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绩效"考评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利用量化考核体系对教师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将绩效评定与酬薪制度相结合,给予教师外部激励.如何使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功能,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很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是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管理和教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奖惩性教师教学评价过分关注评价的评判、奖惩和监督功能,忽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评价资源.要真正发挥教师教学评价在保证教师投入教学、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应当在实践中逐步构建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专业技能不高、考评体系不当以及激励措施不力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应当从推行教师教学发展制度、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以及采取激励措施等方面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绩效”考评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表现和结果进行评价的方法,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利用量化考核体系对教师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将绩效评定与酬薪制度相结合,给予教师外部激励。如何使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功能,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很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体验作文进步的欢乐,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满足学生成功的渴望.评价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防止学生厌倦.实践证明,运用评价激励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重点包括"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并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比如"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已经成为制约研究性教学改革步伐的制度根源。评价机制建设是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的主要动力。根据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系统论的思想,在研究性教学评价机制建设中需要构建一个对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和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起激励和约束作用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老一套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应试教育观念长期影响下的分数第一的评价制度,与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已相距甚远.《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国内许多高校在教师职务评聘制度方面已采取积极的改革举措,如将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一视同仁、设置教学型教授岗、将实践性教学成果纳入职务评聘指标体系等。但因重科研轻教学的整体倾向、"教学"的内涵认识不足、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等因素,教学科研仍难平衡。本文基于充分理解"教学学术"内涵,将大学教师职务评聘制度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应用研究性、基础研究性进行系统划分和构建,以期使教师教学得到全面合理的承认,实现教学科研等效评价,促进教学科研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当中的评价,具有诊断、调控、激励、导向的功能.在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发挥评价作用对于提高数学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提高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夯实教学基层组织这个基础,依托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两个载体,完善教学能力内容、培训、评价三个体系,搭建教学能手、教学十佳、教坛新秀、教学名师四级平台,建立导师导教、优秀示范、制度激励、督导督教、业绩考核五种机制,是地方高校发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系统工程,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耦合发展的路径;要将教学能力发展与师德的提升有机结合;要把完善评价与考核激励制度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基本形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考试按其目的和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选拔、竞争为特征,在教学结束时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对学习者进行区分或筛选,这种选拔性考试称为终结性评价;另一类是以诊断、激励、调控为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同时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得失,制定改进教学的措施,这种学习过程中的考试称为形成性评价。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除升学考试外,一般均为形成性评价,其主要功能是反馈教育效果,调控教学过程,激励和警示师生双方改进教与学…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环境建设不完善、培训混同化、评价标准及激励制度不完备等现实困境,可通过建立提升系统、构建立体化培训体系、搭建全程化提升平台、创建发展性信息教学环境、完善考评激励制度等措施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余年来,教师工资待遇、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荣誉制度等激励政策在提升乡村教师职业热情的同时,逐渐显现不足.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变以及乡村教师对精神需求的提高,乡村教师激励方式应逐渐从管理向赋能转变.只有继续完善各级各类激励政策与制度,赋予学校激励自主权,赋予教师行政管理与教学自主权,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乡村教师的能动性,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作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采取有效的评价措施,激励学生的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制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现行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以奖惩为主要目的、评价主体单一、采取统一预设的评价标准、评价缺乏沟通和交流,结果反馈不能体现激励性.农村中学教师普遍认为,现行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教学促进作用不大、对心理影响也不大,大多数教师感觉"平静"和"无所谓".反映教师需求,应改革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目的,面向未来开展教师评价;强调评价的实效性,建立开放的评价标准、强调教师的参与性,以周期推进评价;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中课堂教学呼唤诊断性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导向、诊断和甄别功能.但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是居高临下地审视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过分关注学业成绩,未能通过评价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上的优势与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内涵丰富,特点鲜明。促进教学发展的组织机构多样,发展项目富有针对性,发展途径及评价和激励措施多元,经费较充足;与之相比我国对教师教学发展重视不够,缺少实体组织,注重培训而非立足发展,且内容单一,在理念、制度及组织和评价方面均与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有差距。观念转变、评价体系改革等是完善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急需注意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高校层面的制度保障和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已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而教学学术的研究则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维度。在教学学术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下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平衡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关系、完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体系和外部评价环境。在基于教学学术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生成中应该着力于教学学术理念与教师角色、评价与激励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以及教师教学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可以促进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改善并且有效地提高大学的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科学合理的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可以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救济程序等内容.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尚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评价主体的来源不尽合理、评价内容的设置不够科学、评价方法不够全面以及救济程序缺失等方面.因此,需要优化配置评价主体,科学设定评价内容并综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法,辅以救济程序,从而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