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8月,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主体和客体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市召开,着重就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规定性及其相互关系、主客体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研究主客体问题的意义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简述如下: 一、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规定性在主体的规定性上  相似文献   

2.
就信息污染问题研究而言,“五种关系的探讨与研究”是路向,“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研究”是“号角”,“制度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探讨与实现”是“旗帜”,“网络时代的思想与文化建设”是“我们坚守的阵地”,西方两大传统——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合理内核”是我们研究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运用归纳和思辨的方法对当代情报学哲学理论涉及到的20种哲学思潮的观点和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得出:①当代情报学哲学理论大体上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及其他4大流派。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情报学的指导处于最高层次,指明情报学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科学主义哲学理论强调情报学研究应该科学化,更多地关注如何从技术上解决情报学问题,从而提高用户获取和利用情报的效率;人本主义哲学理论强调采用解释学范式的方法对情报学问题进行探讨,其终极目标是追求情报用户的价值、尊严和自由;信息哲学、社会认识论和后现代主义也为情报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的指导。③今后情报学研究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同时开展多元哲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甜 《大观周刊》2011,(29):34-34
1、理论综述 《译学辞典》对翻译美学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揭示译学的美学渊源,探讨美学对译学的特殊意义。用美学的观点来认识翻译的科学性和岂术性。并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翻译不同文体的审美标准,分析、阐析和解决语际转换中的美学问题;在充分认识翻译审美客体(原文)和翻译审美主体(译者)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剖析客体的审美构成和主体的翻译能动作用,明确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提供翻译中审美再现的类型和手段.以指导翻译实践”。因此,翻译美学对文学翻译实践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这几年,不少编辑出版理论研究者从系统论和选择学的角度来探讨编辑活动规律,提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环境构成编辑活动大系统。在这个编辑活动系统中,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联系是通过文化选择这个中介实现的。通过文化选择,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具体化了从而也实现了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统一,达到编辑活动的最终目的。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具有必然性,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集中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自觉选择。若不如此,编辑主体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选择学理论还告诉我们,编辑主体在对编辑客体的文化选择中处于主动地位,具有自觉、自主态势;选择什么,由编辑主体根据客观需要而决定。编辑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始终是在编辑主体的支配下进行的。编辑主体对客观环境分析和利用得准确与充分,选择就顺利。显然,编辑主体的素质决定着文化效果的好坏。所以说,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发挥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编辑出版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真正哲学的方式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就是围绕主体与客体、客体与问题、问题与理论、理论与实践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的矛盾运动来揭示研究对象概念的全部哲学规定性。研究发现,研究对象的概念具有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确定与可能等极其丰富的辩证规定性;它在一定条件下与主体、问题、理论、实践等概念相互转化,从而实现其对学科内容的全面统辖。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多种观点并存是其常态;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答案才具有相对真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档案法律关系入手,分析了现行《档案法》中档案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权利、义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档案法律关系主体上要增加公民或其他组织为档案行政主体、明确档案业务约束对象和利用约束对象范围,客体上要完善档案定义、健全档案行为,内容上要保障档案法律主体权利与义务均衡、完善权利义务监督保障体系等修改策略。  相似文献   

8.
科技信息资源是国家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条件,在其共享各环节间形成了较复杂的价值关系。文章在分析了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中的价值主体和客体的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对价值主体之间(包括信息的提供者与提供者、提供者与使用者、使用者与使用者)以及价值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协调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中价值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播学基础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军 《现代传播》2002,(2):35-38
建立可靠的传播学基础理论是当今传播学研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而哲学问题、社会学问题及文化问题都不同程度关联到传播学的基础理论。现象学、解释学及“法兰克福”学派等几种有影响的主体哲学通过社会学理论及文化理论内在地决定了传播理论的框架和体系 ,因而 ,反思主体哲学根基的弊端 ,超越人类中心论思维的局限是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实践理论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主、客体的协调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当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化理论及文化研究中的人类共同心智及社会知识型理论都提出了结构重于主体的解释模式。这些理论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而且对传播理论研究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及其二者的关系,是编辑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编辑现象中的主体性和主客体相关性,构成了编辑学自己的发展轨迹。沿着这条轨迹可以观察到,编辑学既不是编辑主体,也不是编辑客体所决定的,而是由编辑主客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一、编辑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编辑主体是“现实的人”,它首先是具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其次它又是能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者,它只有在编辑实践中才显示其本质力量。编辑主体不是个体的人,是指群体而言的。编辑客体是编辑主体对象性活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影像传播是指运用数码设备创作影像并通过手机与网络等新媒体发布与接受影像的活动。从哲学角度分析,主体相对于客体而存在,主体是指能够进行自主选择、趋利避害的活动者。客体是指主体活动的对象。在新媒体影像传播中,相对于拍摄对象,影像创作者是主体;相对于影像素材,影像加工者是主体;相对于影像作品,影像接受者是主体;相对于  相似文献   

12.
一、档案价值在社会实践中的体现 相对于物质价值而言,精神价值是指客体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效用关系,具体表现为客体以其信息内容来丰富主体的精神世界,提高主体的精神品位,拓展主体的精神境界,活跃主体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3.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条件。所谓主体意识,就是记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自身具有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确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记者的采访报道活动是报道主体与报道客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诚然,作为报道客体的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主体无疑要尊重客观事实;然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既肯定客体的第一性,又注重记者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14.
编辑客体是编辑学的核心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引起研究者关注以来,其研究经历了起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其研究具有三个特点:1.深入思考编辑客体的构成因素及其特征;2.从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的关系中动态探讨其属性,并以此为起点对编辑客体予以界定;3.对编辑客体进行哲学层面的抽象思考。这些研究对编辑学理论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而言,其研究状态与编辑客体在编辑学中的地位不相称,有待不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新闻道德关系中的基本要素,以一定的方式构成了新闻道德的基本结构,它在理论的抽象意义上是稳定的。新闻道德主体、新闻道德客体、新闻道德中介是构成新闻道德结构的要素。新闻道德结构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由主体和客体直接道德关系构成的直接模式;二是由中介将主客体道德关系联系起来的间接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晶 《现代传播》2002,(4):22-26
“自得”无论在中国哲学史还是在美学史上 ,都是有着普遍性意义的方法论范畴 ,它是认识论的 ,也是价值论的。它体现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特殊品格 ,也体现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思维特征。“自得”有着非常复杂的思想史背景 ,不同的哲学派别都以“自得”为其方法论、认识论的重要命题 ,却又有着颇为一致之处。从哲学而言 ,“自得”即是不通过普遍性概念逻辑推演 ,不依赖于教育家的外在传授 ,而是以主体的独到体验 ,直接观照 ,获得属于自己的亲知 ,从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美学方面 ,“自得”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哲学 ,却又有着殊异之处。它意味着审美体验的超越前人 ,不依古人藩篱 ,更意味着个性的扩张 ,破僵硬的外壳的既定模式 ;还意味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融接 ,拆除其间的障蔽。“自得”也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 ,是艺术精品的创造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主体和客体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的人;客体是指进人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实践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运用这一哲学观点对“编辑”概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编辑主体、编辑客体、编辑过程,是构成编辑概念的几个要素。所谓编辑主体,是指通过编辑程序直接或问接作用于编辑客体的人,即编辑者。所谓编辑客体,是指编辑主体作用的对象,既作者和文稿。编辑过程,即日常编辑工作中确立编辑思想、拟订编辑计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直存在不同争论。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哲学方面的文章,说“心与物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而又直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论断以及对基本内容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有关哲学上的重大原则问题,对此决不能沉默与回避,必须搞清楚。因此,本文就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舆论包括舆论的主体(公众)、舆论的客体(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问题)、舆论的本体(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等要素。在此次哈尔滨市停水事件中,哈尔滨市的市民始终是舆论的主体,本次停水事件是舆论的客体,哈尔滨的市民对此次停水危机事件的各种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则是舆论的本体。  相似文献   

20.
宋伟锋 《新闻界》2023,(10):87-96
在AI传播时代,生成式AI出版场景的应用为作品创作提供了新工具,推动出版传播领域的新革命,但对既有版权立法与司法认定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如生成式AI生成图片对版权法中“作者”与“作品”法律适用的新问题。基于黑格尔哲学“主体-客体”论,以“主体-客体”“精神-技术”“作者-作品”的二元关系范式,解构AI创作版权认定、侵权认定、抗辩理由等问题。对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AI版权规范与执法实践的反思与超越,优化中国AI创作版权规制的新路径:在“作者”主体上,处理好“人类-AI”主客体式关系,明确人类为创作主体,AI为创作工具;在“作品”客体上,统筹好版权保护与AI出版传播产业发展的关系,厘定商事主体研发AI出版场景应用的合理使用情形,为AI新闻传播业态良性发展提供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