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深度教学的引导,培养教师的深度教学能力是切实推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必然诉求。美国高科技学校(High Tech High,HTH)积极开展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师校本培养创新实践。招录和选拔环节考查教师的深度教学潜质,入职培训让教师初步了解深度学习理念,在岗培训彰显社会文化视角,实践共同体为教师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提供有效支撑。由此带来的启示是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应考量个人多方面的专业品性;激发与培育教师的文化敏感性;构建学习实践共同体,让职教教师体验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学生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深度教学的支持.为保障未来教师具备深度教学能力,美国银行街教育学院普通儿童教育专业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教师职前培养的创新路径:课程设置凸显深度学习,三个模块的课程强调基于对儿童整体学习发展的理解,建构学科与学生发展之间的逻辑联系,全面彰显深度学习的多个维度;课程实施践行深度学习,授课时空安排确保师范生保持深度学习体验张力,授课方式秉持探究,切实推进深度学习体验;教育实习支持深度学习,严选实习学校与实习指导教师,一以贯之深度学习体验,强化师范生深度教学信念.  相似文献   

3.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和步伐,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本文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状,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三通两平台",从教学方式转变、评价方式创新等层面分析两者深度融合的表现与要求,并对深度融合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目标,深度学习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新思路,两者间具有密切联系,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究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在审视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厘清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以此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操作性定义,具体包括理解与运用、反思与批判、承诺与身份3个维度,12个二级观测指标.系统明确深度学习的核心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结构和评价指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可视化.  相似文献   

5.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目标,深度学习是课堂教学变革的新思路,两者间具有密切联系,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究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在审视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厘清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以此构建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的操作性定义,具体包括理解与运用、反思与批判、承诺与身份3个维度,12个二级观测指标.系统明确深度学习的核心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结构和评价指标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可视化.  相似文献   

6.
课堂学习需要走向深刻,但现实课堂中忽视知识深度意义与价值的建构,逃避并漠视课堂知识深度融合的矛盾表象与阻力,而课堂深度探究与复杂思维活动的停滞、课堂深度学习能力的缺失均阻碍着课堂深度学习的实践与发展。为突破此困境,试从以下四点进行路径反思:注重跨时空多元情境下的文化价值生成与表现;关注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时代热点与历史映射的复杂性思维发展;以课堂深度学习文化的构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静  杨文正 《教学与管理》2014,(15):147-149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需要从边缘化的应用走向内核式的学习支持,把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深度学习视为信息化教学的诉求。本文阐释了深度学习的内涵,通过聚焦于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的评析,探讨了面向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策略,以期为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的理解需要从单一视角走向整体视阈。基于整体视阈将深度学习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现象系统,在整体的发展中呈现深度学习的生命意蕴,并以系统方法揭示和展现深度学习的整体性意涵。深度学习系统在知识、思维、能力、情境四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发展中呈现其意义与价值。在意义构建的整体推动下,四要素不断交互作用并形成深度学习机制。其中,意义的设想、觉醒与建构是深度学习系统的自组织自循环动力;能力的生成、应用与迁移是维续深度学习系统的核心动力:共振情境的有力推进是维续深度学习系统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要求学生具有深度学习能力.PBL教学法与深度学习之间具有极强的适切性和兼容性,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文章将PBL教学法与深度学习融合,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地理PBL教学策略,以期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9,(3):25-31
目前,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但关于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少。为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文章首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互联网对知识迁移的阻隔;接着,文章详细梳理了知识迁移的内在逻辑:学习者必须在联结大脑与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性学习、激活记忆中的知识、反思与批判性思维、提取与应用知识,最终才能顺利地实现知识迁移;然后,文章阐释了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以深度学习与知识迁移之间的指向关系为依据,深刻剖析了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的路径。探究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可以推动深度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进一步融合,并为互联网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五个教学案例的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探讨,阐明了教师的深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深度学习可以促进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指出了深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深度学习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进行了深人思考和深入探究,深入思考和深入探究的“趣味”性决定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性,同时还说明了深度教学与深度学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防止超课标.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深度教学,是当下教育界的热词.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是"深度教学"的创始人.我请他用一句话来表达"深度教学",他说:"一句话:深度教学是通过实现学生与知识多层相遇的意义教学.两句话:深度教学是追求意义、理解和生成的发展性教学.教学价值与目标达成的深度、知识理解与转化的深度、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的深度是深度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新课改要求学生摆脱浅层学习,深度拓展思维、理解知识.因此,深度学习就成为当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然诉求.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探索,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品德.因此,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出发,提出利用故事绘本实现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对策.从将故事绘本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具体原则入手,提出深度学习视角下故事绘本的引入方式,以期改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来临,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迫在眉睫。小学语文教学应将信息技术融入“学”与“教”的全程,促进课前深度预学、课中深度辅学、课后深度延学,引导学生一步步进行深度学习,扎实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最新研究动态分析,整合并重构数学深度学习的理论认知,开辟了从发生机制、过程特征与目标旨向三个环节整体研究数学深度学习的视角,进而根据相应的三个深度学习状态,形塑“以兴趣为始点、以理解为轴心、以素养为目标”的数学深度教学理念,并展开评议分析。数学深度教学模式的结构与程序包括:强化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专心致志的沉浸式深度学习状态;注重知识关系建构,引导学生进入融会贯通的理解性深度学习状态;启悟思想涵育精神,引导学生进入不断概括感思的层进式深度学习状态。研析理念与模式应用于常见课型的实践示例与成效。  相似文献   

16.
开展深度教学是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路径。文章通过对深度教学理念的理解,以“海—气相互作用”为例,从“筛选深度情境主题—创设深度问题链—聚焦深度互动—引导深度迁移—进行深度反思”等环节,探讨深度教学的课堂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简介并比较了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考虑“课题”的思想、观念、方法与知识线索、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线索、教师的教学组织线索;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设计活动吸引全员参与,提供丰富素材实现内容参与;引起学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重点;给予学生深度引领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引导学生深度拓展是深度学习的延伸.对合学课实践作了反思.  相似文献   

18.
借助“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这一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从深度学习的必要性,深度学习的课堂实践以及深度学习的教学启示等方面展开,阐述深度学习下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引领并指导数学教学与学习.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能够促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推进.借助教学行为分析方法具象化深度学习课堂,可以帮助教师具象化深度学习课堂的教学样貌,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DLBA框架分析发现深度学习课堂存在以深度提问为核心的教师语言行为比率高、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深度支持行为比率高、促成课堂融洽氛围与良好关系的“回音”行为增多、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行为比率提高等特征.这一结论为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变革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真正实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从促进学生与任务的深度互动、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深度互动、增强学生与学生的深度互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深度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