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科技风》2017,(25)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甲醇-甲苯共沸物系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相对挥发度和分离效果分析,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环己醇。运用灵敏度分析工具确定了萃取精馏塔和萃取剂再生塔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甲醇的摩尔分数达99.8%,甲苯的摩尔分数也达到99.8%。  相似文献   

2.
采用萃取精馏对甲醇和丙酮体系进行分离模拟和试验。采用HYSYS 2.2软件对以水作溶剂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以水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萃取精馏对甲醇和丙酮体系进行分离模拟和试验。采用HYSYS 2.2软件对以水作溶剂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以水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萃取精馏对甲醇和丙酮体系进行分离模拟和试验。采用HYSYS2.2软件对以水作溶剂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最佳工艺奈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以水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丙酮—正己烷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环己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3,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9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3,溶剂比为3。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丙酮的分离效果达99.98%,萃取剂再生塔顶正己烷的纯度达到99.89%。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丙酮—正己烷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异丙醇-水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乙二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8,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1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2.4,溶剂比为1.3。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1%,萃取剂回收塔塔顶水的纯度达到99.81%;萃取剂乙二醇的循环补充量为0.0087kmol/h,回收率达99.993%。模拟与优化结果为异丙醇-水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异丙醇-水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工艺进行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结合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的结果得到最佳工艺方案。对于处理流量100kmol/h的异丙醇-水共沸溶液,精馏塔具有23块塔板时,原料进料位置在第17块塔板,萃取液进料位置在第3块塔板,摩尔回流比为2.4,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为1.6,异丙醇摩尔分数可达99.80%,萃取剂回收塔塔顶水的纯度达到99.58%;二甲基亚砜(DMSO)的循环补充量为0.0288kmol/h,回收率可达99.982%。模拟和优化的结果为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用二甘醇为萃取剂,采用UNIFAC模型对异丙醇-水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考察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7,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0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8,溶剂比为1.7。在此工艺方案下,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4%,萃取剂二甘醇的回收率达99.995%,模拟与优化结果为异丙醇-水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胆固醇的提取,以C18反相色谱柱(4.6 mm×150 mm,5μL);流动相:100%甲醇;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10μL,在前处理萃取操作中采用不同混合萃取溶剂(环己烷、石油醚、乙无乙醚、丙酮)分别对于蛋黄中的胆固醇进行萃取,检测和分析含量,分析不同萃取剂对检测胆固醇的含量的萃取效果。结果发现采用石油醚:丙酮(V/V)为6:1的萃取剂萃取效果最佳,胆固醇含量13.94 mg/g。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选用乙二醇甲醚为萃取剂,对丙酮—正己烷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全塔理论板数为34,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7块和第8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2,溶剂比为2.5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分别为99.60%和99.63%的丙酮和正己烷,萃取剂乙二醇甲醚的循环补充量为0.005kg/h。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丙酮—正己烷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10)
本文选择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乙酰胺、环己醇、N-甲基吡咯烷酮、乙二醇甲醚、苯甲酸甲酯和丁酸丁酯这七种常用溶剂分别作为萃取剂分离丙酮和正己烷共沸物,通过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分析,环己醇是作为丙酮和正己烷共沸物的最佳萃取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有机溶剂丙酮、甲醇、乙酸丁酯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非极性弹性毛细管柱上进行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平均回收率:丙酮100.6%-101.1%;甲醇97.7%-101.6%乙酸丁酯100.7%-104.6%。变异系数:丙酮1.6%,甲醇2.1%,乙酸丁酯2.8%。  相似文献   

13.
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甲醇制低碳烯烃中烯烃分离Lummus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尾气中含乙烯摩尔分率为0.36%,脱甲烷塔是Lummus工艺中影响乙烯收率的关键,吸收剂循环丙烷量较大,能耗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选用环己醇为萃取剂,采用UNIFAC模型,对乙酸乙酯—乙腈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分析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质量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35,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1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9,溶剂比为2.2。在此工艺方案下:乙腈的分离效果达99.90%,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乙酸乙酯—乙腈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选用丁酸丙酯为萃取剂,对甲醇—苯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利用正交实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全塔理论板数为37,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20块和第9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8,溶剂比为2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分别为99.92%和99.85%的甲醇和苯,萃取剂丁酸丙酯的循环补充量为0.0032kmol/h。模拟与优化结果为甲醇—苯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工业化设计和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二异丙醚-异丙醇最低共沸物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20,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15块和第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0.5(mole),溶剂比为0.25(mass)。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二异丙醚的分离效果达99.86%,萃取剂再生塔塔顶异丙醇的纯度达到95.31%。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二异丙醚-异丙醇共沸物连续萃取精馏分离过程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液———液萃取是化学分离中广泛使用的分离技术。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分配比 (D)对萃取效率的影响问题 ,大多数教材总以计算实例说明一定量的溶剂分批多次萃取的效率比一次萃取效率高〔1,2〕。但这个结论缺乏前提条件 ,当 0 0 1〈D〈10 0时 ,结论是正确的 ,但当被萃物在二相中的分配比D〈0 0 1或D〉10 0时 ,少量多次的萃取并非能获得很高的萃取效率。假设被萃物M同时溶于和与其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中 ,萃取达平衡后 ,被萃物在二相的总浓度之比 ,称为分配比DD =COCW( 1)萃取平衡时有机相溶质的摩尔分数 (萃取率 )P =DP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孢噻肟钠中甲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四氢呋喃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采用外标法顶空自动进样,在中极性弹性石英毛细柱[1]上进行各组分分离,效果良好.结论:方法重现性好,定量准确,便于操作.结果:平均回收率:甲醇98.6%~102.3%;乙醇99.3%~102.6%;丙酮97.6%~99.5%;二氯甲烷98.4%~103.6%;四氢呋喃97.2%~100.2%.变异系数甲醇2.6%;乙醇3.1%;丙酮2.3%;二氯甲烷2.5%;四氢呋喃3.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 V7.3对乙腈—水共沸体系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气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丙三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并利用灵敏度分析工具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全塔理论板数、回流比、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萃取剂进料位置、原料进料位置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全塔理论板数为14,回流比为0.25,溶剂比为0.5,原料和萃取剂分别在第10块和第3块理论板进料。在此工艺条件下:萃取精馏塔塔顶乙腈的纯度达99.99%,萃取剂再生塔塔顶水的纯度达到99.96%。模拟与优化结果为乙腈—水共沸体系萃取精馏过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气相色谱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诗剑  朱江  王晨  王一峰  刘芳  陆贻通 《科技通报》2006,22(3):358-361,366
讨论了气相色谱分离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混合溶液的条件.通过前期试验发现乙醇和异丙醇的分离较难,所以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最佳操作参数,获取优化的分离度.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所采用的温度、流量、程序升流和尾吹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通过有交互作用和无交互作用作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操作条件:炉温45℃、初始载气流量6ml/min、程序升流4ml/min、加尾吹,且尾吹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