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未学过外语,也不懂任何一门外语,但他却能够以惊人的能量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在他人口译、口授之下翻译完成了上百部西方文学著作,创造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2.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6.
彭艳 《兰台世界》2012,(22):55-56
周作人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成就,迄今也少有与其比肩者。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的翻译贡献最多,在他的30多种翻译著作中,对日本文学的翻译就占了五分之三。本文将对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成就进行一番粗略的梳理,这些日本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如梦记》、《平家物语》(前七卷)、《枕草子》、《古事记》、《日本狂言选》、《日本俗歌六十首》、《浮世澡堂》、《徒  相似文献   

7.
严复、林纾、陈季同等闽籍翻译家是中国近现代翻译界的领先人物,他们对西方文化的译介,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对近现代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语言、思想史等各个角度分析总结了闽籍翻译家对近现代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50年代末直到“文革”前夕,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与周作人有过频繁的联系。1952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向周作人组稿,请他翻译希腊及日本古典文学作品。1958年11月,出版社指派我负责日本文学的组稿、翻译工作,同时,向我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约周作人及钱稻荪二位翻译别人不能胜任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时,他们在出版社算是编制外的特约译者。  相似文献   

9.
李健 《云南档案》2014,(5):17-18
<正>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林纾不晓外文,却曾依靠他人口述,以流畅优美的译笔翻译外国作品二百多部,成为中国近代名重一时的大翻译家,中国正式的文学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堪称一代翻译奇才。口译笔书造就翻译奇才林纾自幼嗜书如命,5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8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非洲文学的翻译和引入近百年之久,并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之后出现过翻译出版小高峰,但无论是作品数量,还是翻译出版的持续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呈现总体较为零散、单一和薄弱的特点.非洲文学中国化的现状既是由非洲文学本身的语言多元和文学现状所决定,也受到中国文学翻译界对其观念偏颇所局限.非洲文学在造成中国文化语境中对世界文学版图重要单元认知遮蔽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学的翻译出版交流提供了一个未来可深入开垦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为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起草的附表"略读书目举例"① (一)小说 1.《西游记》;2.《三国演义》;3.《上下古今谈》(吴敬恒);4.《侠隐记》(法国大仲马原著,君朔〈伍光建〉译);5.《续侠隐记》(同上);6.《天方夜谭》(有文言的译本);7.《点滴》(周作人);8.《欧美小说译丛》(周作人);9.《域外小说集》(周作人);10.《短篇小说》(胡适);11.《小说集》(尚未出版,鲁迅);12.《阿丽思梦游奇境记》(赵元任);13.林纾译的小说若干种.  相似文献   

12.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末直到"文革"前夕,由于工作关系,我曾与周作人有过频繁的联系.1952年8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向周作人组稿,请他翻译希腊及日本古典文学作品.1958年11月,出版社指派我负责日本文学的组稿、翻译工作,同时,向我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约周作人及钱稻荪二位翻译别人不能胜任的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当时,他们在出版社算是编制外的特约译者.  相似文献   

14.
伍光建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无论是在翻译数量上,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堪称一流,与严复、林纾被翻译界称为民国翻译三巨子。  相似文献   

15.
<正>林纾(1852—1924)自幼十分好学,五岁开始读书,勤勉刻苦、自强不息,在16岁前,林纾自购诵读的残烂古书多达三橱。林纾在仕途上辗转十余年,屡受挫折,最终因不满官场黑暗腐败,弃官从文,全力投身于文学和翻译事业,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文,最终成为清末著名的古文学家,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本文主要关注其文学翻译思想,其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涉及英、美、法、俄、  相似文献   

16.
《小说月报》的翻译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翻译小说反映了时人以小说救国、启迪民智的美好愿望,见证了翻译小说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迁,推动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小说月报》翻译小说的梳理,探讨了其对现代中国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健 《兰台世界》2012,(19):55-56
鲁迅的文学事业应该说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作品开始的。从1906年与周作人《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开始,直到鲁迅离世前对果戈理《死魂灵》的翻译,几乎一生的时间从未停止翻译活动。但鲁迅先生的作品翻译在研究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翻译是从原有文本到翻译文本的直接文本形式转换,制约着对鲁迅翻译作品的传播和研究。从《域外小说集》最初刊印的数量来看,仅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作品对外翻译出版数量以及图书馆馆藏数量逐年增多,中国文学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在日益扩大,传播力不强仍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最大痛点.中国网络文学欧美热为研究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的再度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郭勤 《兰台世界》2012,(25):10-11
一、傅雷与中国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有三位必须被载入史册的重量级人物:严复、傅雷、钱钟书。在时间顺序上,严复是早期中国翻译文学的代表人物,严复对翻译文学作出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就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翻译工作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对于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人们评价一个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以传播文化知识、振兴中华为己任,组建编译所,延聘文化名人主持,依靠高素质且文学素养深厚的编译队伍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出版了大量以小说为主的域外翻译文学作品,给中国文学带来新的气息.其以期刊连载、单行本、丛书为主的多种出版形式,适应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为中国翻译文学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