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十一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新世纪的突出特点是创新。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中小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复兴时代的主旋律,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就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建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决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工作。”教师要坚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调动学生参与创造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共同创新。培养创新意识必须从小学低年级抓起,  相似文献   

5.
许华庚 《云南教育》2001,(21):21-22
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因为创新意识对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行为,不通过一次次创新实践,自然不可能形成创新能力。要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就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赞可夫也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见…  相似文献   

6.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一个术语。“知道要做什么”就是常说的“需求分析”。创新意识是指人们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是人类意识中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本文从认真钻研教材,寻找“需求分析”切入点、加强社会实践,做好“需求分析”的准备、课堂探索新知,深植“需求分析”的理念三个方面,以《鱼鳞刨》一课为例,阐述了教师应该怎样注重“需求分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创新意识”则是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载体.文章从新教育理念出发,从“在猜想与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与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尝试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浅谈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还指出“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最有效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9.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创新素质的基本内涵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性能力等几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0.
范丽娇 《学语文》2009,(2):11-12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头戏。创新人才培养的起点是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是问题发现的起点,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进行发现与创新的动力,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意识”也就没有创新。而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初中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最主要因素。要实现我国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靠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杨莲玉 《成才之路》2010,(31):I0009-I000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努力把“创新”注入教学过程,通过课堂精心设计,激荡思维,捕捉契机,诱发创新的灵感和点燃创新的火花,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温馨 《小学生》2010,(7):34-3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莺中之重。下面,我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创新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二十一世纪的突出特点是创新。因此,中小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文学开拓者群体,是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群落。开放意识、“立人”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其现代意识的三种表现形态。开放意识,主要由危机感和吸纳要求两个连续发生的思想构成。“立人”意识,首先是张扬自我和个性,其次是努力成为“世界民”,挤入“世界人”的行列。创新意识,表现为强烈的破旧立新的精神,落实为变革旧中国和构建新文学的实际行为。这种现代意识,既是新文学活动家、创作家倡导、建设新文学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又在他们创建新文学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升华,进而支配着新文学开拓者们更加意气风发地开展新文学活动和新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浅谈质疑     
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江泽民主席反复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中有效方法之一就足让学生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18.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有创新意识,要抓住小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的显现特点,保护和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应该在学生时代培养创新精神。在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该不局限于书上写的,不满足于老师讲的,应该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应该以自己的独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呢? 一、让学生形成自觉创新的品质 创新的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进行创新的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例如,通过《司马光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