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档案数字叙事凭借其沉浸式和互动性特点,使档案数字叙事用户与档案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用户在档案数字叙事空间中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情理共鸣。论文依据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互动仪式链构建的空间界限、符号焦点、用户群体、情感基础四个方面分析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仪式运行机制,对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仪式构建提供可行方案,最后对档案数字叙事仪式链进行情感能量分析。通过引导用户在档案数字叙事中的情感积累,构建差异化的档案叙事互动市场,为档案利用与赋能提供理论方法,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邢富娟 《档案》2023,(10):15-20+27
为切实把握数字技术赋能的发展契机,促进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数字技术赋能与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数字技术赋能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的实践愿景,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面临的阻滞因素以及未来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编研传承、展演活化、数字导引、文创浸润、影视叙事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样式,提出面向基层治理、立足文化基础、塑造经典品牌、挖掘内生动力、强化数字赋能的对策,优化乡村档案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任越  耿晨旭 《浙江档案》2023,(11):24-28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出台深刻影响了现有文化数字化的实践模式和理论范式,数字档案资源开发作为其子项之一必然适时而变。结合数字档案资源开发现实状况,指明战略对数字档案资源开发具有的行动指向作用,包括横向指向、纵向指向以及联合指向。提出分析数字档案开发策略应结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制定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开发规划、借科技赋能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和积极主动助推文化产业新业态三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档案叙事服务中主体和客体对数字记忆构建以及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系统模型,分为档案资源层、叙事创作层、用户服务层、反馈评价层四个部分;提出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实现路径,旨在为数字记忆视角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创新提供思路,推动社会数字记忆的建设,满足用户身份认同需求,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边媛 《档案学研究》2022,36(5):102-108
中央苏区革命期间,保留了珍贵的档案文献、革命文物、旧居以及实景遗址遗产。对分属不同机构且形式多样的中央苏区档案进行多源数据整合,既有中央苏区档案自身价值及保存现状、中央苏区各档案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和时空场景的整体历史叙事需求等内在动因,也有其理论前提、国家政策扶持、各机构资源共建共享的共同目标以及技术赋能的外在条件。本文在分析中央苏区档案数据多源整合的动因、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中央苏区档案以数字人文项目为纽带,通过对不同数据结构进行多源异构整合,再现历史以及场景等方式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AIGC作为一项可自生成内容的技术,因其高效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已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档案数字叙事是档案叙事在数字时代的新变革,是利用档案数字资源,并运用一定的叙事方法产出叙事作品的过程。文章基于数字叙事理论,分析AIGC与档案数字叙事结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基于AIGC的档案数字叙事优化策略,强调互动与沉浸并举的叙事体验,为档案数字叙事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龙家庆 《档案管理》2023,(4):66-68+72
数字叙事为红色档案叙事开发提供了优化可能,有助于立体多维地展现党史记忆、阐释中国精神。本文以数字叙事理论为指导框架,识别红色档案叙事开发场景,并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事技巧等四方面分析传统叙事开发的不足之处。同时,立足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从叙事源头、叙事组织、叙事呈现、叙事创新等四方面提出红色档案的数字叙事开发策略:关注红色档案内容本身、有效使用数字媒介、应用多维叙事技巧、借助叙事创造知识。  相似文献   

9.
数字叙事理论为档案服务提供人文和媒介视角的探索维度,为档案馆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多维途径。档案馆可引入数字叙事理论创新档案服务观念,参循数字叙事逻辑呈现档案资源,应用数字叙事工具优化档案利用服务,进而提升用户档案利用满意度,推动大众知识创新、公众人文素养培育等数字人文价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徐祥伍  韩笑 《档案》2023,(10):9-14
“AIGC+虚拟数字人”为探索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提供了全新方向,结合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发展新机遇,研究依托于AIGC运行原理及技术优势,分析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借助神经网络算法与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AI问答;结合数据模型预先训练进行档案资料的虚拟讲解;通过信息数据检索实现档案内容的精准推送服务以及语义模型应用实现特殊人群人性化服务等四类应用场景;最后提出了AIGC赋能档案馆虚拟数字人以档案信息多模态检索完善用户服务体验;借助人机协同技术实现动态交互问答服务;依托架构多元内容服务场景拓展沉浸体验;以算法赋能智慧档案搭建丰富产品服务线四类实践路径建议档案馆从数据检索、技术支撑、场景拓展以及智慧档案搭建等方面出发,以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时代档案馆数字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陈兵 《出版科学》2018,26(2):92-95
在阐述数字叙事领域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学者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 Ryan)的"数字文本用户参与层理论",分析超文本小说、互动游戏、虚拟游戏等数字叙事中的用户参与行为.指出随着用户参与数字叙事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用户的参与行为在整个故事生成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但用户的参与行为始终受到故事情节和数字叙事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谢玉雪 《档案学研究》2020,34(3):122-128
融合可视化理论、叙事学理论拓展了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内涵。本文在数字档案资源的可视化叙事服务理论指导下,以案例研究形式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典型数字档案资源—— 线上展览予以解析,基于其资源入口、展示界面、媒介形式、推广渠道的可视化和资源主题、结构、视角、语言的叙事性经验,总结出可视化叙事数字档案资源服务的一般模式,并从理念、制度、资源、平台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华 《档案与建设》2021,(1):31-36,30
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采用主题分析法,重点分析学界关于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包括档案管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策略、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等,总结并归纳,进而从加大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力度、重视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与时代性探索、持续丰富研究方法与内容三方面对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周耀林  吴化 《档案学研究》2022,36(5):123-129
保护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是档案工作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重要使命。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困境和数字化保护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字人文与数字化保护的逻辑关联,探讨了数字人文视野下数字化保护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数字人文视野下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将实现更加积极主动的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15.
徐彤阳  尹凯 《档案学研究》2018,32(5):107-111
数码照片档案作为数字档案资源中极具特色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研究是数字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码照片档案真伪鉴定方法,构建了数码照片档案真实性鉴定流程,并对采用计算机技术鉴定数码照片档案真实性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数码照片档案的真实性鉴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今后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后档案资源数据化建设如火如荼、档案管理电子化发展势不可当、档案工作数字环境日新月异等“数治”背景为基础,深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涉及的数字档案管理理念、数字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数字档案管理实操性、数字档案资源开放利用等内容,提出数字档案创新管理的新进路:“法治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规范;“科技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整合;“信息化”指导数字档案管理更加共享;“智能化”指导数字档案服务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数字人文作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其核心理念强调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对档案数字化生存状态、生产方式以及存在价值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数字人文视域下档案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路径做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方法/过程]借鉴图书、情报和档案领域的相关内容,将档案数字化生存定义为原生数字档案和次生数字档案及其数据化存在的状态及面临的风险,涉及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元数据的著录标引等问题。同时,将数字人文的内涵实质概括为数据思维、人文关怀和创新理念,并基于其内涵实质,将档案数字数字化生产价值表述为阐述性价值和解释性价值,其中阐述性价值指向是什么,而解释性价值指向为什么,前者通过“印证”的方式实现,后者通过“发现”的方式实现。[结果/结论]从数字思维、人文关怀以及创新理念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数字化的生存路径,包括以论证为指向,树立数据思维;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以创新为动力,促进多元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档案信息网络服务为视角,在重新汇总《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中关于网站的评分指标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多次访问的方式,调查了29个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经分析,发现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门户网站在网站链接可使用性、网站的定位、网站内容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明确网站定位、深挖数字档案内容、改善网站可使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等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数字档案馆从建设阶段进入应用阶段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人文为目标,开展声像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需要了解数字人为的含义及其满足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本文探讨了声像档案在现有管理方式下信息利用的主要阻碍与壁垒,面向数字人文,除了满足声像档案藏与用等基本功能,还需要满足人文领域研究。在分析声像档案用户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面向数字人文的声像档案资源组织方法,构建从数字采集到精准服务利用的模型,透过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拓宽数字声像档案在人文学科的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