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个人的数字遗产是数字时代独有的记录,具有档案的属性。作为社会记忆积极构建、传承和保护者的档案部门应未雨绸缪,关注、研究和保存公众个人的数字遗产,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档案社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数字遗产并不等同于数字资源,文章在详细论述两者关系的基础上阐明数字遗产保存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实践项目的介绍,提出图书馆应当作为数字遗产保存的主力军,并且为图书馆能够有效开展此项工作提出具体策略:明确数字遗产与数字资源的差别,充分认识数字遗产的价值;构建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数字遗产合作保存体系;制定数字遗产优先保存策略;构建良好的数字遗产保存法律生态;努力创造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认为个人数字遗产是具有权利与财产属性的个人信息,界定个人数字遗产概念,强调其数字内容的合法性。依托网络调查数据结果,指明个人数字遗产在管理、继承与再利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概括总结个人数字遗产递交、继承方式以及管理过程模型,以期个人数字遗产能通过合理管理、继承与数据挖掘再利用实现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4.
从档案视角探讨将人工智能作为数字遗产进行保存,旨在明确档案机构保存人工智能的策略要点。通过分析《长期保存的数字遗产遴选指南》(第二版)中的相关内容,从遴选通用框架和人工智能专题两方面进行梳理,明确人工智能作为数字遗产的情景和保存要点。在此基础上,从职能、对象、管理框架、管理方案这四方面提出档案领域将人工智能作为数字遗产保存的策略。最后,对人工智能作为数字遗产保存的未来议题进行了讨论,涵盖人工智能作为文件的认知建构、人工智能档案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构想、人工智能作为数字遗产保存的路径设计。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发展改变了遗产的生成形态与保护途径,催生了“数字遗产”。然而,数字载体更替、数字技术迭代等加速数字信息的消亡,使其面临长期保存危机。文章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存数字遗产宪章》颁布以来,近20年数字遗产保护政策演变,探讨其核心要义,分析其发展趋势,为数字环境中的信息长期保存及文化遗产元素的挖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详细论述数字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网络数字遗产的特征、价值和各国对网络数字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网络数字遗产所具有的档案属性后,提出档案部门应作为保存数字遗产的主力军,借鉴国外完善做法并对此提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数字遗产长期保存问题引起信息管理学领域的高度关注。然而,保存有大量数字信息资源的档案部门在数字遗产长期保存中却呈现出边缘化倾向。此问题应引起人们关注。从数字遗产概念出发,探讨档案部门边缘化的表现与影响,并对档案部门边缘化原因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部门在数字遗产长期保存中去边缘化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8.
如何合理遴选与长期保护数字化遗产是近年来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热点议题。202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布《数字遗产长期保护遴选工作指导方针》第二版,为数字时代下的文化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导。文章从背景、现状、策略等方面对该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并结合当前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数字化遗产种类多、变化快、体量大、访问难等实际问题,提出应推进数字遗产立法、关注元宇宙等新技术、建立统一标准并构建协作创新平台、革新保护技术并提升保存水平、加强合作交流并打造数字遗产共同体等建议,加快构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数字遗产保护事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数字遗产包括互联网上的账号、密码、文字、声音、图片、影像、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这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虚拟财产在拥有者去世后会不会像现实中的财产一样由亲人继承,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该文阐释了数字遗产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分析了数字遗产继承的必要性,讨论了数字遗产继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数字遗产继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数字遗产虽然对很多人来说尚属新鲜事物,但因数字遗产关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问题,特别是在文化遗产观照下对数字遗产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已逐渐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对数字遗产概念及内涵进行探讨,有利于全面了解数字遗产的内容和范畴;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瓶颈的分析,是对数字遗产的把脉和诊断,是进一步做好数字遗产保护工作、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界定个人数字数据的范畴与价值,分析个人数字数据的主要类型、存储方式和面临风险,探讨以图书馆为依托的个人数字数据存档与管理的服务模式,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展私人定制的个人信息服务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过程]综合应用网站调研法和案例分析法,以较早开展个人数字数据存档和管理服务、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坎贝尔郡公共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以及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等为例,深入调查和剖析这些图书馆在个人数字数据存档与管理方面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特点。[结果/结论]我国图书馆可依托其公益性服务机构的定位,凭借自身多年来在数字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管理与服务方面的优势经验,结合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私隐级别、不同数据类型的个人数字数据的特点,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维护管理等方面开展更具个性化的、嵌入式的个人数字数据的存档与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翟姗姗  张纯  许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1):140-148
[目的/意义]针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践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并对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实践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关改进策略,以期实现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承传播,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指出以开发利用为目标实现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长期保存的必要性,并对国际数字化长期保存及开发利用最佳实践案例"威尼斯时光机"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据此提出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结果/结论]借鉴国外优秀实践经验,以开发利用为导向,从资源覆盖、技术集成、服务模式3个方面制定我国文化遗产数字化长期保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领域经历了从基础理论研究、个体实验,到最佳实践的发展过程。继2004年北京、2005年德国、2006年北美成功举办之后,2007年10月11-12日,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国际会议(iPRES2007)再次回归北京,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组织承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项目进展和最佳实践",结合具体项目和实践经验,分别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战略计划与基础设施、相关管理问题、技术研究与实践、认证与评估、教育与培训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就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进行了交流。《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杂志作为此次会议协办媒体,组织部分参会论文形成专辑发表,集中反映国内外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领域重大项目的研究进展以及实施路线,供广大研究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将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引入公共图书馆工作实践,在赓续城市文化记忆、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文章从数字人文角度介绍和分析中美两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数字人文与口述历史的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从价值分析、路径设计两方面展开论证,对广州图书馆参与文化记忆保存与传播工作展开初步设想:整合既有资源、创新资源收集渠道与方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整理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article looks at selected digital library projects in the Czech Republic, with a focus on two main domains of activity: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viding digital access to scholarship through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With regard to digitization of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Czech Republic, largely through the leadership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has established itself a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With regard to providing access to Czech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although there is quite a bit of interest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re currently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have not yet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Copyright laws are repeatedly cited by Czech librarians as one obstacle to improving access to digital resources in both spheres of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张静文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1):137-144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国外数字游戏长期保存的研究进展,为我国发展数字游戏长期保存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文献调研为基础,对所得文献的研究内容从数字游戏保存的内容、数字游戏的法律问题、数字游戏长期保存的技术和各界对数字游戏长期保存的态度4个主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论]国外数字游戏长期保存存在4个特点:研究主体范围广,但是研究人数少;技术研究多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研究项目大多受到研究机构/计划资助;研究方法多样;不同研究主题的研究程度不均衡,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可以从中获得的3个方面的启示:全面调研我国数字游戏保存的现状;加强理论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各界合作,参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访15位受访者,将访谈文本导入NVivo 11软件分析编码后得出个人数字存档对象选择行为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访谈数据分析发现,个人在选择个人数字存档对象时会受到任务导向、价值驱动、情感需求及平台择用四个主范畴的共同影响,并存在10个子范畴,分别是工作记录、阶段成果、即时价值、潜在价值、证据价值、记忆留存、个人喜好、平台安全、平台规范和平台空间。最后,结合构建的个人数字存档对象选择模型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文化遗产图像是人类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人文学科研究的关键研究材料和重要研究对象.数字人文视域下,对文化遗产图像远读可视化开展系统性调研,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远读的概念,推动对海量文化遗产图像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实现对其价值的挖掘.[方法/过程]首先,从数字人文的远读理念出发分析文化遗产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