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于漪老师曾说:"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遗憾什么?遗憾是因为不完美,不完美预示着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于漪老师一辈子都在执着于专业的提升中。遗憾也是一种美。拉斯·史文德森曾说:"所有的乌托邦看上去都无聊得要死,原因就在于,唯有不完美,才是有趣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正是因为有许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遗憾"才丰富多彩,才如拉斯·史文德森所说的"有趣"。  相似文献   

2.
关景双 《教育》2022,(6):14-16
"师之蕴"青年语文教师以于漪老师为榜样. 从2007年4月"青浦讲坛"到9月"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师之蕴"人专注"一辈子学做老师"话题,就"学什么"和"怎样学"集中深入讨论,再读《岁月如歌》,在感受于漪老师飘逸洒脱的风范中,解读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心路历程;在深度的对话和思考中,求索求美求真的为人师的真...  相似文献   

3.
<正>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做教师;我教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遗憾课。"在感叹于漪老师大家风范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到,卓越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项伴随终身的不断超越、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动力的助推,更需要执着坚守。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学习与研修、个体与群体共享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因此,学校要积极搭建多元平台,为教师架设成长桥梁,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  相似文献   

4.
本月初,笔者代表编辑部参加了“薪火相传话师魂——庆祝于漪老师从教六十周年”活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位代表一起,向“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表达深深的敬意。于漪老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奉献于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焕然 《上海教育》2005,(5A):52-52
去年6月,我校请于漪老师作了一场报告。与其说是报告,不如说是于漪老师与我们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75岁高龄的于漪老师神采奕奕,激情满怀。两个多小时的报告,她滔滔不绝,妙语连珠。结束的时间到了,仍然意犹未尽。光是这种人格力量,就使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折服。  相似文献   

6.
永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心王厥轩:于老师,您的座右铭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它蕴含的思想是什么?于漪:永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心存感恩,有两件事难忘。一件事是,我早年丧父,家境  相似文献   

7.
“墨驰思深,书香人明.”“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些熠熠生辉、启人心智的话语,是我在历时半年通读了于漪老师的《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之后,最深的几点感触.  相似文献   

8.
铁教师于漪     
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为人师表,一身正气。于漪长我九岁,三十年来于漪的人格魅力引导我感悟人格,感悟人生。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非常认真地研究过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在研究的过程中,越是钻研,越是感到其博大精深,越是由衷地叹服.我在<于漪语文课堂教学风格谱系>一文中说过:"一个语文教师穷其一生的探索实践,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已属不易;而一个语文教师在其语文教学生涯中能形成多种风格,且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更属难能可贵.于漪就是当代语文教坛中难得的一位兼具多种风格的语文教师."这些话语反映了我的真实想法.2001年秋正逢于漪老师从教50周年,举行大型活动,会上山东教育出版社赶印出来的<于漪文集>非常及时地送到大会,于漪老师当时送了我一套,使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读到此书的读者之一.于老师在扉页上写着:"红兵同志:这是过去的脚印,充满了幼稚、不足与缺陷.审视,借鉴,跨越过去,创造辉煌."抚摩着精美的书籍,看着这几句话,我读出了于漪老师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拳拳之心,对青年语文教师一代人的殷殷期待,怎不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朱伟龙 《考试》2014,(12):12-14
<正>能够被称为教育家的人不多,于漪老师算是一个。她的言语谦逊而深刻,她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尽管她一直谦虚低调,强调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但在课堂上她有充足的自信,不为他信力所左右,这源于她树立的一辈子做一个合格的基础教育老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当语文教师——这是于漪老师的话。原话是: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在学当语文教师。于漪在学,我们更要学,要在学,要一辈子学。学当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学着做两点:一、学着热爱我们的学生1.面对学生,我常怀愧疚感大凡学生考上好的学校,我常会回到家中,倒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假如当初这些学生换作别的老师来教,假如后来我换作别的方法去教,也许他们考上的,远不是今天这一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2.
品读     
<正>我给自己专门定了两把尺子:一把尺子专门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专门量自己的不足。不久前,于漪老师在一次演讲中分享自己"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感受与心得。她特别提到,做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要对自己的缺陷、不足乃至错误有清醒的认  相似文献   

13.
永远做教师     
傅松 《上海教育》2009,(17):50-50
一个人一辈子有幸接触名师,所受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屈指算来,认识于漪老师已经七个年头了。这里所说的认识,不是于漪老师在台上作报告,我在台下听的那种,而是在全校教师面前鞠躬拜师,以于老师为吾师。从那以后,我时常被于老师的大仁大爱、大智大慧所震撼,所感动。  相似文献   

14.
王平 《现代教学》2009,(3):25-25
于漪老师是杨浦区基础教育的骄傲,于漪教育思想是杨浦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从1998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以于漪老师为榜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全区教育系统教师学习于漪精神,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以此促进杨浦区师资队伍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于漪 《现代教学》2009,(3):22-23
2008年12月31日,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成长”——于漪教育思想研讨会暨《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首发式,以此来纪念改革开放30年,表彰于漪老师对上海和杨浦基础教育作出的杰出贡献。 此次研讨会着眼于教师内涵发展,关注教师成长。与会的社会各界人士就于漪老师对基础教育及教师教育新作出的巨大贡献和成绩发表了见解。本刊将于漪老师及部分与会者的发言刊登于此,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6.
冬雨·暖阳     
那天傍晚,为了组稿上的一点波折,加之冬雨绵延了一天,心绪低落。郁闷中,手机铃声响起:"我是于漪老师啊……稿子写好了……"稿子写好了?!怎么可能!约稿时得知于漪老师身体不是很好,分明需要好好休息;样刊送去了,想着怎么也要再过几个月才能再约请于漪老师写点东西——"……学生的文章,还是要以鼓励为主……"电话那头,于漪老师的声音温暖,有力。  相似文献   

17.
<正>于漪老师有句名言:“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回眸我的“一路走来”,广义说来,也算是“一辈子做老师”。初为人师时,我对“教育家精神”的了解甚少,“初心”就是“做一名不误人子弟的教师”,但教育之旅多有良师伴行,我就步入了“一辈子学做良师”之境。一、求学路上遇良师1962年,我就进了幼儿园。幼儿园办得很规范,每周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的活动内容也一目了然。早操啦、唱歌啦、游戏啦、剪纸啦、泥工啦、体育活动啦,讲故事、学拼音、  相似文献   

18.
于漪老师说,她一辈子学做老师。我是一个专科毕业生,一辈子学做老师,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居然也看到了一些绝美的风景。如何为人师小时候,我曾因迟到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高高地举着一根树枝。我怨恨那个老师,很长时间没有原谅他。很多年后,我即将走上讲台,一辈子做农民的父亲对我说:"误谷误一季,误人误一生,不敢不当心嘞。"我忽然又想起了那个老师,我发誓:在我的课堂上,一定要给孩子尊重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于漪说:新时代语文教师承担着"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的重要使命,要"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二次转载文献,"精选千家报刊,荟萃中华学术",有着学术评价、学术引领的重要功能。以2015-2019年《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高中语文教与学》)转载的研究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相关论文为样本,回望近5年来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收获和实践,展望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0,(22):35-36
新时期师德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师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地位?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努力实践的重要内容。11月10日,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主办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上海市师德建设论坛在建青实验学校举行,本次论坛既是教育部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于漪老师活动之一,也是本市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