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该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其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中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质疑.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行为中体现出的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交往中的障碍,从而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相似文献   

4.
"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9):54-56
礼貌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面子论,作为礼貌原则中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着手,对两种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浅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岩 《考试周刊》2009,(13):41-43
面子对于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面子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如何准确定义面子至今仍存在争议。笔者以Goffman和Helen Spencer-Oatey的面子理论为依据,从跨文化角度分析了中美文化中面子观的不同,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面子观在文化内涵、建构条件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给跨文化交际和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多方面的启示。交际参与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中西方面子礼貌策略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体现,并由此出发,进一步把握中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减少文化冲突,达成成功交际。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成为首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面子”现象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之中 ,但在概念、获得面子的途径等方面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 ,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 ,对“面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保全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西方“面子”文化以消极面子为主,中国“面子”文化以积极面子为主,西方文化中的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存在的,中国“面子”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德因素在西方文化中也是没有的,我们应了解这种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面子论,作为礼貌原则中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文化等方面来探究其中西方面子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
礼貌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rown和Levinson的普遍礼貌模式的核心为面子理论。尽管由于文化的差异,造成不同文化中语言礼貌的差异,但文化差异中也蕴涵礼貌原则普遍性。研究语言中的礼貌原则普遍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Face has been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tercultural conflict management.A successful management of face issue is of significance in communication process,especially those involves the Asian countries.With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cultural variability of face in China and US,the present paper will compare different styles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regards to face in hope that it will give some hints to relative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陈畅菲 《海外英语》2012,(7):187-188
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 is the key to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for it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effect and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that cause failur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TV series A Native of Beijing in New Y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 and reiterates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cultural empathy competence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化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英汉两民族的语言中都含有大量的有化意义的词,它们的化意义呈现出差异性,化意义部分相同;化意义截然相反;化意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化意义基本相同,研究英汉词汇的跨化差异有助于提高译的跨化差异的敏感性,正确理解和翻译原,对于英汉词汇的跨化差异的翻译,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音译法,直译法,替代法,增词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提出的主体间交往行为理论,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主体间身份建构的意义与语用原则。主张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语用者都应该尊重交际对方的语言文化主体身份、遵守"真诚情、理解性、公正性、平等性"的主体间语用原则,通过意义协商、文化认同和公正平等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言文化霸权式的思维倾向和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跨文化传播的进程中,陈香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人物。文章论述了她的共文化家庭和多种文化身份的形成,为其跨文化传播活动奠定了基础;而她的跨文化实际上可视为第三种文化取向,即在融合异质文化时,超越异质文化而造就新的文化形态。她在实现自己的第三种文化时,反映了对人类文化新的追求。同时,陈香梅是积极的跨文化传播者,她的传播策略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宋菲 《海外英语》2012,(14):232-233
This thesis focuses o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attitudes towards"Face"in communication.Based on Brown-Levinson’s Face Theory and the study on each definition of"Face"and its causes,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people place emphasis on"collective face",whereas Westerners pay attention to"individual face".There is a mixture of factors that result in these salient differences,which should trace back to their long-existing historical,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With the discussion on various aspects of the"face",there will b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7.
间性理论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即文化间性理论.这一理论的一个特征就是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对话交流.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多元文化主体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是交际活动的重要内容.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必然离不开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更加完善的文化间性理论将促进跨文化交际更加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间成功交流的关键因素。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文化移情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