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鲁艳 《生活教育》2013,(7):59-60
可以说,我是通过凡凡爸爸的一通电话,进而走近这个孩子的。刚接手七班不到一周,就接到了凡凡爸爸的电话,30分钟的通话时间,他不停地跟我细数着她女儿的缺点:做事马马虎虎,写字不认真,上课会走神,不会交往,不爱表现自己,老达不成家长的希望……听着听着,我蹙起了眉头,一向反感这样的家长:和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爸爸30多岁了,但做起事来就像个不懂事的孩子。奶奶常责备他:“已经是一个有孩子的人了,还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以后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爸爸总是乐呵呵地回应道:“长不大有人宠着,有人疼着,又不用操心,我在您老面前永远是个孩子,我才不想长大呢!”这不,又该吃饭了,爸爸还没回来,我们不知道他何时回来,没再等他,大家围坐在桌前吃着饭。  相似文献   

3.
牵着你嫩嫩的小手走在马路上,多少目光微笑地注视着我们,不,是注视着你,孩子,因为你是那么可爱、天真、活泼。爸爸的心里有甜蜜流淌,爸爸从没想过和一个人一起走路会这样自豪,你是爸爸心中的公主。我跟着你一起蹦蹦跳跳到了十字路口,你依然往前走,跟着不肯停下脚步的人群。孩子,停下!我用力拉着你的手,站停在斑马线的端头,绿等已经变成了红灯,你看见了吗?看见面前的危险了吗?虽然你还小,但你应该慢慢学会判断什么是危险,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你抬头看着愤怒而焦虑的我,眼睛里闪着泪花和迷惑。你一定很奇怪,爸爸昨天还拉着你笑着冲过红灯,然…  相似文献   

4.
教育问与答     
《父母必读》2009,(5):122-123
爸爸离开以后…… Q 女儿2岁,我的婚姻即将面临解体。孩子爸爸在这两年里,对女儿的付出少得可怜,父女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少,但她对爸爸还是很亲的,我该怎样弥补离婚后因为没有父爱而给她带来的缺憾呢?  相似文献   

5.
爸爸的无故出走,使一个本来美满幸福的家庭破碎了,孩子的心灵深处蒙上了不可弥补的创伤。我是一个12岁的女孩,从小生长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外公、外婆疼我,爸爸妈妈爱我。我还有一个小弟弟。然而,到湖南做生意的爸爸不知在什么时候遇上了一个年轻的女人,爸爸被她的外貌所吸引。那个女人也总缠着爸爸,让他无法脱身。自从知道这件事后,我伤心极了。妈妈一个人承担着所有的家务,我多么希望爸爸能回来,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完整的家。离开学还有几天的时候,为了使我们能按时上学,妈妈东奔西跑地借钱。弟弟是弱智,所以学费比我多两倍。妈妈…  相似文献   

6.
天色已经很晚了 ,朦胧的月光洒在我的窗前。我躺在床上 ,梦想着我爸爸有朝一日能变成一个富翁。小时候 ,每当我看见邻居的小朋友尽情的玩着玩具时 ,眼里总是露出羡慕的眼光 ,多么希望爸爸也能给我买玩具 ,那怕只买一个。每次我提出这个要求时 ,爸爸总是说 :“乖 ,那东西不好玩 ,懂事的孩子不玩玩具。”其实 ,我也知道 ,家里很穷 ,根本没有钱买玩具。这时 ,我总想 ,爸爸要是一位富翁多好。现在 ,我长大了 ,懂事了 ,知道了许多道理 ,这大概就是成熟的一种表现吧。但是我仍然想有一个富翁爸爸。记得在一个夏天 ,天气非常闷热。我放学后到街上闲…  相似文献   

7.
门外又响起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轻微的脚步声,可我知道,那是爸爸,那是爸爸的脚步声。此时此刻,他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准备出门的东西,而在别人来说,或许就根本不知道我正享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父爱。说实话,我家并不是很富裕,是爸爸拼死拼活地挣钱、干苦力,我才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同那些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幸福和快乐。为了给我多买些营养品,爸爸决定利用凌晨的时间去卖点农副产品,这样以便不影响白天干活。可我有个坏毛病,一见到灯光就再也睡不着。于是为了我,爸爸每次早晨出门都不开灯,并且都尽量地不发出声响,他怕吵醒我,可是他哪里…  相似文献   

8.
假如     
有一次,我在桌子旁发呆,不知脑子里怎么突然就冒出这么一个想法:要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颠倒过来多好啊!比如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孩子做主,大人要事事听从孩子的。总之吧,就是让孩子像大人那样,大人像孩子那样,这肯定会很有意思。我想象着现在我该怎么教训妈妈、爸爸和外婆。他们以前是怎么教训我的,我可都记着呢。首先是妈妈。我想象着妈妈已经坐到了桌子前,我  相似文献   

9.
幸福的瞬间     
西西 《成长》2005,(8):33-33
他们离婚那天把我拉到面前;你要跟爸爸还是跟妈妈?我仰起头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几岁的孩子,无法知道这是怎样沉重而艰难的选择,以为像平常选择要跟爸爸还是妈妈去公园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黑!黑!!黑!!!     
《新作文》2006,(4)
门外又响起了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轻微的脚步声,可我知道,那是爸爸,那是爸爸的脚步声,此时此刻,他正在黑暗中摸索着准备出门的东西,而在别人来说,或许就根本不知道我正享受着别人无法理解的父爱。说实话,我家并不是很富裕,是爸爸拼死拼活地挣钱、干苦力,我才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同那些富裕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着幸福和快乐。为了给我多买些营养品,爸爸决意要利用凌晨的时间去卖点农副产品,以便不影响白天干活。可我有个坏毛病,一见到灯光就再也睡不着,于是为了我,爸爸每次早晨出门都不开灯,并且都尽量地不发出声响,他怕吵醒我。可是他哪里知…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的时候爸爸50岁,而且远在“家庭主夫”这个词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担当起这个角色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家里照看我的是他而不是妈妈,但是那时我很小,而且是我的朋友们中间惟一一个由爸爸整天守在身边的孩子。我为此感到非常幸运。  相似文献   

12.
王淑娟 《山东教育》2003,(36):36-36
我们班搞得生成课程主题“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自己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时,像小鸟一样扑过去,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鞋,你看能穿吗?”顿时,这个孩子马上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向爸爸介绍着自己作品,而爸爸呢,听得很认真很欣喜,孩子从爸爸的眼神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功。看到前者,使人感到压抑。孩子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并且很自信自己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可是家…  相似文献   

13.
五岁那年的一次洪水使我永远地失去了父亲。从此我成了一个只有权享受母爱的孩子。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拉着妈妈,快乐地到公园去玩时,我心里就涌出一股说不出的滋味。要知道我以前也有一个美好温馨的家呀!爸爸在邮电局工作,是一个优秀的报务员;妈妈教书,颇得学生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8岁那年,我随妈妈离开了爸爸,然后去了英国。虽然爸爸曾经严厉地管教过我,但我固执地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所以,当妈妈在英国念完了她喜欢的学位并嫁给了一个长满络腮胡子的英国男人之后,我从来都不觉得那个男人是我的爸爸,而我唯一的爸爸,已经离开。我从不对他笑,也不对他哭,我只是礼貌地、拘谨地与他共同生活。我已经习惯,并且这习惯无法改变,已整整维持了6年。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随爸爸上街,走到金苑大酒店门前时,遇见一个衣着破烂的小孩。他大约十来岁,头发蓬乱,上衣脏兮兮的,裤带耷拉着,裤腿也开了线。只见他满面泪痕,跪在地上,身旁放着一个破碗。这是一个小乞丐。“真可怜!”我不禁感叹道,随后又对爸爸说:“爸爸,这小乞丐真可怜,给他点儿钱吧!”爸爸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把我拉到一边轻声说:“不是爸爸舍不得钱,实话告诉你,他根本不是乞丐,只是一些家长不知道爱护孩子,利用孩子来赚钱!”“什么?他们居然利用孩子来赚钱?”我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正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校长领着一个孩子走进我班,告诉我班里转进一名叫方芳的新生。我微笑着看着这个孩子说了声“你好”,并伸出手去触摸她,她却一脸惊恐地躲开了。旁边的爸爸看到了,斥责道:“你怎么不向老师问好呢?”孩子怵怵地看着爸爸,默不作声。我微笑着说:“没关系,我们还不认识嘛。”在她爸爸走的时候,我提醒她和爸爸再见。从孩子稍带哭腔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她浓重的方言腔。  相似文献   

17.
爸爸的书架     
唐红 《上海教育》2016,(Z1):113
爸爸的书架是家中摆放爸爸书籍的地方,也是在教室里为爸爸推荐的书籍开辟的一个空间。而这并不是全部,"爸爸的书架"更是架起父亲和孩子沟通的桥梁。爸爸去哪儿了"老师,孩子要离家出走,要到她爸爸那儿去,我该怎么办?"小伊的妈妈忧心忡忡地找到我。"爸爸在哪里,为什么孩子要到爸爸那儿去?"我迫切地想知道原因。通过和孩子妈妈的交谈我了解到,小伊的爸爸长期在外地工作,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照顾,妈妈监督学习。但隔代的溺爱、妈妈的力不从心、父爱的缺失,让本来就敏感的孩子变得任性、易怒,甚至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8.
《少年儿童研究》2011,(9):58-58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这个爸爸向我求助,希望我支持他。而我自己一直不知道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从来就不知道是我毁了爸爸的一生 6岁那年,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会笑。妈妈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说话。当时我想:是不是爸爸不喜欢我才不开心的?因为他从不像别人的爸爸那样呵护自己的孩子。后来,我从奶奶口中得知,当时,爸爸已经有心上人了,他是在爷爷和奶奶的胁迫下与妈妈结婚的。听了奶奶的话,我有一点理解爸爸了。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玩吧!     
芮彭年 《中国德育》2008,(11):67-70
一名孩子写道:“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到人民广场去放风筝,我兴奋极了。当我们乘车到人民广场时,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风筝了。我拿出‘老鹰’风筝,拉着线把,爸爸将风筝高高举起,站得远远的,等到风一吹,爸爸马上松掉风筝,我拉着线把就跑,风筝慢慢地飞了起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我的风筝越飞越高,不一会儿,线快用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