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指导下,对江西景点名称翻译方法进行分析,从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出发,通过景点汉语名称和英语名称的对比,了解译者选择相关翻译方法的原因,以期进一步促进旅游文本翻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菜肴名称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喜爱、情感,正确翻译汉语饮食方面的词语是规范、发展维语新词语当中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主要对汉语菜肴名称的维译方法及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着不少差异,如果按照字面直译英文商标,译文必将失去原商标品牌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英文商标翻译必须结合汉语的文化介入,让文字翻译和文化翻译有机统一,译出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商标名称.本文从文化接纳角度来谈谈英文商标翻译应遵循的方法,旨在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重视文化接纳度,从而改善英文商标的汉译质量.  相似文献   

4.
含动物名称一类的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内客.辩证地采用以"异化"翻译为主、"归化"翻译为辅的翻译策略,能有效地将这类英语谚语转换成汉语,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怎样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苏珊·巴斯奈特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处理,而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文化功能的等值,使原语文本的内容在译语文化里发挥同样的功能。以翻译等值理论为指导,采用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替换等方法翻译动物名称,能消除因动物名称文化差异在文化交流中所引起的误解,从而有效地传递动物名称的文化信息,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转换。  相似文献   

6.
汉语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汉语典籍进行英译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难题。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汉语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不同的汉语典籍翻译译文为分析文本,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了汉语典籍英译的策略,以期能为汉语典籍译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从而减少文化沟通方面的失误和文化负迁移,实现不同文化之间信息的传递,使汉语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7.
以部分品牌为例谈食品商标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商品名称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该商品在目标市场上的销量,因此,商家对自己产品的名称翻译都很重视.本文作者通过对搜集的部分食品商标进行内容分析并且归类,旨在找出食品名称所运用的翻译方法.作者发现,食品商标的翻译方法很多,分别为音译法、意译法、音意结合法及"无"译法.其中,"无"译法是一个不太常见的商标翻译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及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食品商家对产品的翻译采用了音译法与意译法.  相似文献   

8.
邓黎 《文教资料》2009,(27):47-48
汉语民俗词语凝聚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是跨文化交际翻译的一大难题.如何传递民俗词语中的文化信息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其次在讨论俗语"童养媳"的翻译同时,介绍了汉语民俗词语翻译的六种方法.最后提出了翻译的原则应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译出俗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转换,传递文化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英文属于不同的语系,中西文化差异明显,了解掌握英汉差异是翻译的必经阶段。汉语习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翻译起来具有一定难度。该文通过分析中英文化差异,结合汉语习语英译实例,简要总结汉语习语的英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史江静 《出国与就业》2011,(24):118-119
汉语成语是一种富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汉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问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理解汉语成语的内在含义,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比英汉语言中习语(成语)的异同,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  相似文献   

11.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的中国菜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这些信息传递到目的语文化中去是翻译的重要使命。文章着重论述了中国菜名的文化性及将其传译到西方文化的后殖民意义,提出异化翻译是翻译中国菜名的最重要原则,此翻译策略能有效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对发展中华饮食文化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文版《舌尖上的中国》用词考究,语言规范,综合运用了直译、音译、意译等翻译手法,合理选取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为中国饮食翻译提供了借鉴,展现了中国饮食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促进了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在国外的积极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也备受世人瞩目,而中文莱单的英译也随之成为翻译界人士讨论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介绍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基本观点,分析探讨中文莱单英译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通过运用韦努蒂的翻译策略,旨在探究该纪录片饮食文化的翻译。结果发现,异化策略被更加广泛的运用到题名、菜名、和节日习俗的英译。研究表明,对饮食文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并且体现中国不断崛起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文化态势,中国典籍文化越来越受到西方读者的青睐,中国典籍英译也自然成为其他国家了解中国典籍文化的有效渠道。谁来译?如何译?就成为典籍英译工作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还通过实例探讨了"传神达意"原则对中国文化籍英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无论什么文章都不可避免地涉及文化,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汉译英的文化翻译技巧包括:文化信息的方法、重组文化信息的方法和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7.
杰出翻译家朱生豪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译者,对推动我国的戏剧演出、研究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是迄今我国莎士比亚作品的最完整的、质量较好的译本。拟以朱生豪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其翻译思想,探究其翻译策略、原则、风格及其所使用的语言特色,彰显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翻译界的影响,以便继承他的翻译思想,积累翻译理论研究的资料,丰富我国的译学宝库。  相似文献   

18.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都拥有丰富的成语。成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文化色彩的英汉成语在翻译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本文旨在讨论英汉成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并就成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翻译、语言及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英汉文化的诸多差异加大了翻译的难度。处理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障碍的策略有直译法、意译法、不译法等。  相似文献   

20.
国俗词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汉语国俗词语语义内涵丰富,汉英翻译颇具难度。针对相应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国俗语义的异同,可以采用直译、音译、释义、借代、意译五种有效的翻译方法,以达到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