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学习《动物与环境》一课,同学们根据自己带来的东西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有: 1.(与书本同)把干沙、湿沙、干土、湿土围成同心圆,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它往哪里爬。 2.把干沙、湿沙、干土、湿土分别放在正方形纸的四个角,把蚯蚓放在纸的中央,看蚯蚓往哪儿爬。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十六个小组,四个小组做图(1)实验;三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动物与环境》一课时,我们实验小组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在一个纸盒内平铺上干土和湿土,将蚯蚓均匀的放在盒内,10分钟后,我们发现有7条钻进了干土,2条留在干、湿土交界外,1条爬在湿土的上面,可是别的实验小组却发现大多数蚯蚓爬向了湿土。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差异呢?在老师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生物》“观察蚯蚓的运动”实验,要求把蚯蚓先后放在粗糙的纸板和玻璃板上,观察它的运动,并进行测量。因为把同一条蚯蚓先放在粗糙的纸板上,蠕动3分钟,蚯蚓克服阻力消耗能量疲劳了,由于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看了《动物和环境》这篇阅读短文之后,怀着好奇的心情,回家按照书上的介绍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 我先找来一个盆子,把干沙、湿沙、干土、湿土从内到外依次一圈圈地排在盆子里,沙和土每圈宽约3厘米,高约2厘米,中间留出10厘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生物》“观察蚯蚓”这一实验中,按教材的要求.把活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并做比较.往往得不出预期的实验结果: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反而比在粗糙纸上的运动速度更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1纸面过于粗糙和干燥磨擦力过强的干燥纸面会吸去蚯蚓身体上的水分,会对蚯蚓产生粘着力,使蚯蚓的运动速度减慢。改进的方法是将纸面稍加湿润,以减小粘着力,使蚯蚓能正常运动。2蚯蚓在玻庆板上肌肉易于收缩蚯蚓在玻璃板平面上运动时,刚毛所起的支撑作用不大,蚯蚓依靠环肌和纵肌的伸缩活动就能…  相似文献   

6.
蚯蚓与环境     
我常常在大树下玩,在树下的土壤里偶然发现很多蚯蚓,树下的土是潮湿、阴暗、冷凉的,我想蚯蚓喜欢这种潮湿、阴暗、冷凉的环境吧?我决心用一个试验来证明这一点。 我先找来四个火柴盒。如图所示,将每个火柴盒各去掉一面。然后把四个火柴盒口对口的围成一圈。在四个火柴盒里分别放入湿土、湿沙、干土、干沙。再捉来一只蚯蚓,放圈内。最后在上面盖上网罩。我在罩上细心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起初,蚯蚓一动不  相似文献   

7.
蜗牛吃纸吗     
在一节科学课上,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蜗牛吃纸吗     
杨晓林 《科学课》2009,(4):18-19
在一节科学课上,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中安排了“饲养和观察蚯蚓”的探究实验,实验中有一项内容是探究蚯蚓在不同平面上运动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刚毛的作用,教材中的方法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来比较其运动的快慢,按此方法学生往往得出蚯蚓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比在粗糙的纸上更快的相反结论。经过分析原因和反复改进实验,有了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 一、指导学生完成蚯蚓喜暗、喜湿两个实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整个动物界与环境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独立做好两个实验并认真进行观察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动物离不开环境是难点。教具准备: 蚯蚓盒[盒盖边缘留有2—3厘米的宽缝尺寸30×10×2(厘米)内壁涂黑],塑料薄膜、湿土、干土,湿砂,干砂,水,蚯蚓若干条。每个实验小组一套。  相似文献   

12.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我极力地表扬了他课下认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大胆实践的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我看见李朋威同学也跟着走出来,手里拿着装有许多蜗牛的磁带盒,就对他说:"实验后的这些蜗牛,你打算怎么处理?""我想把它们送回原处.""这样做很好,现在老师也想研究研究它,就把它们送给老师吧!""当然可以."一边说,一边把蜗牛递给了我.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自然第五册《动物和环境》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刚刚得出“蚯蚓喜欢黑暗的环螃”这一初步结论,马上韩笑同学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把蚯蚓放在一个光亮的环境中,它会不会死呢?”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不仅涉及到蚯蚓对环境的适应性,而且涉及到环境对蚯蚓的存亡关系,是学生对初步结论进行逆向思维的结果。它说明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孙玲 《中学生物学》2003,19(4):41-42
在做观察蚯蚓的运动这一实验时,课本中给我们提供的蚯蚓运动的器具是硬纸板和玻璃板。我们是在3月底做这一实验的,当时室外的气温在17℃~19℃之间。实验时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的速度比在硬纸板上运动的速度快,这与理论恰恰相反。我非常疑惑。因为当时有老师听课,所以,我马上与他们聚到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蚯蚓的体表不够湿润而导致这一结果的。我认真查阅了现在的教材,对于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课本中只是笼统的一句话:“观察中注意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没有给出具体的  相似文献   

15.
雨后,蚯蚓就钻到地面上来了。蚯蚓为何会钻到地面上来?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我在菜地里取了一盆湿土,挖了5条蚯蚓,放在盆里约5厘米深的土壤中,又将盆子放在阴暗处,两天过去了,没见蚯蚓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五年级《自然》中有一节“动物和环境”的课文。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蚯蚓为例,进行实验,研究了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取一长方形的扁盒子,把盒内壁涂黑,将盒盖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把5条蚯蚓放在盒内明暗交界处。经过5分钟,把盒盖掀开,我们观察到,5条蚯蚓都向黑暗的一边爬。这说明,在温度和湿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7.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8.
据载,曾有一个中国教育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小学听课。这是一堂自然课,老师讲的是蚯蚓。上课了,老师将课前准备好的一包蚯蚓放在讲台上.要求孩子们捉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由于孩子们都很小。或从来没有捉过蚯蚓,教室里顿时乱做一团,不时有孩子们惊恐的尖叫。老师站在一旁一直默不作声,这一过程一直持续了15分钟。终于每一个孩子都捉了一条蚯蚓放在课桌上了,这时老师才开始上课。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桌上的蚯蚓有什么特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蚯蚓身上是一环一环的。”有的学生说:“蚯蚓贴地的一面是毛茸茸的。”老师都给予鼓励。一个学生说:“我做了一个实验,把蚯蚓切成两段,结果两段都还不停地动,说明蚯蚓生命力很旺盛。”老师大加赞赏。又一个学生说:“我也做了一个实验,我用一根线拴在蚯蚓身上,然后把蚯蚓吞到喉咙里,过了一会儿再拉出来看,结果蚯蚓仍是活的,这也说明蚯蚓生命力很强。”  相似文献   

19.
那是去年九月的第一节自然课,上课时同学们带来了许多材料,有蚯蚓、湿土、干土,纸盒等,其中李朋威同学带来了很多只蜗牛。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验验证蚯蚓适宜生活的环境,实验时许多同学用蚯蚓做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朋威用蜗牛代替蚯蚓实验,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我极力地表扬了他课下认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大胆实践的精神,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我看见李朋威同学也跟着走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下)中"观察蚯蚓"这个实验,其中一项是关于蚯蚓运动的观察。其实验设计是把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与光滑的玻幻板上.观察其运动并加以比较。在与该教科书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这样描述蚯蚓的运动:当蚯蚓在纸上蠕动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这是体表的刚毛与纸摩擦时发出的声音.刚毛在蚯蚓的运动中能起支撑和固定作用;再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只见它的身体在舒缩、变粗和变细,却不能前进。这是因为玻场极的表面光滑,刚毛无法支柱和固定身体。并由此得出结论:说明刚毛有协助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