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异常频繁的林地产权复杂转换关系,使得清水江下游出现了大量以古旧土地、山林、木材、房屋等财产买卖和租佃为主的契约与合同文本,现今被学者称为"清水江文书",且被当地少数民族较为完整地传承与保留。本文以清水江文书中"天柱卷"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清水江文书、俗字来源及定义进行概述,并以清水江文书"天柱卷"中的数词俗字弍、叁、肆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清水江文书具有珍贵的档案学、史学、法学、农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学术价值。但由于清水江文书的书写者文化水平较低,文书中含有大量俗字、讹字和别字,再加上文书中的文字大多潦草,或漫漶、残缺,给文书标题构拟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因此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中还存在少量讹误或不当之处。根据明清以来全国各地民间文书,结合相关字书、辞典,运用文献比勘等方法,以《清水江文书》(第三辑)等文书标题为研究对象,探讨清水江文书标题构拟在词汇学、文字学、方言学、文献学、书法知识和精细度等六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提高清水江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文书作为重要的民间文献遗产,反映了汉语写本文献在近代的传承与演变,蕴藏有异常丰富的俗字字形资料,有待全面考释和系统整理,本文即对其中一批常见俗字及其源流试作考辨。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文书以产权及其交易为基础,直指流域经济发展。史料价值,堪与安徽徽州文书比美,而清水江文书研究、影响不能望其项背。原因之一,清水江文书研究方法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与文书耦合的独有方法,清水江文书与研究方法不能鸾凤和鸣。本文对历史的逻辑和思想的逻辑的一致性,历史逻辑、思想逻辑的演变与构成和清水江文书的时间动态序列、定量三个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归纳了清水江文书中常见的正讹、补脱、乙正、外批等校改格式,以及重文、省略等书写格式。以上述格式为切入点,纠正了清水江文书整理本中的一些释读错误。从而认为清水江文书校改格式亟需深入研究,这项研究将极大地提高清水江文书整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清水江区域社会与清水江文书问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对象。总体而言,清水江区域社会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则是围绕清水江木材市场贸易网络,探讨该区域社会的结构化过程;而对于清水江文书的研究,侧重于其保护、抢救、整理,以及试图从清水江文书中找到民间法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互动关系。本文试图梳理上述两层面的现有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可继续深入推进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悔错字”文书是贵州地方大型档案资料清水江文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记载农林业生产、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纠纷调解,清代至民国时期大量遗存于清水江流域。通过整理与分析“悔错字”文书,文章着重对这一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纠纷的调解进行了探讨。这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调解林业纠纷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对《清水江文书》编制分类索引的实践,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清水江文书分类体系,并就各个类别文书的归类要旨进行详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徽州文书中的人名用字进行分析归纳,找出一些共性,并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俗字。主要讨论了徽州文书中反映的徽州人名和徽州人名中俗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清水江文书是一种以汉文书写的民间契约文本,内容以林契和地契为主体,包括分关契、借契、诉讼词、税契、文告、官府执照等。有关清水江文书的由来与特点,学界有较多讨论,但未达成一致。笔者认为,清水江文书是以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习惯法、伦理规范达成的契约关系为社会基础,以及文字下乡等因素综合作用后的产物。除具有明显的归户性外,兼具活态性、综合性、文化归属性、生态归属性、外延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5,(5):121-125
南部县衙档案是清代四川省南部县衙保存下来的官私文书档案,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俗字。南部档案中的俗字具有通俗性、任意性、时代性、区别性和方域性的特点,易造成误读误认。辨认俗字、理解俗字在南部档案的整理与研究中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3.
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清代林业生产关系的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锦屏林业契约文书发现的过程,并对锦屏林业契约文书进行分类,分析锦屏林业契约文书产生的发展的背景,说明锦屏林业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林业生产关系和早期资本主义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书讯     
刘道胜教授所著《徽州文书稀俗字词例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以稀见性和习俗性为标准,搜讨徽州文书中的“稀俗字”和“稀俗词”,实属文书新资料利用与研究的一项富有创新意义的基础性探索.  相似文献   

15.
《河西学院学报》2016,(4):63-68
民族档案是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社会组织、宗族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并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清水江文书"档案为例,探析了其对贵州高校相关学科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清水江文书"档案对民族学、法学和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建设及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民族档案作为特殊档案,为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丰富的资料基础,在提升民族地方高校的特色学科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已发掘的契约文书、碑刻资料来看,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有着悠久的历史,油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以来对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茶籽、茶油及油茶林的商品化,油茶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人们对油荼林的保护十分重视.清水江下游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可为新时期清水江流域乃至贵州其他地区油茶林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贵州清水江文书保存了明末清初以来清水江各族人民在林农业生产上的交易转让契约,对研究当地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书中俗语词颇多,其中“青红钱”“干帮差钱”“载粮”“税照”“壋壋田”“答”“内翁外垮”“脱房”“一扫尽卖”九个俗语词较为费解,文章结合文献资料与历史语境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18.
章从理论与研究路径上探讨清水江流域文明500年发展史研究的若干问题:认为500年清水江流域文明发展史研究的视角应是多族共生与边疆开发;研究内容包括经贸、政治格局、语言、契约文书和建筑等多方面问题;研究方法为多学科合作与跨学科视野;研究的意义在于从长时段考察和建构"清水江流域文明"。  相似文献   

19.
从清水江文书中的纳税凭单、田赋收据等资料来看,锦屏县加池寨地区的田赋主要采取夏秋两季的征收方法,在清代至新中国成立期间,田赋征收税率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清代改土归流的实施和清水江流域的开垦促进了黔东南地区的土地开发,田赋从而演变为清水江流域政府工作和农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官印书、文书、碑石刻中,存在大量方言俗字。该文以粤西本土文献为材料对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咁、三字进行了详细考察,并认为全面整理和研究太平天国文献中出现的方言俗字,对粤西地区方言字词的研究、民间文献的整理和校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