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红波 《新闻记者》2006,(12):75-76
电视收视率,现在成为电视人头顶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电视台要依据它来确定哪一个栏目将被淘汰;电视从业者要依据它来确定哪个月可以得到更多的奖金;制片人要依据它来决定一种革新是退还是进。这一切都缘于广告客户是依据电视收视率来确定投放还是不投放,或者投放多少商品广告。本来收视率是电视传播效果的一个客观测量数据,如今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它的地位已被提升到了压倒一切的高度,以致有人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2.
徐立军 《视听界》2013,(2):124-124
一个非常“二”的日子,2013年2月22日,《人民日报》在第12版以《你家电视死了吗?》为题,再次关注了电视收视率的话题。赫然醒目的两幅题图均出现严重数据差错,一个是以偏概全,用央视1套的春晚收视率指代全国,称蛇年春晚收视跌至历史最低。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收视率成为整个产业运转的通用货币之后,为电视机构真正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了交易尺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视事业和产业的进步。但是,一些电视机构过度追求收视率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也日渐显现,有识之士开始追问:收视率尺度真的那么有效吗?如果出现收视率数据造假的情形,该由谁来调查和追惩?收视率数据造假现象的存在,究竟什么力量才是其真正的推手?怎样才能保  相似文献   

4.
秦瑞果 《新闻传播》2009,(10):42-42
1收视率的作用 如今各个电视台、栏目以及频道.都把收视率作为获得广告收入的一个主要的数据,收视率日益成为电视广告的基准,电视台已经把收视率作为评判节目好坏的一个标准。广告商也会根据收视率来决定广告的投放比例和投放量。我们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往往比其他节目高出许多.是什么因素决定收视率的高低呢?而电视收视率后面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旦把这个原因找到的话,也就会知道调动哪些因素来改善收视率,使得提升收视率成为一个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  相似文献   

5.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本该反映大众的品位,可是近年来,不少电视节目所表现出来的品位却似乎与大众品位渐行渐远。这是媒体的责任吗?本文试图从收视率的角度,借鉴台湾电视生态,探讨电视品位和大众品位产生误差的原因,尽快找到调和大众品位和电视品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2,(10):94-94
备受诟病的中国电视收视率造假难题终于有了新进展,这一次的解决希望落在了即将出台的中国电视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国家标准身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受众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说,中广协会正在推动出台收视率调查行业的国家标准的制订,2012年6月这一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提交给国家标准委员会。业内关心的是,这样一则国标能荡涤当下电视收视率调查行业"乌烟瘴气"的现状吗?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袁方看来,电视收视率造假是收视率调查行业的沉疴痼  相似文献   

7.
电视作为当今第一强势媒体,其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几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在电视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作为测量和评价电视传播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收视率日益受到电视台、电  相似文献   

8.
世通华纳移动电视媒体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斌 《传媒》2008,(3):55-57
渠道受CTR-CNRS数据显示,工作日6:00~18:00,世通华纳收视率大于传统电视收视率,休息日6:00~17:00世通华纳收视率与传统电视收视率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9.
陆地 《青年记者》2009,(23):5-5
中国电视媒体到底在追求什么?对这个问题,不少人可能会脱口而出:追求收视率和广告。不错,现在中国电视媒体重视的所谓名次,不正是主要以这两个指标为考评标准?但谁都知道,一个节目的收视率与其品质并无必然关系,更非正比关系。如果单纯地追求收视率,将导致节目的庸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当前不少电视台极力打造的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从育入、娱人向愚人沦落,很大程度上就是收视率导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罗曼 《新闻窗》2006,(5):46-47
收视率是衡量电视媒体工作的一个标准,也是电视媒体产业效益高低的关键。为了尽量提高或保持一定的收视率,各电视台纷纷强化对收视率的分析和考察,寻求对策。影响电视收视率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包括了内在的因素和外在的因素。笔者认为,影响电视收视率的主要因素是由其内因来决定的。影响收视率的内在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节目因素、名牌效应因素、自我宣传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超 《新闻实践》2014,(5):59-60
核心阅读:有人认为,家庭应用"盒子"最大的功能是在网络视频上,传统的电视媒体,原有的电视终端——有线电视机顶盒,将因其功能单一、体验差等原因逐渐脱离用户的视线,从而造成收看传统电视的人群数量(特别是年轻人)逐年减少,传统电视的收视率也大幅下降。由此,传统电视媒体终将逐渐失去其主流媒体的地位,互联网电视机顶盒背后所代表的开放式互联网视频服务,终将颠覆整个电视产业。传统电视产业的发展真的会走向终点吗?作为一名电视媒体从业人员,笔者试着从传统电视的角度谈谈"盒子"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冲击和应对。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激烈竞争,给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电视节目尤其是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收视率不断下降,面临这种困境,如何才能提高地方电视台文艺节目的收视率?本文分析了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找出地方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电视文艺节目打好地方牌,提高其收视率.  相似文献   

13.
正收视率是检测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量化指标,在中国电视媒体发展进程中,它扮演着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角色。在眼球经济风靡的时代,收视率成为商业逻辑下的一个重要指标,以"点"论价的交易模式使收视率成为电视市场的"通用货币"。然而,收视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电视媒体机构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因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饱受诟病。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收视率至上的商业逻辑使电视媒体产生泛娱乐化和低俗之风的倾向,不少学者和业界  相似文献   

14.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戚晓通 《青年记者》2006,(20):72-72
电视媒体的商业化生存中,收视率的竞争“晴雨表”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在收视率语境下,理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实现二的双赢而非“零和”。绿色收视率作为解决之道由此提出。一是提高品位,拒绝媚俗,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二是数据准确、公正、不掺假,绿色收视率需要提高数据的“绿色程度”和“准确可信”的程度:三是数据的使用科学、合理、有度,电视从业人员和广告主、广告商对收视率的“绿色”使用可以作为理解绿色收视率的第三个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收视率是检测电视媒介传播效果的一项重要的量化指标,也是电视媒介实现科学化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手段。在受众研究的课题中,收视率又是研究受众收视行为、心理规律的重要依据。近几年来,中国的电视业对收视率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各种调查公司蓬勃发展.仅上海一地就涌现了40家能做收视率调查的公司。那么,收视率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如何?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公正性又如何?我们在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中,常常遇到一些疑虑、困惑,有时甚至是无可奈何。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供受众研究工作者思索。  相似文献   

17.
左莹 《新闻爱好者》2005,(12):65-6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荧屏上出现以来,其独特的节目样式越来越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推出,为电视谈话节目树立了一个理想的典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各类不同风格的电视谈话节目日趋成熟,很多成为品牌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那么,空间是什么东西赋予了电视谈话节目如此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8.
项华 《视听界》2010,(1):107-108
1996年5月12目,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开播,为中国电视读书节目树立了一个标杆,一时间读书节目甚是红火。2004年,《读书时间》因收视率等原因遭到末位淘汰,各地开设的读书类节目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近年来,只有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河北卫视的《读书》等极少数的读书节目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电视读书节目真的没有生存空间吗?其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9.
当电视媒体的经费来源全部或部分地依赖于广告,而收视率的高低直接决定广告收入的多少时,收视率被看作是评估和衡量电视媒体影响力及观众行为的一项硬指标,无论是频道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市场定位的选择,还是频道节目编排的决策,抑或是在节目评价等媒体内部的管理措施上,收视率都起到了类似"通用货币"、"杠杆"、"标准"的作用,收视率调查数据及其分析方法在电视媒体运营中的运用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林燕 《东南传播》2015,(12):113-114
在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今天,收视率已经成为市场分析、节目评估的重要参数。因为,广告主在那个方向或者说那个栏目投放广告,投放多少广告是以收视率为依据的。收视率本来是测量收视效果的客观数据,但由于利益的趋向,电视收视率被抬到了一个空前(不恰当)的高度,成为了"方向标"。为了追求收视率,迎合所谓"大众化"口味,庸俗、猎奇、低级趣味的节目在荧屏时有出现。于是,有人说:"收视率导致中国电视节目集体趋下的局面"。同时也有人说"收视率不科学,根本没有用。"那么,如何看待收视率?对收视率的测量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应该怎样去解读它?建立一套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评估体系才算科学?收视率与满意度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因此,重新认识收视率,客观看待收视率,理性思考收视率,会对电视工作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