【案例呈现】《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片段:师: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的动作?……师:用这种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母亲,你们会写吗?你要写些什么?【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关于这类指向写作方法的提问比比皆是。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在写母亲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  相似文献   

15.
一、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能激发学生对本文学习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3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中一篇篇课文教完了,目的又是为什么呢?例子的作用是什么?语文不也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吗?简单地说就通过例子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发展。语文的课例作用也在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良性循环。那么,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学用语文呢?  相似文献   

17.
偶然听说一个学中文的博士立志改变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到一所重点中学做语文老师。但是,同事排挤他,同学也不喜欢他。他知识广博,在学科知识上更是能够举一反三,为什么这样的老师得不到大家承认呢?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去听了这个老师的课,终于明白了个中道理。我注意到这个老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五个细节。第一个细节: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课文的题目,看到有的同学还没有翻开书,就大声教训说:“以后谁在上语文课时还没有打开书,那你就别上课了!”第二个细节: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些字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理解字词的意思。这时候,一个学生向另外一个学生借字典。很明显,这个学生需要字典来解决课文中生字的问题。老师制止了他:“你要字典干什么?哪一个字不认识?不用查字典,我板书好以后就去你那,你问我。”第三个细节:当时学习的是一篇古文。老师先给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老师读得抑扬顿挫,真的显出了一个中文博士的功底。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思考题,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学生们接到指示之后就开始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马上大声制止:“不要朗读,要默读,不要出声。”第四个细节:老师让学生读课文,大概十分钟之后,老师问道:“读完了没有?没有读完的举一下...  相似文献   

18.
阅读和写作虽然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过程,但它们却可以互相促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推敲题目、初读课文、精读课文,理解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表达特点,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新增的说明文 ,作者以确凿的材料 ,翔实的数据 ,说明了黄河 2 0 0 0年来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黄河变化的原因 ,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办法 ,读来令人信服。教学时 ,我在学生读课文 ,初步理清线索的基础上 ,着重于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一、紧扣题眼 弄清“变化”课文题眼是“怎样”一词 ,紧扣题眼 ,教师设问 :近 2 0 0 0年以来黄河原来怎样 ?现在变得又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轻读课文 ,划出有关词句 ,并填写下表 :时间变化的情况原因何在数千年、数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自然条件好 ,…  相似文献   

20.
一、感知语言,分步训练师:小朋友,让我们来读课文第一节,看看小蝌蚪长得怎样?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并动手画下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师:谁来说说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生: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师: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一节,找一找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学生再次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