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柳 《中国编辑》2006,(2):27-30
仿佛是一夜之间,一种新兴媒体——播客席卷全球。播客,不是博客,而是继博客之后的又一代网络新锐。有人认为:“如果说博客是新一代报纸,那么播客就是新一代广播。”如果说博客颠覆了受众被动接受文字信息模式的话,那么播客则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收听模式。在媒介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传播流程中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意义上的单向传输、单纯的信息告知,已经不能适应受众的需要。无论是播客还是博客,都是受众寻求的一种能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方式。播客继承了博客的原创性和大众性,饱含着浓郁的“草根”情结,受到众多网络先锋们的热烈追捧,并且还有迅速主流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也叫"个人媒体",包括BBS、博客、播客、手机群发等等,目前影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但不管人们如何定义新媒体,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相对旧的媒介形态,新媒介的形态是不断变化和延伸的,在现阶段其核心是数字式信息符号传播技术的实现。如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博客、播客、微博等都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播客(Podcasting)已经成为继博客之后又一风靡于世的自媒体形式.它技术难度低,集视频、音频、图像和文字于一体,是一种“随时、随地、随意内容”的理想的网络媒介工具.任何普通网民既是受众,又可以是播众,只要拥有相关软件、设备,就可以自己制作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也可以变身为日常生活领域的导演和记者,记录生活报道,展示自我风采,播客是一种自媒介,是传统广播电视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琦 《今传媒》2010,(12):116-117
2005年,在博客大潮迅猛发展的同时,有声博客——播客,横空出世。播客以其自主性,小众化的特点,一经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播客在传播形式上、内容以及效果上都颇具新意,它不但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形式,拓展了信息知识获取的渠道,也使得普通受众个人对媒体影响力的施加力度大大增强,从而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格局,大众参与媒介传播的主动性把新媒体传播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以数字广播、手机短信和触摸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给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现代化载体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受众和传播者角色定位十分明确。但是以博客、MSN、QQ和网络社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的出现,使得传播回归了受众本位,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交互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受众既  相似文献   

7.
杨琦 《报刊之友》2010,(12):116-117
2005年,在博客大潮迅猛发展的同时,有声博客——播客,横空出世。播客以其自主性,小众化的特点,一经出现,就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播客在传播形式上、内容以及效果上都颇具新意,它不但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形式,拓展了信息知识获取的渠道,也使得普通受众个人对媒体影响力的施加力度大大增强,从而改变了单一的传播格局,大众参与媒介传播的主动性把新媒体传播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正呈现出令人目眩的速度和景观。新闻网站、虚拟社区、网络游戏、数字报纸、博客、播客、维客、电子书、IPTV、网络电话……新媒体不但有力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技术特性和存在方式,而且也通过混杂与交融形成更加复杂的媒体文化现象。如IPTV跨越媒体界限将网络文化元素输入电视的文化圈层之中。电视受众被网络化,电视和网络舆论连通与接驳。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新媒体对传统主流媒体攻势不断加强,传统媒体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思考如何融合。没有新媒体,融媒体就是纸上谈兵。没有客户端,新媒体就是无源之水。在纸媒的不断"瘦身"中,新媒体高歌猛进,融媒体的确是传统主流媒体唯一的"生门"。  相似文献   

10.
论新媒体对当前舆论监督格局的影响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着多媒体、网络、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正呈现出令人目眩的速度和景观.新闻网站、虚拟社区、网络游戏、数字报纸、博客、播客、维客、电子书、IPTV、网络电话……新媒体不但有力地改变着传统媒体的技术特性和存在方式,而且也通过混杂与交融形成更加复杂的媒体文化现象.如IPTV跨越媒体界限将网络文化元素输入电视的文化圈层之中.电视受众被网络化,电视和网络舆论连通与接驳.  相似文献   

11.
主流媒体是国家舆论引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其权威地位面临着严峻考验,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主流媒体的审核制度严格,且发布时间固定,不如自媒体发布消息及时,导致受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得消息,主流媒体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主流媒体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确保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指出了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付清文 《新闻窗》2012,(4):111-112
广播的播音员是广播媒体创作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电传媒的形象代表和品牌代表,广播形象的最终体现者即是广播的播音员和主持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广播者。广播者是通过声音与受众交流和沟通的,虽然广播者的“形象”不如电视者那样直观可视,但在受众的心中广播者是有“形象”的,是受众通过收听节目,通过播音员的声音联想到的“形象”,而这个“形象”不仅仅只是声音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内、外在形象的完美、和谐统  相似文献   

13.
闫蕾蕾 《青年记者》2012,(32):67-68
《搜索》中的网络暴力分析2012年7月6日,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搜索》正式上映,该片改编自唯一一部入选"鲁迅文学奖"的网络小说《请你原谅我》。影片以一个小的社会事件,经过网络媒体曝光、放大以后引发一系列社会反应,最终导致女主人公承受不了社会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为主题,直击网络暴力及其危害这一社会现实。博客、播客、微博等为公众发布信息提供了平台,每一个公民既是受众,也可能是传播者,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成为媒体公民。帕特里夏·华莱士说过:"在面对面交往时,人们更倾向于赞同对方。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媒体?某一杂志为其做了如下定义:新媒体指的就是由所有人对所有人之间进行的传播。我们知道,以前我们说的旧媒体指的是以一对多的传播,也就是把整个世界分成很清晰的两个模块,我们或者是作者或者是读者,我们或者是表演者或者是观看者,但是新媒体却完全不同,它是多者和多者相对的一种传播,让每个人都不仅是表演者,也可以作为观看者。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参与式新闻也随之而来,可以说是新媒体的出现促使参与式新闻诞生。本文主要就参与式新闻的出现和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运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蕾 《大观周刊》2012,(44):19-19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其中一个比较引人注目的方面就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成果而诞生的新媒体产业。具体说来,新媒体形式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  相似文献   

16.
<正>从新媒体方式及特点着手,总结新时代的传播方式给传统纸媒体的冲击和机遇,以期为传统纸媒体的转型提供参考。新媒体的出现把人们带入了"微时代",对传统纸媒体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机遇。个人博客、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优势令其在当前信息传播中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7.
传统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历来受到人们看重。虽然现在新媒体风起云涌,但在中国,新媒体仍然不像传统主流媒体,如从中央到地方执政党主办的报纸和电视台那样,拥有最重要的"信用资源"。网络等新媒体发布的消息在没有被传统主流媒体转载发布前,都只能被受众当作是"小道消息"、坊间非正式可确信的新闻。这就为传统主流媒体在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中,留下了优势。  相似文献   

18.
传统大众媒体还能活多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直是传媒界的热门话题。2000年前后,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迅速破灭,这种讨论曾沉寂了两年,但人们对传媒技术的信任并没有因此降低,随着博客和播客的迅速兴起,探讨传统媒体将被新媒体终结的热情又一次高涨起来。传统广播成为了这次  相似文献   

19.
播客,Podcast的中文直译,又被称作“有声博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是Web2.0下的主流应用之一。2004年下半年播客诞生,2006年,这种新型媒体席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8亿。互联网的普及给普通大众提供了传播条件,传播者不再是单纯的媒体从业者,受众也逐渐参与到传播活动的过程中,因此传播者的缺点也随之暴露。本文首先阐述了不同时代传播者角色的变化;其次浅析新媒体时代传播者的特点,从传播者,受众,民间势力三个方面分析;最后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