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对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促进就业、缩短入职周期非常重要.由于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表现为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强、缺乏科学现代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师职业技能不强、和缺乏教学反思等问题。教学实践表明有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加强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此完善并探索出适合于民族地区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英语系学生在试讲、实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揭示了目前师专英语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测试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思路,并在学校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实习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环节,又是学生实现充分就业的基本保障。课程设置、专业实习与学生就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指导的基本原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为此,可以构建三者的“三角”概念模型,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专业实习的有效性是学生就业得以保证的前提;学生就业实践对课程设置、专业实习具有反馈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傅福英  叶欣 《职教论坛》2012,(17):46-47,49
目前,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设置不合理、资源利用不到位、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的英语专业教育将从课程设置、实习培训等几个方面,寻求其职业化和素质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如何将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中小学实际教学中,英语教育实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它是英语教育专业教育成果的反映,包括实习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诸多方面;同时反映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效,值得探究重视.  相似文献   

6.
针对旅游英语专业实践型较强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实习实践环节尤其重要。依据对本院近三届旅游英语专业的实习环节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专业实习实践问题方面、英语专业知识与旅游行业知识方面、实习岗位配置环节以及实习指导监管力度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以旅游英语专业实习为主线提出了四方面针对性的实践改革建议,以期对今后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新模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实习为例,采用抽样问卷方法,研究学生实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并对目前的职前教育课程提出期望与建议。研究表明:(1)实习学生对实习效果持肯定态度;(2)实习学生对职前教育课程的实际操作技术经验及专业知识有更具体的期望;(3)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职前教育课程比例安排帮助解决。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结合收集的数据资料,针对各方面因素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师职前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中教育实习时间长、课时安排充足,安排实习的时段合理,参与者包括实习生、大学指导教师、课程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成立的专门小组与指导教师等。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实践课程课时少、时间短,实践课程安排时段不合理等问题。积极借鉴美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启示我国应该进一步增加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课时量,教育实践方式要多样化,加强大学与中小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密切合作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11月起,本课题组成员以2007级,2006级和2005级河北联合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察依据,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毕业生对课程设置中从专业角度和实际工作角度每门课的作用,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进行了调查.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在一般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建设改革中,增开实务、实践性课程.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与实习制度是台湾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台湾在校大学生必须取得修习职前教育课程资格,参加教育学程甄选考试,成绩符合标准方能修习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修完规定的学分方可申请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实习成绩合格,才可以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台湾职前教育课程和实习制度对大陆地区教师教育的借鉴意义在于:实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修习资格制度,科学合理地设置相关课程,重视和规范教育实习环节,实行教育实习制度.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学生在顸岗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特点影响,顶岗实习企业分散,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方案。建议采取以企业生产产品为依据,将顸岗实习的企业类型归纳简化为有限的种类,减轻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工作压力,通过安排任课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研修,将研修的经验有效融入到实习方案设计中,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多类型校外实训基地,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开展实习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艺术类师范生顶岗教学实践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对艺术类师范生顶岗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策.以见习为起点,以试讲为桥梁,以顶岗实习为锻炼平台,三位一体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本科校外实习教学出现的难题,通过现状的调查、分析和研究,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本科生校外实习教学进行了再认识;利用IE(工业工程)中的SMED法,通过学校几轮的校外实习教学实践,解决了本科生校外实习教学存在的难题,使学校教学管理和企业管理优势互补,增强了长期合作的动力与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入职前所经历的学校教育大多以技能课为主,兼修少量的教学教法课,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很少,难以将所学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因此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有着比较鲜明的地域特点,探索西南地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实施方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各高职院校对其所做创新探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选题不当、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背后的原因既有老师指导理念落后,又有学生基本功不扎实、毕业论文与顸岗实习实践脱离等现实的原因。在结合各学校对毕业论文创新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要以工学结合的理念为指导,走毕业论文、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在对558名顶岗实习生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顶岗实习的效果和影响、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困难和愿望、师范生在顶岗实习地的生活情况、自我管理等方面,梳理和总结了唐山师范学院2010年春季顶岗实习工作的经验和成果,并对进一步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顶岗实习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面临着管理难度较大,尤其面临着如何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问题。这不仅事关家庭、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更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完善顶岗实习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习大学生的身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具备何种身份,一直以来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界定,这种身份的模糊性给实习生权益保护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实习、劳动者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存在的各种实习模式下的实习生身份进行了分析、定性,认为顶岗实习、就业实习模式下的实习生完全具备劳动者的身份,企业在择优录取的前提下应当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赋予其享受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已经是世界潮流,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传统的培养模式还有很多不足,改革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的层面看,顶岗实习已经开辟了地方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是地方高师人才培养模式转换诉求的实现.顶岗实习已经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从教师的说教式到职业实践中的体悟式转换,从职业的外推式辅导到职业的内悟武辅导转换.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i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internship measurement scales in higher education. Al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ships is widely acknowledged in the literature, there is a scarcity of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scale to measure internship outcomes. In fact, a thorough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nship literature reveals that there are only two internship measurement scales, which are relatively recent. It is a widespread practice that empirical studies in this area use job-related scales in their endeavour to measure internship-related constructs such as internship satisfaction and internship effectiveness. This is mostly due to the lack of available internship scales and partly due to the naive assumption that job-related scales can be somehow altered and may readily be adapted to internship-related contexts, disregarding the contextual and contrac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a job and an internship. This casts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the findings in those studies. However, the valid measurement of internships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meet the highest academic standards but also to make evidence-based employability poli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s to highlight the need to measure internship processes more effectively based on a sound method and bring this issue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research community worldwide. To that end, the existing scales of internship are critically examined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