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  相似文献   

2.
李健 《湖南档案》2014,(5):17-18
林纾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当一名旁听生。自云“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8岁画一棺木于墙上,旁边刻着八字自勉:“读书则生,不则入棺”。11岁师从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13岁至20岁期间“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残烂古籍不下两千余卷。到了20岁,因博览群书,林纾的文字根底已极为深厚。23岁时,他开始担任蒙师,教儿童读书识字。  相似文献   

3.
郝昕 《兰台世界》2012,(28):45-46
林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等"新文学"的倡导者,均对林纾的翻译文学有过论断,充分肯定林纾的"口译转述"的翻译小说,为中国接近外来文学和思想打开了一扇窗,起到了搭建中西文艺交流平台的作用.有过文学翻译经验的周作人就曾经说过:"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有外国小说,引起一点对外国文学的兴味.  相似文献   

4.
<正>林纾(1852—1924)自幼十分好学,五岁开始读书,勤勉刻苦、自强不息,在16岁前,林纾自购诵读的残烂古书多达三橱。林纾在仕途上辗转十余年,屡受挫折,最终因不满官场黑暗腐败,弃官从文,全力投身于文学和翻译事业,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文,最终成为清末著名的古文学家,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本文主要关注其文学翻译思想,其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涉及英、美、法、俄、  相似文献   

5.
与严复、林纾并称"民国翻译三巨子"的伍光建无论翻译作品的数量还是翻译的质量都在近代中国的翻译史上首屈一指。本文对伍光建本人以及翻译作品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伍光建先生翻译作品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好的翻译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坏的翻译则“消灭原作”。汪晴、飞白翻译并撰文评述的《勃朗宁诗选》引起了读者对勃朗宁的极大兴趣。这不仅是因为译者以通畅传神的译笔试图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风格,而且还因为(与一般诗选不同)译者几乎为每一首译诗都撰写了一篇精彩的阐释评论文章,从而在以难解著称的诗人勃朗宁和我国读者之间搭起了一座理解沟通的桥梁。于是我想:不仅是翻译,好的评论也可以使读者对原作无限向往,而坏的评论当然也可以消灭原作。 在我国,许多读者曾为勃朗宁夫人的爱情故…  相似文献   

7.
赵一蕊 《兰台世界》2015,(6):104-105
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中国翻译文学的翻译。他的翻译为近代中国观察世界打来了一扇窗,使得国人通过国外文学名著来了解西方的社会生活及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8.
程巧玲 《兰台世界》2012,(13):25-26
林纾(1852—1924),是清末民初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其经由曾宗巩口述而翻译的《鲁滨逊漂流记》文言版本,言辞精美,文笔舒畅,体现了出众脱颖、笔墨饱满的翻译水准,令人崇敬,影响深远。一、文化交流的沟通者林纾是福建福州人,热衷于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9.
赵明 《兰台世界》2015,(7):159-160
《天演论》是晚清翻译大家严复的译著。严复通过阐述"物竞天择"进化理论,警醒国人奋起,为新中国革命注入一剂强心针。《天演论》中"汉以前字法句法"的运用使译笔有先秦诸子散文的雅韵,译著深受旧派士大夫推崇。  相似文献   

10.
林纾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从未学过外语,也不懂任何一门外语,但他却能够以惊人的能量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在他人口译、口授之下翻译完成了上百部西方文学著作,创造了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可以称为开创近代西方小说译介先河的翻译大家。他的翻译思想来源于自身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的历史时期。本论文从多方面解析林译的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从而全面地评析林译作品在近代的历史环境中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是以世界文学走向中国为肇始的。对于那些用一支译笔为国人打开久已闭锁的世界之门的前驱者。,对于林纾、鲁迅、朱生豪、傅雷……我们至今仍怀有深深的敬意。通过作品对读者的影响渗透和读者对作品的迎拒选择,常常可以辨析出一个时代的总体心态与品格。作为一种以本土文化来移植和融解外来文化的方式,外国文学作品的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作品之被介绍到中国,最早大致可以上溯至清末(也许更早)。20世纪之初,一位相当著名的翻译小说大家是林纾(林琴南),他老先生后来在五四运动前后成了新文化运动首先是日话文的死敌,与胡适之、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展开过十分激烈的笔战。但尽管如此,林琴南向国人介绍西洋文学的功绩是不应抹杀的。有趣的是,林纾其实不懂外文,他的翻译是依靠别人详细介绍小说情节,然后由他用一种很典雅的文言文写出,所以出版时署名均为“林琴南译述”。这在世界翻译史上可能也是独一无二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伍光建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无论是在翻译数量上,还是翻译质量上都堪称一流,与严复、林纾被翻译界称为民国翻译三巨子。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严复、林纾开创近代翻译事业以来,翻译就对中国的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我们每个文化人都受过翻译的恩惠。翻译作为一种事业,功绩不消多说。它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要得到更深的发展,就要对它本身进行多角度的、不懈的研究。为总结1983~1992年10年间译论研究成果,《中华翻译研究》丛书之一的《翻译新论(1983~1992)》由湖北教育出版社适时出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了清末明初中国历史大变局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节点,分析了在风云变幻的清末民初年间,是什么社会、历史的契机和影响使不识外文、堪称古文名家的林纾成就一代西方文学翻译大家,以180余部翻译作品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18.
<正>探究近代中国西学翻译的历程,其大概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明末清初的发轫时期、江南制造局及同文馆的复兴时期、林纾严复的代表时期和新文化运动的蓬勃时期。其中,生于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年(1921)的严复在中国近代西学翻译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其所具有的精  相似文献   

19.
<正>严复、辜鸿铭、林纾,同是近代福建籍的译坛泰斗,并称福建三杰。三位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严复长于译介西方思想文化名著,林纾以译著外国小说噪誉文坛,辜鸿铭则因英译国学经典而享誉海外。严复、林纾醉心西学,致力于西学东渐,辜鸿铭西学造  相似文献   

20.
介绍外国文化,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翻译外国古今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是其中一项基本的工作,在国内,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商务印书馆承担的。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历时已久。早在张元济先生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期间(1903-1921年),商务的这一出版特色就已初步奠定。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移译的西方学术名著,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译的欧美各国的小说,有不少是在这一期间由商务出版的。1921年,王云五进商务工作以后,这项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类译著逐步发展成系列书,并汇编为“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