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明超 《内江科技》2011,32(10):134+116-134,116
正确认识油藏水淹特征是改善和提高油藏开发效益的前提条件综合利用油水井地质、动态、监测、敷模等资料,评价了胜利海上埕岛油田馆陶组油藏的水淹特征,经研究认为,油藏水淹在平面上受沉积微相及注采井网的影响,在纵向上受油层非均质程度的控制.在层内主要受砂体韵律性和重力的影响,注采比是影响水淹的最主要因素,对指导馆陶组下步注采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继红 《内江科技》2011,32(8):129+139-129,139
本文在总结孤东油田水淹层特征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砂岩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为孤东油田的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兆芳 《内江科技》2003,24(2):37-38
本文在深入了解典型注水开发油藏的地质特征、油层岩性、流体性命以及开采动态特点等基础上,结合研究问题的需要,建立了模式化的研究出发.并采用油藏精细致值模拟与动态监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油层纵向水淹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描述,对影响开发敏感策略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压低渗断块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章权  李克敏 《内江科技》2010,31(12):142-143
牛20断块是高压低渗透油田,由于早期整体水力压裂,导致油藏快速水淹,最高含水上升67.1%,断块存在着主力油层局部暴性水淹,非主力油层及主力油层边部注水长期不受效等矛盾,近年来在油藏精细描述、裂缝特征及水淹水窜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局部井网补充完善、间歇注水、大修、封堵、解堵压裂、油井转注、水井高压细分注水等配套治理手段,使区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该善。  相似文献   

5.
秦玲  侯振  丁勇  李萍 《内江科技》2012,(12):143+124
以泌阳凹陷新庄油田BQ57、BQ67以及BQ94断块为例,研究普通稠油复杂断块油藏的边水侵入影响因素及特点,根据现场油层水淹特征总结出水淹规律,进一步提出控制边水推进的治理对策,在采取相应治理对策后水推速度得到减缓。  相似文献   

6.
本文深入研究了新滩油田KD18块注水开发过程中油藏的水淹状况、地层能量及注采井网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步开发的应对策略,部署了该块下步注采井网调整、注水层系挖潜、注水开发蒸汽吞吐引效开采,为油藏良性开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振勇 《内江科技》2010,31(3):91-92
黄沙坨油田是裂缝性边底水火山粗面岩油藏,储层属于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裂缝、孔隙等发育的程度、状况控制着油井的生产状态。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并从油藏裂缝发育状况、驱油效率、采出程度、注采井空间位置等方面分析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因素:并对火山岩油藏水驱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完善了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评价体系。针对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控制注水强度、完善注采井网,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指导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水淹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开展对油层水淹的特征变化研究,搞清水淹前后储层物性变化特征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便与开展水淹层的精细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9.
欢127西块从1991年投入开发经过近30年的开发,产量呈现下降,含水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全区230口油井中,高含水关井的占到一半以上,水淹始终是制约区块开发的首要矛盾。为了摸清区块水淹状况,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在水淹区寻找剩余油,2010年水淹区底部油藏重新认识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般情况下稠油油藏经多轮次吞吐开采后进入高含水期,但井网间剩余油往往还很丰富,但此时地层水淹状况一般也都很严重。根据对文献检索和对新疆某区水淹机理、响应特征的研究,总结目前国内外稠油蒸汽吞吐水淹的成果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注水开发油田的高含水后期,由于油层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不清,使得剩余油潜力挖掘难度越来越大。本文以中原油田文10块小层水淹图的绘制为例,介绍了小层水淹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的问题,深化了区块小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并结合小层水淹图对油井实施堵水、补孔等措施,在剩余油富集区利用低无效注水井转采、老井大修换井底等措施挖掘油藏潜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边水油藏中边水对油藏的开发有利也有弊。边水的侵入一方面补充了地层能量,另一方面也造成位于边部的油井过早见水,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更好地开发边水油藏,需要对边水油藏剩余油形成过程展开研究,研究边水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及其控制剩余油的机理。本文根据海上稠油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特点,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设计不同油藏特征数值概念模型,对边水推进规律进行研究,并总结开发过程中边水推进规律及剩余油的形成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唐然  刘良宇  杨浩珑 《内江科技》2011,32(7):129+180-129,180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油藏已经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措施挖潜难度越来大。根据近几年措施挖潜和方案调整过程中剩余油分析的经验,通过建立储层地质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采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的油藏工程方法,结合油藏特点应用弱水厚度法、动态监测资料辅助分析法、水淹图辅助分析法、注水主流分析法等动态分析手段,在综合含水很高的情况下,对本区进行了剩余油分布的综合研究,利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工艺配套综合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锦州油田锦89块为一边底水油藏,吞吐开发7a后进入了高含水低速采油阶段,油田频临废弃。本文针对汽吞吐开发后期,存在油层水淹严重、采出程度偏低、井网不完善等问题,以油藏精细对比为基础,结合三维地震技术,精细刻画油藏构造;油藏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相结合,精确描述区块油水关系;根据剩余油分布特点,采用多种井型开展油藏综合调整工作,实现油藏二次开发,现场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技术在边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华油田广一区潜33油组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油藏,地层能量充足,在利用直井井网开采了30多年后,主力层已基本水淹。由于直井开发水锥现象严重,开发状况不断恶化,导致采收率低,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无法采出。针对该油藏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利用水平井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不但明显提高了采油速度,改善了开发状况,而且采收率由52.3%提高到55.4%,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鲍霞 《内江科技》2012,(11):145+201
滨425区块沙二段自2010年6月注水开采以来,各项开发指标呈"三升一降"的开发形势,到2011年5月水驱状况和开发形势良好,油藏水淹程度较低,但存在纵向上潜力层少、需加强注采调整力度和平面上高部位井区油藏控制程度低等问题。通过对注水后能量恢复状况、水驱状况、水淹状况的评价,指导下步水驱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7.
郭林园 《内江科技》2009,30(3):95-95
本文针对CB1井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问题,重点研究了精细油藏描述。主要包括层位对比,构造特征、沉积特征、流体特征、储层特征研究、油藏类型确立和模型建立以及储量计算等方面,取得了油藏开发调整的科学认识,为下步科学、高效开发埕北1井区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王少冰 《内江科技》2011,32(3):141+6-141,6
流体能量动态特征是油气成藏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油藏开发与油气成藏在流体动态、能量传递、流体性质及储层特征等方面都有诸多的共性,是学科交叉的基础。通过阶段油藏开发理论和研究思路研究油气成藏,建立新的学科生长点。也可从油藏的成藏规律与油田开发的相似性,论证油田开发的新思路,为油田的中后期开发开辟了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于宁 《内江科技》2011,32(3):140+145-140,145
针对梁家楼油田中部梁38块油田地质特征,为了合理、高效地开发油藏、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油气藏类型等油藏特征,结合该区水平井钻井及开发状况,对水平井开发在该类边底水油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内比较特殊的陆梁油田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中高渗低幅度薄层底水油藏,充分利用密集的穿层井和近几年的新井资料,通过优选模拟区域,合理划分模拟小层、网格优化等技术,建立了精细化油藏地质模型。油藏数值模型参数采用实际油藏资料,考虑了油水过渡带对区块含水的影响,精细拟合了泥钙质薄夹层,运用精细网格数值模拟技术可较好地模拟薄层底水油藏水驱、水淹,通过生产动态历史拟合和新井水淹位置、厚度的拟合,准确可靠地确定了薄层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水驱规律,可为提高水驱效果及采收率奠定基础。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可以为类似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