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峡部裂是脊椎峡部裂的简称,又称为脊椎峡部不连、椎弓崩裂。人体生长完全的脊椎,可分为椎体、椎弓、椎板、上下关节突、横突与棘突。上下关节突之间较为狭小的部分称为椎弓根峡部。如果一侧或两侧峡部骨质不连续,则称为脊椎峡部不连。腰椎峡部裂是临床上下腰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基本病变是峡部骨断裂,至椎体小关节对抗剪切应力能力的丧失,腰椎失稳,最终导致椎体向前滑脱。  相似文献   

2.
本症主要由局卩过度负荷所引起。初期仅局限骨膜反应,尚若处理不当,可出现疲劳性骨折。目前,对本症之报道尚不多见。我们从1972—1975年共发现胫骨疲劳性骨膜炎94例,胫骨疲劳性骨折1例,腓骨疲劳性骨折1例;蹠骨疲劳性骨折2例。本文重点对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和骨折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对其发生机转、治疗意见等提出一些初浅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32名男青少年运动员(分跳高组和跳远组)胫骨正位X线片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分析了130例胫骨疫劳性骨折与运动项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运动的腿的发力类型与胫骨的重建、疲劳性骨折有关。作者还建立胫骨的结构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对疲劳性骨折发病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例疲劳性骨折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例疲劳性骨折病例的分析,详尽地阐述了疲劳性骨折发生的机理及临床症状与诊断,并对自己临床治疗体会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5.
报告37例用物理治疗致动型疲劳性骨折临床实践总结,结果表明:物理治疗可促进骨痂生长,功能恢复,对植物神经,运动神经和肌肉修复代偿功能等都有明显作用,典型病案中的运动员患者,在物理治疗致动型疲劳性骨折愈合后,都创造了比患该症前更好的运动成绩,强调了只要坚持用物理治疗致型疲劳性骨折都取得较明显的治疗效果,提出如何在运动员大负荷运动后,利用物理治疗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减少致动型劳损。  相似文献   

6.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1976年—1991年4月,省体训一大队15个运动项目共956名运动员(男602、女354)通过整理归纳其病史记载、X线照片,结合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本文属回顾性调查结果。 1.2 诊断标准:采用《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各部位疲劳性骨折诊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956名运动员中发生应力性骨折123例(12.9%),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8—28岁。训练  相似文献   

7.
应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又称疲劳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有关运动员应力性骨折的系统观察分析资料少见,现将1979—1991年浙江省体训一大队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情况整理归纳如下,供同道参考。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976—1991年4月,省体训一大队15个运动项目共956名运动员(男602,女354),通过整理归纳其病史记载、X线照片,结合诊断标准明确诊断。本文属回顾性调查结果。 2、诊断标准: 采用《实用运动医学》(第二版)各部位疲劳性骨折诊断标准。结果 956名运动员中发生应力性骨折123例(12.9%),其中男64例,女59例,年龄8岁—28岁。训练年限1—10年。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4年。其运动项目与骨折发生部位见表1、2。  相似文献   

8.
自1782年比利时产科医生 Herbiniaux首次报道产妇的腰骶部变异,1854年德国Kilian 命名 Spoudylolisthesis(拉丁文中,Spondylo 为椎骨,Olisthesis 为滑脱),到目前为止,滑椎与椎骨峡部裂已受到国内外矫形外科界,尤其是运动医学界的极大重视。峡部裂是指同一椎骨的上、下关节突之间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体会,结合有关文献,就运动员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问题做一专题概述。这不仅从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了对本症的认识,而且对其预防和治疗更具有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它既不同于瞬间暴力所致外伤性骨折,也不同于因骨组织的病理改变所致病理性骨折,本症系指长时间行走、跑、跳,因局部骨组织对这种非暴力性的,且属阈下强度有节律地反复作用,失去了抗衡能力而产生的自发性折损。  相似文献   

11.
不宜颈椎牵引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宜颈椎牵引的2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头晕和疼痛加重是其主要不良反应,分别占42.8%和28.6%。大多数病人病程较长,平均为11.8年。颈椎X线片和MRI示骨质增生明显和多处有椎间盘突出,且以上段颈椎多见,TCD阳性率达81.0%。作者推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突出程度大及病程长引起椎管内粘连严重是导致颈椎牵引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最容易使老人卧床不起的病症是脑中风。占第二位的就是骨质疏松症所致的大腿骨颈部骨折。如果跌倒,绊倒,最易受影响的就是大腿根部的骨头,所以预防骨折的主要着眼点是采取两种运动疗法。背包疗法人上了年纪,背呈弓形,腰弯了下来,是由于骨质疏松,骨变脆,因此引起脊椎压迫性骨折。这样的人步行不稳定,稍不注意就会跌倒。日本和歌山县立医科大学整形外科的上好昭孝副教授尝试着对脊椎压迫性骨折的患者进行了背包的独特疗法,效果很好。他说:“如果出现脊椎的压迫性骨折,那么就会因周围的肌肉硬性伸张而引起背痛和腰痛。因为想使疼痛…  相似文献   

13.
运动员中疲劳性骨折并不多见,双侧疲劳性骨折国内少见报导。浙江省体工大队医务室见到一例,双第五跖骨疲劳性骨折。病例报导、分析如下:孙××,男,23岁,训练年限7年,篮球运动员。X线号:1014。主诉:右足跑、跳痛,时好时发(?)近二年;左足痛3月,双足外侧可触到骨性隆起。77年12月冬训期间,运动量较大,(?)、跳强度大时感到右足外侧缘痛,逐步起病,无明显外伤史。一次偶然发现右足外侧面骨稍肿、痛,来就诊。当时摄片(纸片)示第五跖骨近1/3段骨膜增厚,无明显骨折(图1)。仍继续参加篮球训练。78年1月28日摄片示右第五  相似文献   

14.
枢椎弓峡部骨折,又称枢椎神经弓骨折、“绞刑者骨折”。这种骨折如果不移位,往往在临床与X线检查中被忽略,这种损伤在运动医学文献上很少报道。现就作者在临床所见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陶文忠,男性、十九岁、柔道运动员。在1984年11月19日的比赛中,因用力过猛使自己向前跌倒、右额部先触地、当时听到额部“咔噔”一声响,随即感觉头晕,枕部与颈部疼痛,四肢乏力,伴有颈部活动加剧疼痛,约一分钟自行站起,无其他不适。伤后四天,因症状不见缓解来  相似文献   

15.
1992年10月~1996年6月将21例下肢慢性骨膜炎(或称疲劳性骨折)患者,用改良七厘散的中药散剂外敷,采用隔日一次连续48小时,并进行临床总结。  相似文献   

16.
前言颈椎是人体脊椎柱最活动的部位,在体育运动中的受伤多见于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损伤或者伴有颈椎小关节错位。然而颈椎的损伤在脊椎损伤中并不多见。国内方先之氏报告268例脊椎损伤中,颈椎损伤仅有10例,占3.8%,刘润田氏报告180例脊椎骨折中,颈椎损伤18例,占10%,国外BIRKETT报告459例脊椎损伤中,颈椎损伤71例,占15%,而广西在近30年的各项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发生颈椎骨折合并脱位的  相似文献   

17.
<正> 疲劳性胫腓骨骨膜炎是胫骨和腓骨疲劳性骨膜炎的总称,有时各个发生,有时合并发生。该病也是运动中较为常见的慢性损伤。如果患病时间过长,容易引起疲劳性骨折,临床上不可忽视。现就治疗此病,谈谈我们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第五跖骨基底部疲劳性骨折,国内外报导甚少,现报告一例,供搞运动创伤的医务工作者参考。病例介绍朱××1967年出生,体操运动员,运动健将,运动年限7年。患者无明显外伤史,1981年8月比赛后,感右足外侧着地痛,训练时起跳和下法落地时右足外侧有刺痛,10月X光摄片无异常发现(见片1)。按一般软组织伤处理,继续训练,未见好转。同年12月再次拍片,X片示第五跖骨基底部外侧骨裂(见片2),  相似文献   

19.
分析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现状,探讨损伤的规律。结果表明:97.5%的运动员患有腰部损伤,10096的运动员表示有过不同程度的腰部疼痛;发病率前5位的损伤部位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峡部裂、棘突偏歪、腰椎错位和腰肌劳损;损伤多发生在重要赛事前准备期。腰部损伤规律主要表现在技术结构的特殊性、脊柱腰段过度的伸展性、技术水平的不均衡性、个人集体项目的差异性和形态与机能交化外显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腓骨疲劳性骨折,Hopfengartner(1907)最先报导了39例。其后,Grunert(1910)2例,Schert(1933)9例,Burrow(1948)5例。至于,因体育运动所致腓骨疲劳性骨折,Mcphee和Franklin(1946)报导了6例,其中,中长跑运动员5例,蓝球运动员1例。Devas和Sweetnam(1956)49例,日本的坂部(1958)、菊地(1959)、杉浦(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