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校长要走向教育家办学、实现教育家办学,需要对教育家型校长作一多维的广思认知。对教育家型校长内涵的多维认识:角色比较定位认知;角色内在实质认知;角色外在表现认知。对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路径的多维探析:从出身发展过程看,有完型与转型路径;从表现特点结果看,有多种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单单需要政策的保障、经费的投入、政府的重视,而更为需要的是有大批的教育家型校长,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来办学。培养出一批具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型校长,是社会的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家型校长的办学特点。其次,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从培育教育学思维;建构独特的教育思想;政府有关单位应该对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予以支持;注重经验分享;胸怀坦荡,做优秀人格的仁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等方面就如何促使教育家型校长快速成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培养出来的教育家型校长,处在教育转型的关键节点上,处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应该修炼自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名校长;不断改进,将自己所在学校打造成高品质学校样板;组建共同体,带动更多的学校稳步、快速发展。通过培养名校长,打造区域教育高地;通过人才输送,引领区域教育快速发展;通过持久不断地引领,将自己打造成为教育家型校长,从而推动教育强国梦想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本质的理性回归,要实现教育家办学,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作为为教育家型校长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发展服务的优质化、行动化培训,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与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是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的校长培训是实现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家型校长作为校长专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自身具有不同于一般校长的精神特质,与此相应的培训模式也应凸显这一特征。针对教育家型校长的需求,培训在策略选择上要突出个性化、反思性、经验分享、理念提升及实践导向。翻转课堂培训模式所注重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参与性学习等非常适合教育家型校长培训。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家型校长培训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型校长,而校长培训是促进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有效途径,培训可以帮助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知识、训练技能、反思经验和相互交流,对于促进校长终身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提高领导能力、总结办学行为和展示办学成效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的校长培训工作难以适应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需要,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忽视校长经验的反思、较少校长的深度参与、缺乏校长办学思想的凝炼和忽视办学实践的改进等问题。针对教育家型校长的需求,培训在策略选择上要:突出个性化、强调反思性、注重经验分享、重视理念提升、坚持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7.
詹彪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117-118,125
教育家办学是时所必然,学校校长具有成为教育家的最有利条件。在教育家办学的时代背景下。校长只有不断加强自身领导力的建设与提升,才能顺应时代要求,真正成长为教育家,进而更好地实现教育家办学。校长应拥有教育家的情怀,要通过培养自己的学校愿景规划能力、课程和教学领导力、引领和激发教师活力的能力、统筹学校发展的能力、社会协调及学校经营能力、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家型的校长。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过程中,领导力、思维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四力几乎同步、交互发展和增值,其中,创造力,是其功德之基。教育家型校长的创造力一般表现为传承之智、开创之识、生成思想和泽及文化。创造力之形成需要教育家型校长的苦苦修炼之功,更需要现实背景下行政、社会的支持、宽容和保障,尤其需要全社会培养起对于教育家、教育专业人士的尊重和敬畏。  相似文献   

9.
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到教育家办学的思想,教育家办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时代呼唤着教育家,教育需要教育家办学。要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我国需要培养大批的教育家。通过对大学教育家校长的含义说明,并对当前大学校长在管理大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培养教育家校长的一些条件,得出为培养创新人才和教育可持续发展,大学需要教育家校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完善、思维品质卓越、道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理想信念坚定是教育家型校长的精神特质。现有的校长培训模式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缺乏对校长精神特质的培养。教育家型校长培训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和实践知识观,创新内容包含:促进精神丰盈的培训目标;基于"实践—反思"、指向精神成长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依靠自我教育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型校长不仅是一种身份标榜,更是需要在实践中践行的职责要求。本文分析了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定位,认为教育家型校长应是学生道德观的塑造者、学生学业成就的推动者、课程体系的设计者、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结者。对于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应运用系统思维,完善科学的选拔制度,构建高效的培训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积极促进教育家型校长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杨品利 《今日教育》2011,(10):30-31
校长要追求教育家办学的境界,就应该具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正气;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静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气;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气。  相似文献   

13.
以"教育家型校长"培养为代表的教师教育改革要在我国教育大地生根开花急需民族性、本土化教育思想的滋养与熏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校长培养中具有顺势而为的厚重的时代价值:教育家型校长要成为教育信仰的坚守者,因为只有信仰才能带来对教育的赤诚之爱与执着坚守;要成为师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品格锤炼、知识学习、思维创新、奉献祖国等方面引领学生;要成为教育改革的掌舵者,使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逐步融合;要成为历史重任的担负者,以陶行知的教育理想不断激励自己完成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要成为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守护者,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教育家办学的过程中,如何促进校长成长为教育家是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发现,教育家的成长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家内涵对校长成长的指引作用较弱;二是校长欠缺深厚的学识修养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疏于实践反思和理论思考;三是外在束缚过多,校长办学自主权欠缺。相应地,要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以促进教育家的成长:第一,建立教育家成长阶梯制度,引领校长向教育家逐步迈进;第二,施以多元路径,弥补校长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短板和不足;第三,营造宽松氛围,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型校长是教育转型性发展的时代诉求,这种教育转型性发展既需要教育家型校长,也孕育着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是教育学之眼的拥有者、教育理论的建构者与教育实践的创新者,而三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最终成就着教育家型校长。因此,培育教育学思维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前提,建构独特的教育思想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关键,而创新教育实践则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标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学校长正步入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的新时期。教育家型校长有着优秀的素质品质,最突出地体现在六个方面:有爱心、有思想、有学问、有激情、有毅力、有能力。证考教育家型校长的素质品质,无论是对于认识教育家型校长、认识教育家,还是激励、引领校长走向教育家、成为教育家都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楚地认识和理解教育家型校长的特质,是我们修养成为教育家型校长的前提,而要清楚认识和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应当清楚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教育家型校长。在此,我们先来理解“教育家”和“校长”这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学校事务无穷而校长精力有限,对校长而言,社会活动家角色与教育家角色二者很难兼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校长首先应该做教育家,应该秉承“术业有专攻”的宗旨,抽身于俗事,还心于教育,忠诚于职守,全心全意管理好学校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校长作为学校办学最关键的要素,他的精神将影响办学、影响教师、影响学生、影响家长以及影响社会。教育家型校长身上所表现出的最为突出的面貌,就是"教育家精神"。今天的校长需要教育家精神,需要以教育家精神办学。教育家型校长的教育家精神主要表现为"六种精神":爱业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人文精神、法制精神、改革精神。走进中外教育家型校长,分析并学习教育家精神,让教育家精神远播各地,感染人、感动人、感召人。  相似文献   

20.
成为教育家型校长一般经过"成才—成名—成家"三个阶段,协同创新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新策略,是教育家型校长"成才"阶段的动力、"成名"阶段的推力、"成家"阶段的合力。通过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能促进校长养成协同合作意识,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协同创新体系,实现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