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各国法律援助的宗旨.只有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目标.我国应从扩大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范围,加大专业法律援助人才的培养,建立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基金,对具有法律义务的律师建立奖惩制度等方面来构建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被害人的主体身体具有双重属性,即被害性和未成年性。救助的正当性基础是救助的逻辑前提和目的设定,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是国家履行社会治理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的重要方面。当前尚无有关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统一的法律法规,具有以政策性文件为主,无专章条款规定等特点。立足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实践出发,建议从出台国家司法救助法、丰富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法律规定内容、规范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程序等几方面完善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法律。  相似文献   

3.
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公力救济,是在刑事被害人因无力支付诉讼费用等情形下给与的帮助.它体现了正义,保障了人权,有助于完善我国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我国于2003年9月开始施行的<法律援助条例>,存在着诸多不足,对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也只起到了很小的作用,不能真正实现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另外我国刑事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具体分析了被害人法律援助制度的概念、性质、特征等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想出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关于疑罪不诉程序的规定存在被害人权利保障不足、被害人补偿机制缺乏、被害人权利膨胀可能、诉讼代理人权限有限、法律援助方面的制约等问题.应对疑罪不诉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进一步落实被害人的程序参与权,确立不起诉听证制度和不起诉司法审查制度,引入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完善律师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又未能从犯罪人或其他渠道得到充分赔偿时,进行法律救助,有效保障刑事被害人权益,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我国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的法律缺陷和对被害人法律救助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刑事被害人法律救助最有效的途径是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并对建立国家补偿制度提出设想,希望能够在刑事被害人的法律救助制度的构建和立法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律诊所教学应以法律援助为根基,将法律援助纳入法律诊所教学是促进法律诊所教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教师是推动法律诊所教学发展的动力和保障,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是法律诊所教学发展的基本条件。法律诊所教学突破困境寻求发展的路径是校外法律援助和校内教师激励制度的结合,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是实行法律援助的国家依照本国法律援助法规的规定应该对本国公民承担的法律服务责任。它主要体现在立法、经费和机构上的保障等方面。现代法律援助制度充分体现着国家责任。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法律援助制度。2003年9月1日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正在向现代法律援助制度方向发展,但要建立充分体现国家责任的法律援助制度还必须在立法、经费和机构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政策的趋势。本文从刑事被害人救助的现状及立法缺陷着手,在阐述构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从建立法律帮助、政府扶助、社会扶助等三位一体救助方式,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进行了构架。  相似文献   

9.
法律援助制度已经成为现代法治国家一项不可缺少的司法救济制度,其实质曼.保障社会贫弱者不受经济困难所制约,享有与其他人同等的法律帮助权,保障基本人权。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雏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目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面临着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多层次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多渠道地解决法律援助的资金问题,扩大法律援助的服务范围,实现法律援助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法律援助制度作为一项司法救济制度,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司法领域中的实践。在我国,由于经济上的障碍、权利义务观念的淡薄、沟通交流上的障碍、法律服务资源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为保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颁布了《法律援助条例》,规范法律援助制度,从而使法律援助制度走向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法律援助又称为司法救济,是司法机关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过程中为其提供的相应法律救助途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利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初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制度,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刑事诉讼援助制度只面向刑事被告人的弊端 ,刑事立法应确立援助刑事被害人的思路 ,适应被害人需要的立法援助有 :经济援助、法律援助、特殊被害人援助三项方案  相似文献   

13.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济、法律扶助制度,是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对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这一新兴法律制度已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对被害人权利的重视和保护,真正的实现我国法律所倡导的尊重和保护人权。在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成为世界各国共识之时,我国也完全有能力建立这一制度,文章从宪法依据、国际经验、国内实践、经济条件、社会观念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完全具备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法律援助是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帮助与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正式确立。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等方面研究较少,对实践的指导缺乏理论依据。本文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基础理论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希冀为构建成熟、健康、文明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立法体系的构建做出一份努力。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保护经济困难等特征群体的合法权益,是社会主义法制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从现实出发,概括地介绍了法律援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指明了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对象和范围,并就发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大多数刑事案件的被害人都无法足额拿到赔偿款。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体现了人道主义价值,促进了三位一体刑事政策的形成,与和谐司法的理念一致。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在现行法律的指引下,明确赋予被害人及其家属的救助申请权,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保障所有案件的被害人都能平等得到赔偿金,确保被害人的基本生活是该制度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监狱开展法律援助是落实宪法原则,履行国际法义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也是扶助弱势群体的需要;是法律特殊属性使然,也是实现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具体要求,更是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维护监狱安全稳定,落实"首要标准"的迫切需要。目前,对服刑罪犯提供法律援助还存在认识不到位,主体资源配置不合理,受援面较窄,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等困境。因此,在监狱开展法律援助,应转变观念,树立尊重人权的宪法精神;建立完备、高效、强有力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的覆盖面;建立以监狱公职律师为主,其他类别律师为补充的法律援助队伍;落实法律援助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工会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建立了工会法律援助制度。工会法律援助是政府法律援助的必要补充。2008年8月,全国总工会制定了《工会法律援助办法》,对工会法律援助形式、范围及受援对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工会法律援助的形式主要有:1普及法律知识;2提供法律咨询;3代写法律文书;4参与协商、调解;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国家对公民承诺的一项基本义务。我省的法律援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困难群体、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了平等法律帮助,为保障司法人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包括制度建设以及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等。本文主要分析我省法律援助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弊病,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状况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进一步发挥该制度的司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