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它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主题,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全部实践和理论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是不可分割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统一整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根本,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理论体系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不断地探索奋斗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代中共领导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倾注全部心血,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使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强盛。这次“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门’这两次不同历…  相似文献   

3.
中国道路,是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独特方式的经验总结。从历史维度看,中国道路探索之始便天然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从实践维度看,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从理论维度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保中国道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道路以民族性和独特性,而善于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则体现了中国道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阶段,其间跌宕峰回,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过程。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过两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成果。为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宣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  相似文献   

5.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是和中国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中国道路,不仅要从"特色"的角度来看待,而且要从历史观上来把握。首先要从历史发展普遍规律来看待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正是遵循历史发展普遍规律走出来的。无论是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中国建设、改革道路的开创,都是历史发展普遍规律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次要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在与世界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因而有其深远的世界意义;再次要从社会基本矛盾看中国道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根据就在于不同时期中国社会本身的基本矛盾。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内容也会发生新的变化;最后要从实践观点看待中国道路。道路不同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过程;道路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中国道路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创出来的,其发展同样必须探索开创。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的根本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体现了科学的理论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历程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体现了科学的实践向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辟了人类社会跨越发展的历史之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提供了借鉴,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体现了科学的世界向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出现了两次历史性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建国初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道路,并初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第二次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进行了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进一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基本上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这两次历史性转折存在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联系,体现着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认识与再认识的发展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在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风雨飘摇。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与教训的过程中,从中国国情出发,形成了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方法论。其中,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与灵魂,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线索。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机融合,贯穿中国共产党工作方法的方方面面,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果,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奋斗、积累、创造的重大成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创造的阶段性人类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身蕴含着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  相似文献   

10.
孟宪琴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10-12,20
统一战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历史发展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依相成,它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状况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实践层面的,而且更深藏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内在的理论逻辑之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本身即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理论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从提出到现实的展开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这一精神将继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的胜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伟大革命精神。伟大政党领导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沂蒙精神之所以能够孕育产生,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沂蒙精神的产生创造了根本前提;党领导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是沂蒙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伟大建党精神是沂蒙精神产生的源头活水。沂蒙精神所具有的科学性、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也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它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大革命失败后开辟出来的一条胜利之路。井冈山道路既是实践,又是理论。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具有历史必然性,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看,井冈山道路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硕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同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思想。其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革命性;二、实践性;三、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在不同时期形成不同具体形态的革命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业创新理念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是开天辟地的九十年,是造福于民族与人民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揭开了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实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一历史性任务提供了现实的保证.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党不失时机地引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开辟了广阔而现实的前景.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最坚定、最热诚的代表者,它具有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并不断开创新的更加美好未来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开启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分析研究了实现中国梦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所作出的努力,毛泽东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贡献,以及毛泽东在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给我们留下的伟大启示,对当今实现中国梦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对于中国革命前途和发展是具体而高度的理论前瞻与实践的突破。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从而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马列主义的无产阶级夺权理论后得出了新民主主义这一革命理论,并用这一理论指导革命的实践,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后革命的活动是否就已经宣告完成,是否需要坚持继续革命,如何进行革命,需要进行哪些范围和层面上的革命,研究这些课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大革命失败前后,围绕农民问题,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分歧,从历史的角度反思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尤其是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密切联系,从而说明思维与存在相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红船精神与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两大革命精神,二者各具特性,在内涵、承载主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方面有所区别,同样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和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又始终贯穿着创新、奋斗、奉献的伟大实践,二者一脉相承,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精神源泉。沂蒙精神与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