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市作为生活中重要的社区场所之一,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然而,生活中很多家长在购物时觉得孩子年龄小,带孩子购物不方便,就尽可能不带孩子去超市;还有些家长即使带孩子到超市购物,也只是将注意力放在购物上,没有注意到超市中丰富的教育资源,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加拿大在超市资源的运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中”,其家长在带孩子购物方面也颇有心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的家长是如何带孩子购物的。  相似文献   

2.
正7月23日,憧憬、积累、实现——家庭财商培育计划第二期工作坊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现场,家长们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小方法。总结大家的分享,大致有这些方法: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教他储蓄或存零钱;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打零工来挣零花钱;教他与小朋友交换玩具;带他一起修理玩具、改造和利用废旧物品;带他去图书馆借书、乘坐公交车;带他参与跳蚤市场的交易;带他参加义卖、捐赠等活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方法,但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让孩子逐渐开始接触预算、储蓄等等基本的理财方法。我们希望,孩子从  相似文献   

3.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超市购物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可是如果处理不当,好事就变成了麻烦事。试想一下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小宝贝坐在地上大哭大闹,真是让家长朋友们手忙脚乱。如何能让每周的超市购物既简单又轻松呢?让我们一起来动一下脑筋吧。  相似文献   

4.
严晓煜 《家长》2023,(16):13-14
<正>在家里,家长要忍住“拷问”的冲动,要记住家长提问的目的不是通过各种直击心灵的提问让孩子感到自卑和难堪,而是通过提问实现亲子间的顺畅交流。有些家长会有这样的困惑,原本和孩子能够说到一起、吃到一起、玩到一起,但是突然有一天,孩子不再和自己亲近了,有意躲着家长,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在作文里表示:“我不喜欢爸爸(妈妈)。”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嬗变”,以为孩子长大后有了自己的个性,不再跟家长敞开心扉。我的同事小李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常常跟我抱怨孩子的“古灵精怪”“忽冷忽热”,还说现在的孩子哪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好管教,一个个主意“正”着呢!  相似文献   

5.
作为家长,一直期待自己的孩子成为自己的骄傲,将来能有所作为。但同时,我们也担心这种期待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怎样能让她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在自己的天地间,又不偏离目标人生的轨道,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很高兴我们发现女儿非常喜爱阅读,对写作也非常感兴趣,她的思想浪漫,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热爱。我们所做的是和她一起去想象,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点滴,一起去克服困难,不断地鼓励她、赞扬她,让她充满自信地迎接每一天。鼓励她坚持写日记,不停地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五彩的世界,让写作成为她生活学习中一件很自然很快乐的事。陪孩子…  相似文献   

6.
郭丽华  张萌 《学前教育》2023,(22):18-19
<正>“六一”儿童节到了,家长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们过节,有的给孩子送上心仪的礼物,有的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还有的会选择旅游、采摘等,真是丰富多彩。宁宁妈(宁宁上小班)听说文化宫有一个传统文化表演,想带宁宁去看表演,来向班级老师咨询。老师认为传统文化表演很有趣,孩子应该很喜欢,而且这也是一个让孩子从小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既好玩又能让孩子接受教育,是挺好的一件事情,所以建议她带宁宁去。  相似文献   

7.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8.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9.
写数学日记     
学校组织夏令营活动,女儿积极报名参加,下午带她到超市买了些食品。回家后,我和女儿一起整理要带的东西,我边整理边对女儿说:“把今天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写一篇数学日记吧。”女儿听后,睁大眼睛问:“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没  相似文献   

10.
理想与期望     
《班主任》2010,(3):60-60
荆茂琳:我理想中的班主任,下课会跟我们玩游戏,而不是只知道上课讲题,下课批作业;她会让我们在玩中学,学中乐,而不是只让我们听、说、读、写、背、默、考;她不会动不动就请家长。而是自己果断处理;她不会动不动就呵斥孩子,而是温文尔雅;她不会空喊口号,而是以身作则;她不会只逼着我们学习,而是让我们快乐;她会像“蜜儿”一样懂得孩子心中的秘密,像“米兰”一样善解人意。  相似文献   

11.
天津社科院的关颖老师是我刊的老朋友,在这期“家教话题”里,她要和我们谈两个话题,都是有关家长如何教会孩子理财消费的问题。和孩子谈谈理财消费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孩子作为未成年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家长实现的,家长的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如果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就不会使孩子进入消费误区。因此,让孩子学会理财,也就是让孩子多了一点立足社会的本领。关颖老师所谈的这两个话题一定会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兴趣,欢迎大家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12.
王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家长,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家长内心有什么感受。直到有一天,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回来后她对同事说:“没想到与孩子的老师面谈会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作为一个家长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不知我平时给学生家长的感觉是不是也这样?”  相似文献   

13.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4.
孩子与金钱,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概念:孩子,意味着纯净,而金钱则意味着世俗。但是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金钱直接相关的问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出入有小汽车接送,而自己却是由妈妈用自行车接送时,他会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买汽车?”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当孩子提出一项购物要求,而你觉得这不在你的消费计划内或者已经超出你的消费能力时,你又怎么向孩子解释?当孩子长大些,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压岁钱,他不经过你的同意就买回了某个昂贵的玩具,你会如何对待……让孩子认识金钱,认识财富的真相,让孩子学会合理地消费,让孩子学会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摘     
请尊重孩子的感受尽管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孩子因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会产生片面甚至错误的感受,但作为家长,绝对不要将其感受“一棍子打死”,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真切感受。要是家长老是不尊重孩币的感受,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获得这样一种“经  相似文献   

16.
应努力给学生创造快乐成长的环境王金国班主任怎样才能完成自己肩负的教育重任呢?“要让孩子们急切地期待明天的日子,要让明天能预示给他们带来欢乐,……要做到让每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能给集体生活贡献一点自己的创造。”(苏霍姆林斯基)做到了...  相似文献   

17.
杨静平  芦芳 《福建教育》2023,(17):10-13
<正>在心理辅导中,我们会听到很多家长感叹,当代育儿焦虑大于乐趣。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有期待,这就给心理辅导工作带来了新的使命,也给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开辟了思路。杨静平德育(心育)名师工作室研发的“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是面向家有抑郁症孩子的家庭心理辅导模式,意在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胜任力。孩子产生抑郁症的原因很复杂。当孩子得了抑郁症时,家长容易跟着慌,进而达成家庭中“危机”四伏。“21天在线入户双陪伴”指陪伴师(心理咨询师)陪伴好家长,  相似文献   

18.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世上最好的教育,希望让他(或她)成人或成才。但教育孩子不可能像雕刻石像那样,有预定“轨道”。因为孩子是有思想意识的人,我们只要抓住平时的点点滴滴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即使孩子不能“成龙成凤”,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天地。教育孩子,“批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手段,但本人认为家长们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存在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9.
适合3岁~4岁孩子的家务游戏1.勤劳的小蚂蚁。家长先跟孩子讲有关蚂蚁辛勤劳动的故事,然后每个人都扮做一只蚂蚁,蚂蚁要努力快速地工作,看谁先把房间打扫干净。2.吃垃圾的手套。家长找出用旧的手套,在上面画上一张脸,把它当做专吃垃圾的怪物,让孩子戴上它来“吃”地上的垃圾。3.家庭军事游戏。播放进行曲,让孩子按音乐节拍绕房间走,一边走一边捡起脚边的玩具并把它们放好,做完后,孩子要向“将军”(父母扮演)汇报情况并敬礼。4.购物游戏。家长和孩子各拿一个玩具筐,假装在超市里购物,然后把玩具收拾起来放到玩具筐里,最后看看…  相似文献   

20.
假如我是你     
当我批评老师“你班的常规太乱”时,我能从她的目光中读出“你带一回班让我瞧瞧”;当我指责老师情绪急躁、缺少方法时,我能从她那不耐烦地一甩头中读出“你执一回教让我看看”……是啊,话好说,活儿难干。可我干的就是“挑刺儿”的活儿。进退两难的我,常为摆脱不了这份尴尬而苦恼。清晨,两位家长的交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家孩子回家老说老师最喜欢辰辰。”“我们家孩子也这么说!哎,你说是不是老师都偏向呀?”偏向是教师之大忌。我们一再强调要爱每一个孩子,怎么还会有教师让孩子那么明显地感到教师偏向呢?我来到辰辰所在班,带着情绪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