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斌  张迎春 《生物学教学》2008,33(11):13-15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深入实施,对于生命科学这门知识量较大、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学科而言,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注重学生学习的高效性是广大生物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主要目的,以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根据学习过程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认为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不同的知识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不同、智力活动不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同一类型的知识其心智活动是相同的,学习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根据加涅提出的五种学习结果,华师大的皮连生教授提出了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理论,在知识分类的前提下,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目标导向教学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分类为前提,以学习结果所到达的目标为线索,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策略和媒体、编制检测试题等。目标导向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为了将现代教育理论用于指导学科教学,我们在研究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教学目标陈述的基础上,研究了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的基本操作模式,以指导学科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课程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以知识教学为载体,课堂教学就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所以本文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子,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性地设计教学内容,突出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实验功能以及学科价值,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真正实现从"知识的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Y县306名中小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遍对学科教学知识不了解;学科教学知识构成要素中存在学科知识不扎实、学生知识欠缺、教学策略知识缺乏以及教学情境知识薄弱的问题;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四个构成要素在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教龄、学历、师范教育背景、任教学科、平均课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最重要的四种来源。可以通过唤醒教师的自觉性、加强对学科教学知识的管理、重视和改进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究和强化反思来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基础教育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的品德和技能等基础创造素质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才能为大批高层次创造人才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科创造性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创造性教学会因不同学科、教学不同阶段以及教学的具体内容不同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有所变化。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我们可以从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在解决情境性的问题中学习、转化性地运用知识及学习评价四个环节入手,灵活运用各种创造性教学策略。 一、深人钻研…  相似文献   

6.
魏勇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28):47-48
学分制课程设计的基本规范是讲求课程的惟一性和独立性,避免课程管理过程的混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内容或层次对有交叉或包含关系的课程进行分割。学分制是以课程为基本教学单位的管理模式,必须将所谓按阶段、按“册”教学的模式转换为按“课程”教学的模式。在课程设计阶段,要根据不同学生对课程要求的不同,将学科中各门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最终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7.
以“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 指导中学生物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知识教学过程模型”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师按照模型中的各阶段和步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学习发生并持久保持。在知识的习得阶段,教学步骤分为四步:引起学生注意;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新知识;阐明新旧知识关系。在知识的巩固与转化阶段,针对两类不同知识教学措施应有差异。在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阶段,教师的任务是设计测试题,提供知识应用的情境并针对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反应作出反馈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面向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策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钟以俊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可以在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下进行:一是直接面向知识结果去获取知识;二是面向知识形成过程去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主要是运用第一种教学策略,而现代教学则对第二种教学策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一...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必由之路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说“在大学前的教育阶段,学习学科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小小科学家、历史学家或美学家。相对的,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年轻人能够坦然面对理性的核心,亦即懂得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了解这个世界。”他还说“年轻的学生不必知道生物进化过程的细节、作曲的过程、或关于编纂史料的辩论。他们应该了解的是,精通各个学科的专家如何思考问题。”①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排斥学生掌握具体的学科知识,只是强调,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不可能掌握各行各业的全面知识,即便是自身所从事领域里的全面知识也很难尽悉。现代教育必须迎接“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为明天服务”的挑战。培养会思考的人,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如何思考”,帮助他们思考,是教育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差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差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举措。面向全体,必须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差异,以学业能力、学科问题和学习活动为设计基础的差异教学模式,多角度地反映了从整体上构建差异教学策略体系的取向。其目的在于以最佳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个别教育需要,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