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邱飞 《大观周刊》2011,(20):92-92
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从翻译策略出发,对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2.
郝昕 《兰台世界》2012,(28):45-46
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的倡导者,均对林纾的翻译文学有过论断,充分肯定林纾的"口译转述"的翻译小说,为中国接近外来文学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起到了搭建中西文艺交流平台的作用.有过文学翻译经验的周作人就曾经说过:"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  相似文献   

3.
晚清维新派为中国翻译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是从翻译译书的选择上还是翻译译书的社会功能,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具有时代的进步性。而本文主要探讨了晚清维新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中国翻译历史的贡献,为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翻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包天笑的《馨儿就学记》的分析探寻包天笑的翻译,然后从包天笑的翻译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类型,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作品特点,进而实现对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6.
华蘅芳作为晚清著名的数学家、翻译家,对晚清数学和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侧重于其翻译活动的研究,以突出其翻译之贡献。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以"开启民智"、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翻译文学盛行,其中包含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受晚清占主流地位意识形态的控制,以及对"儿童"的错误理解,本时期儿童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以儿童为出发点的。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的引入,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作了重要准备,是我国儿童文学由"不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出版生态学的视角审视晚清民初的翻译小说刊行现象,会深入揭示社会、媒介、文学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翻译小说热”的兴起,既和“小说界革命”相表里,也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相伴.翻译小说承载的政治历史使命也推动了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和世界文学视野形成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媒质和印刷技术的改良以及报刊运作稿酬制度助推了翻译小说的发展.除对中国文学世界的改观,翻译小说对当时出版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和艺术形式的取舍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梳理冰心外国文学翻译成就,发现其不仅仅数量多,而且涉及多方面题材。更为重要的是,冰心在外国文学翻译实践中形成的翻译观,对当前翻译界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化对于晚清报刊小说的发展与繁荣的深刻影响,不容忽略。晚清报刊小说折射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特征。文章从办报的物质条件、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晚清期刊小说、晚清日报小说等角度探讨其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1.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为从外国文学中汲取思想营养来促进国民性的改造,他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李俍民一生的翻译实践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联,他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在翻译选题及翻译策略方面都表现出独到的见解,其译作对当时社会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晚清翻译文学的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理论建设。除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理论之外,一些译家在序跋、评语、随感和其他论述中,也开始注意介绍欧美小说家及其作品。但到辛亥革命时期为止,还没有一本较系统介绍西方文学的专著问世。近代翻译史上这一空白,由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填补了  相似文献   

14.
"曾获得中国翻译家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称号的汤永宽,在外国文学翻译、研究、出版行业中辛勤工作数十载,孜孜不倦向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的进步与繁荣尽了自己的一份心力。  相似文献   

15.
赵先生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的确立以及白话文的普及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拟分析论证赵先生在外国文学翻译领域的成就及其翻译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国内的翻译图书,尤其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用外国文学出版社的副牌)、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三足鼎立的天下。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出版行业进入市场,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无形中打破了原先的专业化分工,不少出版社纷纷涉足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国文学出版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为读者提  相似文献   

17.
陈凌 《编辑学刊》2002,(6):59-60
最近一直在思考翻译及与之有关的种种问题,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同意加入国际版权公约这一举措对出版界和翻译工作者所造成的影响.起初这个举措限制了中国出版外国作品的数量,并且由于经济"市场化",翻译出版的通俗文学作品远比纯文学作品要多.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比尔·盖茨的传记要比别的作品,譬如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更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汪帅东 《兰台世界》2017,(3):106-109
作为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次高潮,晚清翻译文学应以外国小说翻译最为繁荣,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影响深远。受晚清日语译才培养机制的影响,活跃于清末的日本文学译才在文本选择、译文体制、译语文体与翻译方法等方面既有沿袭,亦有突破,充分体现出中国翻译文学近代化过程中的诸种特性。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译者对外国文学做了大量的译介,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译者和作家们仍然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翻译了大量的国外文学,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抗战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分为占领区和非占领区两种.  相似文献   

20.
梅绍武与其父梅兰芳在不同的事业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翻译家的梅绍武,在长达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为中国读者译介了大量外国文学著作,也形成了独到的外国文学翻译思想,值得后辈翻译者深刻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