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支撑类练习即通过身体单个或多个部位组合,在地面支撑,以维持身体平衡的一种运动方法。通常可以通过手、臂、臀、膝、脚等部位完成各项支撑练习。支撑练习可以提高练习者的力量和柔韧素质。中小学生在进行支撑练习时可通过游戏、时间赛、次数赛、跟音乐节奏练习等形式提高练习趣味性,提升锻炼效果。笔者着重介绍运用药球的支撑类练习在中小学体能练习中的应用。建议水平一、水平二、水平三的学生分别选取1kg、2kg、3kg的药球,水平四的学生选取5kg的药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足平衡能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孟昭莉  元文学  郝欣莉 《体育科学》2007,27(2):34-37,78
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测试我国冬季两项优秀运动员站立和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运动员赤足站立的平衡能力高于穿鞋,双脚站立时闭眼稳定能力高于睁眼,单脚站立时左脚好于右脚;赤足行走支撑足足底压力时间曲线具有双峰特征、压力中心在横向摆动幅度较小;大部分运动员在足中部支撑阶段出现足内、外翻现象,建议教练指导队员加以注意并选用适合的鞋或添加鞋垫,增加足背屈时对应肌腱、韧带专向力量的练习,减少行走时足内外翻情况的出现,避免身体损伤出现。  相似文献   

3.
如何促使个体进行身体锻炼和维持身体锻炼是现代西方国家有关身体锻炼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把身体锻炼作为一种行为来研究,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宄.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或说明身体锻炼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可以分为个人内部理论、人际理论和环境理论.通过行为转变理论模式的研究可以推理出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方法,为行为干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阐述了促进身体锻炼主要的理论模式,并对其进行基本分析,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摔跤与力学     
一、人体的平衡人体能保持各种站立姿势,是由于身体重心的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保持平衡的结果,当平衡被破坏时重心是下降的(产生不了恢复平衡的力矩)。平衡的稳定程度取决于支撑面和稳定角的大小。支撑面包括支点及支点边缘所围成空间的表面积。不同的站立姿势其支撑面的大小也不同(图一,①一⑤),稳定角是人体重心垂线和重心到支撑面边缘相应点连线所构成的夹角(图二②)它表示着身体在这个方向上的稳定程度,稳定角越大,稳定性越好。当人的重心投影离开了支撑面时就要摔倒。摔跤就是利用各种技巧,使对方的重心投影点越出支撑面而倒地,同时使自己的重心投影始终保持在支撑面之内。例如,两脚左右开立时(图一①)前后稳定角就小,应向前后摔;前后站立时(图一④)左右稳定角小,应向左右摔。而摔跤的基本姿势(跤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单杠跳上成支撑接前翻下时,学生对于跳上成支撑这个动作基本能完成,但接着做前翻下时,常出现学生上体前倒后,身体挂于杠上翻不过去的错误动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出现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做前翻下动作时,由于过早地屈肘,造成身体重心下降至杠面以下,减少了前翻下的动力,导致前翻以后,整个身体挂于杠上,翻不过去。一、过早屈肘的原因1.学生的手臂支撑力量弱,特别是肥胖学生和力量素质差的学生,在跳上成支撑时,就出现了明显的曲肘,支撑时间稍长就会吃不消,如果给他们一定助力,自然能做好支撑动作。2.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有些…  相似文献   

6.
身体锻炼行为转变的研究源自促进个体健康的研究,身体锻炼行为研究是健康促进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促进身体锻炼行为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为了解释身体活动行为或者为了说明影响身体锻炼行为的因素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身体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社会认知行为理论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操控个体的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个体的行为归因来影响行为本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天津市四所高校三年级在校大学生共600人为研究对象,以量表测量和问卷调查为手段,探索了身体意象与自我效能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意象并不直接决定锻炼行为,而是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对于体育锻炼行为起作用。当身体意象高时。低的自我效能感将导致低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相反,当身体意象低时,低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高的锻炼行为,高的自我效能感会带来低的锻炼行为。  相似文献   

8.
看电视或看书时的伸展锻炼看电视、看报或读书等轻松闲暇时,也是进行伸展锻炼的好时机。悠闲地去做,掌握每个姿势并养成习惯,经常在快乐的情绪中锻炼就能达到放松身体、缓解紧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本心理能力是中老年人进行日常活动的基础。基本心理能力的老化,不仅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也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 此,如何延缓基本心理能力的老化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身体锻炼对于延缓中老年人认知老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内在机制,尤其是心 理机制仍不明确。采用信息加工测验系统,对190位中老年参与者进行测试,探讨身体锻炼对中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的积极作用及其心理机制,即 构建认知加工资源中介模型。结果表明:(1)身体锻炼对基本心理能力老化具有延缓作用;(2)身体锻炼既可以直接促进中老年人的基本心理能力, 也可以通过感觉功能、加工速度和加工容量3种认知加工资源的层级中介作用来改善中老年人的基本心理能力;(3)身体锻炼延缓基本心理能力老 化的心理机制支持了认知加工资源理论。这提示,针对中老年人基本心理能力老化的干预可以同时考虑从认知加工资源训练着手。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的运动能力,既不同于一般人从事身体锻炼的普通运动能力,又不同于专业运动员从事训练和参加比赛时的特殊运动能力,它是一种规范化的、能够与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专门能力。这种能力是体育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本能力,也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运用问卷、访问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对体育锻炼态度总体积极;体育锻炼目的明确,但锻炼时间不足,频度不稳定,体育人口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锻炼内容简单,参与锻炼的时段相对固定,有组织的体育锻炼开展情况较差;教学科研工作忙、家务重是影响高级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身体检查、问卷、电话调查等方法研究了温州市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家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企业家整体缺乏足够的身体锻炼,存在应酬多、坐着工作时间长等不利于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课准备活动开展健身操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大众健身操引入准备活动的实验研究表明:健身操练习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个性,提高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是一种可行的准备活动练习法。  相似文献   

14.
潘洁  周春柳 《体育科技》2006,27(1):87-89
就形体美的内涵及训练途径与方法作了阐述,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到形体训练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练习方法,并通过练习能形成正确的坐、站、走姿态和匀称均衡的身体比例,体现出健康的体格和优美的体型,从而使学生的动作符合韵律、协调,灵活、优雅,这样女大学生们良好的风度和健美体型与内在的气质美才能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健身球操对中老年人的健身作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琳  谭琳 《体育科技》2004,25(1):43-44
健身球操是近年开创的具有民族特点的一项适合中老年体质的活动 ,它具有诸多功能和引人的魅力 ,一开始就受到广大中老年人的欢迎 ,现已在广大城乡广泛地开展起来。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 ,揭示健身球操强身健体的心理、生理作用 ,以及锻炼原则和方法 ,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一活动的了解 ,以推动更大范围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运动和不当运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当运动的恶果并非运动之过。不科学的运动方式,使运动者身体关键部位损伤,是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对海曼、朱刚、库珀的一位崇拜者等人的猝死以及北京国际马拉松赛3例猝死的分析表明,这些不幸都是可以避免的。“天年”学说和海弗里克理论未能正确表述人类衰老与寿命极限,“运动使体温升高并缩短寿命”的推测并无事实根据,“人体冷冻延长寿命”只是面临诸多难题的初步设想而不是现实,这些都不能用于科学论证。王嘉鹏、彭水林和北京玉渊潭公园抗癌乐园的动人事迹,展示了康复运动对社会的重要贡献。洪昭光的鹿与狼的故事从生存环境的角度来看是有教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师范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指向应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锻炼身体和体育娱乐的能力,本文仅从培养师范院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的喜欢。文章就那些能直接说明太极拳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作用的身体机能(血压、肺活量)、身体形态、肌肉力量、反应时、视力、立位体前屈、肾亏发生率等指标作了观察与分析,进一步说明太极拳对防病治病、推迟衰老、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Although high levels of sitting time are adversely related to health, it is unclear whether moving from sitting to standing provides a sufficient stimulus to elicit benefits upon markers of 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 in a population at high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T2DM). Three hundred and seventy two participants (age = 66.8 ± 7.5years; body mass index (BMI) = 31.7 ± 5.5kg/m2; Male = 61%) were included. Sitting, standing and stepping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activPAL3TM devic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ling employing an isotemporal substitution approach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ly substitut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per day for standing or stepping on interleukin-6 (IL-6),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leptin. Reallocat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time per day for standing was associated with a ?4% (95% CI ?7%, ?1%) reduction in IL-6 (p = 0.048). Reallocat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time for light stepping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lower IL-6 levels (?28% (?46%, ?4%; p = 0.025)). Substituting sitting for moderate-to-vigorous (MVPA) stepping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CRP (?41% (?75%, ?8%; p = 0.032)), leptin (?24% (?34%, ?12%; p ≤ 0.001)) and IL-6 (?16% (?28%, 10%; p = 0.036). Theoretically replacing 60 minutes of sitting per day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either standing or stepping yields beneficial associations upon markers of chronic-low grade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数据统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部分中青年人参加基本体操训练后的效果。结果显示了基本体操的内容及形式适合中青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经过训练后的中青年人不仅可使其形体改善,又可使练习者的个性在动机,需要,兴趣等方面得到发展。另外,他们的行动更为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