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2.
“减负”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效果,关键是学校如何把“减负”工作落实到位。一、从素质教育高度认识“减负”对“减负”认识的高度决定“减负”的力度。第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全面地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减负”的有关规定,根据学校实际,采取坚决措施,全面落实“减负”内容,达到标本兼治。第二,“减负”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关心和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减负”需要家长的理…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 ,不利于孩子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应当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重视。我们应当深入研究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 ,积极行动起来 ,采取措施 ,标本兼治 ,多管齐下 ,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同时要不失时机地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减”一“加” ,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定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减负”工作中 ,一定要做到遵循教育规律 ,遵循青少年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 ,要防止出现片面性和极端化倾向。“减负”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不是取消必要的作业和…  相似文献   

4.
当前,普教战线上的头等大事莫过于“减负”了。减去学生过重负担是21世纪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学生脱离了过重的课业负担,重新拥有了自由飞翔的心灵,而这正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减负”的前景是美好的。接下来的工作是让学生如何去利用这些自由空间发展自己,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总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简称“减负”)问题成为当前教育的一大热点。广泛开展讨论 ,寻求共识 ,大有必要。一对“减负”应持积极态度轻减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势在必行。大量事实表明 ,课业负担过重有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 ,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 ,心理状态欠佳 ,令人堪忧。不“减负” ,不改革 ,素质教育无从推行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无法贯彻 ,学生个性的发展无力实现。着眼深化教育改革与提高国民全面素质的大局 ,放眼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 ,教育战线内外都应大力支持“减负”。否则 ,必然出现“减负”之后 ,学生“减压” ,家长…  相似文献   

6.
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减负提质”成了热点话题。聚焦数学作业设计,教师需要变革传统作业形式,而单元作业成为实现“减负提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理念,以生为本,让学生通过作业经历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其最终目的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然而,“减负”不能以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而必须以质量作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有效地促进“减负”的深人开展。所以,“减负”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问题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摇篮。能否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课堂教学是关键。“以学定教,四步八环”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定教”原则,紧紧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秦吟 《陕西教育》2000,(7):15-15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绕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顽症,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如何“减负”?“减负”以后怎么办?如何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目前,这些问题已受到学校、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减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综合治理。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  相似文献   

10.
不要认为“教书育人”是老生常谈,这应该是一个随着时代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常谈常新的话题。从学生“减负”谈教书育人,同样要站在时代的角度,从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减负”的真正背景和意义,从而把握教书育人的深刻寓意和应该达到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因素需要认真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学生对“减负”是如何认识的呢?“减负”了,就是不再需要有任何形式的作业了”。这在学生的理解中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减负”就是让学生没有课业责任心吗?其实,课业责任心的有无对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影响:培养学生对课业的责任心,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意志、智慧以及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为学生掌握知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心理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课业责任心。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减负”问题又成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久减不轻、久治不除,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关键在学校,核心在校长。对“减负”工作要从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它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占据了学生所有的时间去完成作业成了学生唯  相似文献   

13.
“减负”与“应试”的博弈,症结不在于纠结中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才能为学生“减负”,而应该明确,中高考最终为了导向什么、“增强”哪些方面的素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考试改革为学生“减负”,但在实际中却不断遭遇“应试”反弹,一考就重视、一放就丢弃,这让教育部门无奈。  相似文献   

14.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它与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密切相关,受全社会关注,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是——更新观念,在“减负增效”上善做、巧做文章.数学这基础学科要做好“减负增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积极寻求最佳结合点,促成学生的思想共鸣、思维共振、心理和谐,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生动地、主动地发展成才.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中学数学教学要达到“减负增效”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三方面.1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全过程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教育心…  相似文献   

15.
“减负”是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由此而引发的经济负担。“减负”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合理负担的基础上得到健康的生活活泼的全面发展。本详细论述了教师在“减负”过程中作用的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减负”工作中,学校、教师负有较重的责任,尤其是学校的领导,应该在“减负”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广泛宣传、学习,明确目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减负”的目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减负”并不等于降低教学质量,不等于不做作业,甚至拒交作业,不等于可以随便上课。“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特长。 接着组织教工学习,使全体教师对“减负”工作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认识到教育应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  相似文献   

17.
“减负”,简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当前,随着各种“减负”措施的出台,“减负”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少数学校、教师和家长,错误地理解“减负”,认为“减负”就是少上课和少布置作业,这是有失偏颇的。“减负”不仅仅是“少”,而且还要“精”。“少”而不精,低质量的“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因此,我们要谨防出现借“减负”之名而降低要求,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要在“减负”的同时,牢牢把住质量关。尤其要通过教师自加压力,自增负担来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此,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  相似文献   

18.
杨慧珍 《云南教育》2009,(16):48-48
“减负提质”,“减负”是手段,提质是目的。提质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而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承担着学生学习的引导重任。那么教师如何“减负提质”,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使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减负”减什么呢?模糊地讲,“减负”就是减掉那些机械的、重复的、不必要的作业和教师无效的讲解分析,无效的思维活动的教学活动,把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有自己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的确,学校现在一般都能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上课、下课、布置作业,这就能说明“减负”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存  相似文献   

20.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与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减负”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减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和可持续地发展.文章从“减负”是为了学生发展这一命题出发,从“减负”与“适度”、“减负”与“加负”、“减负”与“增效”三个方面阐述“减负”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